削铁如泥的刀真的存在吗(真有“削铁如泥”的刀剑吗是艺术夸张还是确有其事目前劈砍能力最强的刀剑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真有“削铁如泥”的刀剑吗是艺术夸张还是确有其事目前劈砍能力最强的刀剑是什么

现代要削铁如泥应该不太可能了。古代刀剑硬度其实并不比现代高。特别是花纹钢,硬度不如高碳钢。但是花纹钢韧度大,劈砍不容易崩断。所以唐朝有了夹钢的技术,刃部采用的钢比较硬,两边用稍软的钢包住。后来被日本学走了。

然后劈砍能力最强的刀,我见过的是一把环首隋刀。刃内弯,刀柄长,可双手操作,刀身夹钢烧刃。可以砍钢筋,硬币等,但是我不建议这样砍,就算是价格便宜的刀剑,剑身也是要人工来修整的,大师手工收藏级别的更不合适。剑身有划痕之后很影响美观。现在剑已经退出战争了。还是当一个观赏器来对待吧。

“削铁如泥”的兵器还需考虑崩口问题吗你怎么看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削铁如泥。那都是剁软金属,如含铅量高的铜板,甚至是不开刃剁软铁丝来骗人的。

真正实战,你的兵器面对的除了软铁,还有对方精钢炼制的刀剑盔甲,甚至是战斧大锤,更狠的还有铁棍鞭锏这样的重兵器,开刃的刀剑遇到了怎么可能不崩口?而崩口小还可以研磨修复,崩口大了只能报废。

过去一场战斗,打坏个几百把刀都是很正常的事。这也是为啥剑退出正规战场的原因:剑需要双面研磨成本高不说,遇到敌人的重兵器,拿刀的可以拿刀背去磕,拿剑的只能躲或者眼看着宝剑损坏。

削铁如泥的刀或剑是否存在

你是只打刀啊 腰刀啊 这些兵器类的刀吗?刃口的硬度一味的过高就会容易崩,为了追求韧性又必须降低硬度~所以一把战斗用的好刀肯定是硬度与韧性结合的最完美的……削铁如泥的刀应该存在于工业领域吧

龙泉宝剑真的能削铁如泥吗

我是做机械加工的,我们用CNC机床加工高硬度模具钢,铣床就要用高硬度钨钢铣刀,配合转速,一点点(百分之十毫米)去除加工,既切削加工,但是你用钨钢铣刀用力砸在钢铁上,也就有个印子。

总之,削铁如泥是不符合金属加工科学的,除非,你的武器有高热量,或电解。

为何古代的宝刀能够削铁如泥,现在的刀反而却做不到了

(戚继光用钢刀,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古代的宝刀削铁如泥”?

那得先说说古代有没有“宝刀”。

这事,真不是空穴来风,古代确实有“宝刀”。

绝顶聪明的曹植,不仅有《七步诗》,还有《宝刀赋》。

其序曰:“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侯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王自杖之。”

“家父魏王”,是曹操。“太子”,指曹丕。再就是曹植自己和弟弟饶阳侯了。他仨一人一“枚”;另两“枚”曹操自用。

以“枚”作量词,蛮有意思。

他还说到“宝刀”的形制,“规圆景以定环,滤神思而造象”。后世称这样的刀型为“环首刀”,创于西汉。见下图——

曹植那个时候,这种“宝刀”叫“百辟刀”。

《艺文类聚》六十《魏帝》亦记录此事,曹植所言不虚。

曹丕,也曾作百辟刀剑。

他在《典论》中说:“余善击剑,能以短乘长。故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他制作了三剑、三刀、三匕首。“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长四尺四寸三分,重三斤十两;其三鉴似崩雪,刀身剑铗,名曰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寸,重二斤二两,状似龙文,名曰龙鳞。”

“百辟”,就是百次锻打和冶炼。为“辟湅”之省,史称“百湅金”或“百湅刚”,现在称为“百炼钢”,实际就是整个西方1744年英国才掌握的“炒钢”。

(晋代彩绘砖画像,持刀盾弓箭步兵图)
制造“百辟刀”费时费工,装饰豪华。三国时,为王公贵族及武将之甚爱。

陶弘景《刀剑录》有不少记载。如,“孙权遣张昭代周瑜为南郡太守,曾作一刀,背上有‘荡寇将军’四字,八分书”;“蒋钦拜别部司马,造一刀,文曰‘司马’,古隶书”;“潘文偏将军为擒关羽,拜固陵太守,因刻刀曰‘固陵’”,等等。

《刀剑录》中,没说关云长用“青龙偃月刀”。《三国志》亦未提及。

至东晋十六国,权贵们仍喜好“百辟刀”。《刀剑录》载,“前秦苻坚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功,铭曰‘神术’,隶书”;“夏赫连勃勃龙升二年造五刀,背上有龙雀环兼金缕作一龙形,长三尺九寸,刘裕破长安得此刀,后入梁”云云。

上面所说“宝刀”,能“削铁如泥”么?

曹植在《宝刀赋》里,曾夸耀宝刀说:“故其利:陆断犀革,水断龙角;轻击浮截,刃不纤削”。

他说,宝刀很锋利,在陆地,可斩断犀牛皮;于水中,能削断龙角。挥砍很轻,刀刃不损。

曹植没说能“削铁如泥”。

三国时期,有个制刀的名家,叫蒲元。他曾为诸葛亮造军刀三千口,所制之刀异常锋利。

《太平御览》引《蒲元传》载,“刀成,以竹筒密内铁珠满其中,举刀断之,应手灵落,若雉生雏。故称绝当世,因曰‘神刀’。”

这是说,蒲元把刀做好之后,以竹筒盛满铁珠,然后挥刀一砍,竹筒立断,铁珠散落一地,就像母鸡下蛋一样。于是蒲元造刀,当时成为“一绝”,所制之刀被称“神刀”。

蒲元“神刀”锋利,能砍断竹筒,但也没说可以“削铁如泥”。

(晋代砖画像,持长刀侍从图)

那么,“百辟宝刀”或“蒲元神刀”有无可能“削铁如泥”呢?

从科学角度说,没有可能。

有人或看过现在施工剪切钢筋、钢材、钢板、钢管之操作。如果不用电气焊热熔的办法,一般会用剪板机或切割机。

剪板机的原理,是通过剪切力使被裁金属材料断裂分离。其属于锻压机械之一种。除去上下剪切刀片材质必须符合强度等要求外,还须有电、机械、物理所形成的剪切力。这种力,与任何大力士的挥刀一砍,毫无可比性。

还有一种切割机械,用“砂轮”切割金属,有因此而全球著名“砂轮”品牌。这种切割金属的办法,是靠摩擦破损被切割金属物理结构实现的,除了“砂轮”有品质要求之外,靠的是高速“摩擦”,也非奋力挥刀之力可比拟。

(商代青铜刀)

或曰,“宝刀”或“神刀”材质神奇,远胜被“削”之铁。

这个理由,同样不成立。

人类最早将金属用作兵器,是铜,包括红铜和青铜,就是添加了铅锡的铜。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铜制刀,属于齐家文化,红铜青铜皆有,但仅长10余厘米,应还不作兵器用。

商周青铜兵器盛行。当时,钢铁兵器还未登场,“削铁如泥”无从可比。从材质来说,青铜兵器一下子砍断钢铁兵器的可能性也几乎不存在。

春秋伊始,钢铁兵器登上历史舞台。至秦汉,被广泛使用。

但是有一条最重要,冶铁、锻造、淬火等等技术和工艺,是逐步发展的。铁器的发展,大体经历里了“陨铁”“块炼铁”“块炼渗碳钢”“铸铁”“百炼钢”这样几个阶段。

就是说,第一,谁也不可能跳跃式发展,比如,在使用陨铁阶段,脱碳钢不可能出现;第二,领先使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者,其先进与落后者并非云泥之别,不可能出现某种金属刀砍击另一种金属兵器如“砍瓜切菜”一般。

(商代青铜刀)

“百炼钢”或曰“炒钢”,是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