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的佛家语句(古人讲“福祸无门,唯人所召”这话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古人讲“福祸无门,唯人所召”这话怎么理解

“褔祸无门,唯人所召”这句话的意思也好理解:祸和福都不是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招来的。

也就是说福和祸不是凭空产生,都是人自找的。

这句话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氏以公鉏为马正,愠而不出。闵子马见之,曰:“子无然!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敬共父命,何常之有?若能孝敬,富倍季氏可也。奸回不轨,祸倍下民可也。”

这段话的译文:

季氏让公鉏担任马正,公鉏怨恨,不肯做。

闵子马见到公鉏,说:“您不要这样,祸和福没有门,在于人们所召唤。做儿子的,只怕不孝,而不怕没有地位。恭敬地对待父亲的命令,难道会没有变化吗?如果能够孝顺恭敬,富有可以比季氏增加一倍。邪乱不合法度,祸患可以比老百姓增加一倍。

关于对“褔祸无门,唯人所召”理解,可能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世界上的福与祸是没有谁能够主宰的,都是人自己招来的。这句话说出了一个真理,福与祸的到来,不是别人送的给的,是你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说,幸福是人创造来的,为什么?世界没有什么幸福在远处等你,一切幸福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你看,福就是靠奋斗得来的。

祸呢?祸也不是随便跟着某个人的,只所以引祸上身,归根结底还是人自己招来的,只能自作自受。

上天将福和祸都摆在那里,就看你要什么了,要福,自己要努力争取。祸,已告诉你了,你还往上撞,这就是自找。

因此,得祸得福,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祸福的选择,就是看你如何自招了。

二、有时福、祸,善、恶只在一念间

福祸唯人自召,善恶也是一样的。善是好事,善事,福事,恶就是坏事,恶事,坏事,祸事。各占一半,就看你抬脚往哪边迈了,脚怎么迈,受人控制,也许一个念头,就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也可以决定你是做善人还是恶人。

所以这句话对我们很有警示作用,善恶就在一念之间,你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道德的天秤就会在善恶之间摆动。所以,干什么事,都要时刻提醒自已,善恶可不能不分。如果善恶的念头相反,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天壤之别。

三、祸能生福,福能生祸:

从辨正法来看,福祸不是固定不变,它食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等变化而变化,以前是福,现在可能是祸,在这里是福,在那里有可能是祸,因此福祸也是动态的。

福祸其实并没有很明确界限,福过了就是祸,祸也可能变成福。这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古代曾有一位高僧名叫灵源禅师,他说“祸能生福,福能生祸”就是这个道理,福祸在特定时间地点是相互转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祸生福,福生祸,我们要认真体会,感悟,努力做到保持谨慎,平和之心,时刻都要心存正念,心存敬畏。

图片来自网络

佛教信徒是如何看待善恶问题

很荣幸和缘分来回答这个问题!

佛教讲的因缘和因果即是我们所以理解的善恶之源。我们的这个娑婆世界存在着六道轮回,使无量无明众生在业海之中痛苦流转不得解脱。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种下怎样的因就会得到怎样的果报,所以佛陀经常教导世人弃恶从善,培养自己的福报。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之间,给了我们明确选择的方向。

所以佛教在劝导人们向善的同时更应该“明心见性”发现自己本身的佛性。纵然有人修持“五戒十善”得到了天人的果报,但依旧会坠落从新进入“六道轮回”中。

佛陀通过说法向迷惑的众生开示,使众人觉悟觉醒过来。使人们明白自己身处于六道轮回的火宅之中,从而接受佛陀的开示得到觉悟脱离“轮回”之苦。

你如何看待因果报应

因果报应,也就是因果规律。
也就是因缘果报。
种了什么因,就结什么果。
就像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一样简单。
因由果来酬。酬因曰果。
已作不失,未作不得。
因未得果之前,是不会自
行消失的。不是不报,时
候未到。

佛教有因果报应之说,堕胎的果报又有哪些

堕胎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佛告诉我们,儿女跟父母是很深的缘分,如果没有缘不会到你家来。缘有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是报恩来的,你把他杀了,不但恩没有了,还结了怨仇。下一次再遇到时,他就来报仇。如果是报怨来的,你把他杀了,怨上加怨,愈结愈深,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堕胎之人非但死后要受地狱之煎熬,生前亦须受重病及短寿之报 堕胎对于心理的后果为:罪咎感、自杀的冲动、哀悼、遗憾、懊悔、失去自信心、降低自尊、怀有敌意、愤怒、绝望、无助、憎恨与堕胎有关的人、结束与伴侣的关系、失去性欲、不能原谅自己、常常做可怕的噩梦。…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