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美国老太拿出“慈禧手谕”,称钓鱼岛是她家的,真相如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71年,在美国举办的一场听证会上,一位美国华裔老太太说:“钓鱼岛是我家的!”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头发花白的女士竟然拿出了一封“慈禧手谕”。

这位华裔女士究竟是什么身份?手中为何会有慈禧手谕?她又为何会说钓鱼岛是她家的?

慈禧手谕现世

这位女士自称徐逸,出生在台湾,虽然她从未去过大陆,但她手中确实有证据证明钓鱼岛的归属。

慈禧手谕

那张“慈禧手谕”上写道:

“皇太后慈谕:

太常寺正卿盛宣怀所进药丸,甚有效验,据奏原料药材版,采自台湾外海的钓鱼岛小岛,灵药产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

知悉该卿家世设药局,施诊给药救济贫病,殊堪嘉许,即将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三个小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代采药之用,其深体皇太后及皇上仁德普被之至意。钦此。

光绪十九年十月”

这封“诏书”上还有“慈禧皇太后之宝”以及“御赐”两枚印章,证明确实是慈禧太后将“钓鱼台、黄尾屿、赤屿小岛”三座小岛赏赐给一位名叫盛宣怀的商人。

徐逸也当众向大家讲述了盛宣怀获得赏赐的缘由。

展开全文

盛宣怀

盛宣怀1844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祖父盛隆是当地知州,父亲盛康也是湖北布政使,家族在当地十分有名望。

但他本人却未能中举,好在他运气好,成为了李鸿章的幕僚,参与了著名的洋务运动,师夷制夷,图谋振兴。

盛宣怀虽然读书不行,但在为人处世和办实物上却很有一套,一生中共创造出11个“中国第一”。

1893年,慈禧老毛病又犯了,关节疼痛难忍,太医院数位太医对此束手无策,之前为她医病的常州名医马培芝也已去世,无奈之下只能寄希望于民间治疗风湿的药方。

当时,民间最有声望的医馆名为“广仁堂”,常常救济贫民难民,背后的老板就是盛宣怀。

广仁堂当初创办时,慈禧以及清廷鼎力支持,为其提供了不少的资金。

慈禧

得知慈禧受风湿所困,盛宣怀便献上了广仁堂特制的风湿药。

服用后,慈禧病情果然有所减轻,高兴之余便向盛宣怀问起了药方中“海芙蓉”的来历。

得知海芙蓉是东海一小岛特产药材后,慈禧当即下令将附近三所小岛全部赏赐给盛宣怀,供其采药用。

至此,徐逸向大家证明了钓鱼岛的确是属于盛家的,但她姓“徐”,为何会说钓鱼岛是她家的呢?她与盛家又有何关系?

面对众人的质疑,徐逸将自己的身世娓娓道来。

钓鱼岛是我的!

盛宣怀为了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宿命,生前就已经决定自己财产的一半用来做慈善,另外一半则由子孙直接继承。

盛宣怀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去世,遗产粗略估计有1160万两白银。

盛宣怀去世时,他前三个儿子也都因为各种原因不在人世,钓鱼岛以及家族的主要事业都归四子盛恩颐继承。

盛老四出生时,盛宣怀刚好被招进宫,慈禧听说后便亲自赐名“恩颐”,因此,盛宣怀十分疼爱这个儿子。

他也被母亲当成命根子一样宠着,逐渐养成了挥霍无度、奢侈成性的习惯,去世后被称为“民国第一败家子”。

即使娶了才貌双全的老婆,却依旧整天在外拈花惹草,整日不着家。

为了培养这个儿子成才,盛宣怀还特意重金送他出国留学,谁知盛老四到了国外依旧整日花天酒地,不学无术。

盛恩颐

徐逸说,她就是这个时候出生的,盛老四给她取名盛毓真。

但后来不想把她带回国,便将她过继给了在台湾的好友徐淑希,因此改名为徐逸。

抗战胜利后,盛老四的家产也早已败得差不多了,连一张去公园的票都买不起。

他的大儿子盛毓邮曾说:“最怕爸爸请吃饭,吃完饭就张嘴要钱,小数目还不行。”

偶然天,盛老四突然从家中翻到了那封慈禧的手谕,他想到自己在台湾还有女儿,据说生意做得不错。

便写信告诉她,想要用钓鱼岛跟她再续父女情谊。

徐逸出示的其父寄给她的信中说:

台湾外海有三小岛,曰钓鱼台、黄尾屿、赤屿,皆无人荒岛,见于出使琉球使者赵文楷介山公之记述。

此三小岛,虽属荒岛,然盛产药草,当年吾家盛时,在烟台、沪、常(州)三处,设有广仁堂,施诊给药,远近知名。

皇上以此三岛,赐与汝宗,作为采药之用,诏书就在家中,是吾家物也。

家中并有图说,兹寄汝,望汝能设法前往一看。

盛恩颐

徐逸拿到慈禧诏书后,正式接管了钓鱼岛,将岛上的采药事业交给了侄子盛成楠负责。

1970年9月9日,盛成楠在台北市大华晚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钓鱼岛采药记》的文章。

因此,徐逸对记者说;“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屿这三个小岛是属于我的。”

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的归属起了争执后,徐逸便拿着这些“证据”要求美国以及台湾当局承认:钓鱼岛的所有权属于她。

海外的媒体得知此事后十分激动,将这张慈禧手谕的复印图传的到处都是,一时间也无从分辨真假。

国人对于此事也十分激动,毕竟既然有了慈禧的诏书,那不就说明清朝时期钓鱼岛就是属于中国的,日本还怎么跟我们争!

香港也有媒体专门报道了此事,国内的媒体对此事也格外的的关注。

盛家与钓鱼岛之间就牵扯到了一起,沈逸口中所讲的故事也更加扑朔迷离。

专家说:“慈禧手谕”是假的!

台湾的一位学者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揭露出徐逸所持有的的“慈禧手谕”中不合常理的地方。

“慈禧皇太后之宝”以及“御赐”两枚图章的款式是慈禧早年所用,但在1893年慈禧早就改用了其他款式的图章。

简而言之,这位学者的意思就是:徐逸手中的“慈禧手谕”是假的。

消息一出,又引得各方媒体争相报道,这件事真真假假,大家也不知道到底该相信谁。

这件事情发生时,顾廷龙先生还在世,他是原上海图书馆的馆长,当初盛家祠堂中八百包“盛档”资料,是他亲自接收护送到上海图书馆的。

顾廷龙

《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先生,就是在顾廷龙先生的帮助下,阅读并整理了“盛档”的资料,最终完成了本书。

可以说,没有人会比这二位更加了解盛家的历史资料,但他们二人研究了那么多年盛家资料,却从未见到过盛宣怀与钓鱼岛相关的任何资料。

他们看了看徐逸公布的“慈禧手谕”,一眼就断定这不可能是真的,让他们做出判断的主要有2点。

手谕中对盛宣怀的称呼为“太常寺正卿”,但他担任过的却是“太常寺少卿”,这是其中的错误之一。

另外,盛宣怀担任“太常寺少卿”的时间为1896年,而 手谕中显示的时间为光绪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时间也对不上。

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但凡对盛宣怀的生平履历有所了解,都不可能犯这种错误。

盛怀宣

看出这封“慈禧手谕”是假的,肯定不止这几人,但当时这个事情的报道满天飞,许多人都已经将此事与钓鱼岛的归属绑定在一起。

这些历史学者实在不知该如何开口澄清,只能沉默不语。

有记者为了能彻底将此事搞清楚,亲自去了上海市图书馆,一卷一卷地翻阅着有关盛家的资料,想要从中寻找些蛛丝马迹。

在一本盛家后人所写的书中,完完整整地记录了盛宣怀一生所有接受嘉奖的具体细节,以及将他何时、因何升官记载得清清楚楚。

其中甚至还记载了慈禧上次盛宣怀吃食的事情,假如真的将钓鱼岛赏赐给他,不可能没有记载吧。

慈禧

盛宣怀后人:并不认识徐逸

如果说历史学家的言论还不足以让人信服的话,那么盛家后人的话应该能让更多人相信吧。

事情刚发生时,就有记者找到了盛家后人,也就是盛老四的儿子盛毓邮和盛毓度,他们是盛家如今在世的后人中年纪最大的了,知道的消息相较于他人应该更多。

但是,他们二人听到“盛毓真”这个名字直接愣住了,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不然为什么不记得有这样一个妹妹呢?

当记者问到盛家跟钓鱼岛之间的联系时,他们二位更家摸不着头脑了:“我们如今也一把年纪了,但从来没有听说过盛家跟钓鱼岛还有什么联系。”

记者向他们详细讲述了徐逸所讲的一切故事,并向他们求真是不是真的。

盛毓度

盛毓邮老先生听完后叹了口气说:“什么慈禧手谕、盛毓真我们一概不知,我父亲年轻时的确花心,但是他在美国有没有生孩子,我们确实不知道。”

事后,二老纷纷向家族中其他成员确认,知不知道这位叫“盛毓真”。

然而,盛家人一律否认;“别说见都没见过了,就连听都没听过,咱家啥时候又多了这样一个人?”

他们不能确认当年父亲在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经过商量后决定:暂时跟这个“盛毓真”接触看看。

但,当盛毓邮看到徐逸拿出那封所谓“父亲写的信”后,一眼就断定信是假的,那么这个人大概率也不是他们盛家人,“慈禧手谕”估计也不是真的。

即使盛毓邮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再不好,但他的字迹、对人的称呼、落款以及各种写作习惯还是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