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宇宙中存在暗物质,那么这种物质是不是及阴及寒之物它的反物质是什么?如何应对打坐时出现的散乱和昏沉现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果宇宙中存在暗物质,那么这种物质是不是及阴及寒之物它的反物质是什么

所谓暗物质,就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测量它们的存在,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其存在的物质

这是什么意思?比如我有一块糖,那么这块糖舔着是甜的,摸起来是硬的,看上去是红色的,敲击它会碎掉,这都是它能被外界感知而存在的的特性,所以它是一个明物质

那么暗物质呢?如果我有一块暗物质(用“块”其实非常不严谨,我们其实根本不知道它是一坨还是一团还是什么其他的),那么我们看不见,摸不到尝不到,用磁铁或是电棒去接触也不会有任何动静,我们用所有的仪器都没办法测量到它的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个物质看不到,摸不到,什么都查不出来,那么我们干脆认为它根本不存在好了,为什么还要特地给它起个名叫暗物质呢?

原因就在于暗物质是拥有质量的,也就是说它能产生引力。

纳尼?这是为什么?

答案就藏在浩瀚宇宙的星系之中,我们都知道星系大多是一个旋转着的盘状天体,里面有数以千亿颗恒星,那么是什么维持着星系的形状呢?应该是引力,可是天文学家怎么计算都发现银河里的繁星产生的引力根本不足以维持形状,它们必将四处消散。

于是有一位天文学家提出了星系中可能还存在着大量如同云雾一般弥漫着的物质,它们只提供引力,将这一假设带入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后我们发现,这可能是最接近正确答案的假设了,暗物质的确存在!

所以暗物质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它充斥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自然也算不上极阴寒的东西了,它唯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明明无处不在却又从来没有被我们发现过。它的反物质如果存在的话,那也具有和它相同的属性,看不见摸不着测不出……真是神秘啊……

如何应对打坐时出现的散乱和昏沉现象

昏沉和散乱是静坐中第二阶段容易出现的现象,特别是散乱更是静坐中需要排除的心理障碍。

静坐的目的

静坐对于我们一般的人来说,主要求个身心健康,至于更高层次的体验,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如何解决身心健康,说到底静坐首先解决的是人的心理问题,我们知道人的七情六欲对人的身心影响都是极大的,长期的身心情绪不协调必然对身体造成伤害。

从静坐的角度看,在静坐中就是要调节这个心理的情绪,把有害的情绪消除掉,达到身心协调和谐 ,把身心原来的该有的功能显现出来,这些心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如一些不好的心理现象,嫉妒,不信任,胡思乱想,恼怒,贪婪、欲望等等,在静坐之后,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暂时被隔离了起来,所以一部分的负面心理屏除了,但一部分心理现象却更加的彰显了出来,如乱想、越逸、昏沉、散乱等。

静坐的次第和阶段

静坐的次第分为:

  • 入座
  • 住座
  • 出座

静坐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 初心粗乱
  • 心沉浮病
  • 随便宜
  • 定中细心
  • 均齐定慧

这个散乱和昏沉属于第二阶段的心沉浮病中的现象,但却是入座中常出现的。所以入座大多包括了初心粗乱和心沉浮病两个阶段。

从实践上来看,是否入座时就出现沉浮宽急病,都不好说,这也说明同样的心理障碍,有可能出现于入座也有可能出现于住座中,各人情况可能不同,但以我的经验,像沉病在住座时出现的情形比较多。因为一个静坐者,上来就打瞌睡很少见到。

实际上各种几率的心理障碍,在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关键是自己能清楚地分辩出各种情况,用相对应的调伏方法进行对治,有利于提高个人静坐的质量。这样一来把沉浮乃至宽急列入到入座或住座,依个人情况就好,不必拘于文字相。

心沉浮病——散乱与昏沉

心觉浮病中,分为觉病和浮病,散乱与昏沉属于沉病的范畴,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正修第六中是这样说的:

行者于坐禅时。其心闇塞无记瞪瞢。或时多睡。尔时应当修观照了。

把沉病分有四种:昏、散、无记、睡。

  • 闇塞,就是晦暗,昏乱的意思,在静坐的时候,出现昏沉,意识不清
  • 无记,是指清楚和昏昧之间的一种状态,你说清醒吧,但念头不清,你说睡着了吧,但还有点迷迷糊糊的,但又说不上来。
  • 瞪瞢,就是指散乱了,一心多境,一会东一会西,这种心理状态障碍了出离欲,因为离欲是定的因,所以也就阻障了定的发生,就无法得定。
  • 多睡,就是静坐时的睡着了

所以,散乱与昏沉出现在静坐的第二队段——觉浮病。

如何克服散乱与昏沉

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调和第四中说

尔时当系念鼻端。令心住在缘中无分散意此可治沉。

说这个沉病用系缘守境止中的出入息法来对治。

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正修第六中说

尔时应当修观照了。

说这个沉病要观的方法对治了。

这样一来,一个沉病,前面说用系缘守境止的出入息法对治,后面又说用观(助观或正观)对治,到底用哪一种,好像逻辑上出现了混乱,从实践上看,无认用哪一种,只要能对治就行了,止不行用观,观不行用止。

从实际经验来看,一般用系缘守境止中的出入息法即可对治。

止观方法及出入息法

这个对治散乱与昏沉的方法很多,止有三大类,系缘守境止、制心止、体真止,观也有助观和正观,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查查,或者请参见我的图文《闲聊静坐之三,息分为几种,哪种息才是可调的》。

总之,应对打坐时出现的散乱和昏沉现象,方法不止一种,无论止的方法也好,或者观的方法也好,只要合用好用即可。

佛教有哪些菩萨

凡是称为菩萨的都是佛教的

道教称仙与神,佛教才称佛和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梵语bodhi-sattva,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

所以,光看字面意思,我们也很容易理解,菩萨肯定是外来词,但现实中,大众很容易将神、仙、佛、菩萨都混为一谈,要么都叫神、要么都称为菩萨,但其实,寺和庙都是不同的,更别说里面的诸多的仙佛菩萨了,这里选择几个常见的科普一下:

一、菩萨

按照佛经的说法,菩萨是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的,一般人根本没办法都认全,就不例举了,我们常见的菩萨有:观音菩萨(拿净瓶,插杨柳者)、文殊菩萨(骑狮子的)、普贤菩萨(骑大象的)、地藏王菩萨(拿着锡杖,带唐僧一样帽子的),这四位是佛教里面的四大菩萨,其中,观音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文殊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道场在四川峨眉山、地藏道场在安徽九华山,对应的就是中国的佛教四大名山。

观音菩萨

另外有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一起作为阿弥陀佛的侍者)、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药师佛的两位侍从)、韦陀菩萨(佛寺山门背面拿降魔杵的那位将军)。

而我们常常说的佛祖,通常是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