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全集免费阅读(怎样赏析《唐诗三百首》中杜甫写给妻子的经典情诗《月夜》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怎样赏析《唐诗三百首》中杜甫写给妻子的经典情诗《月夜》

怎样赏析杜甫的《月夜》?

我们先温习一下《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我们再翻译一下:

今天晚上鄜州的月亮,只有闺中的妻子一个人看。

想着那遥远的小小儿女,不知道父亲被困在了长安。

妻子头上的香雾打湿了云鬟,月亮的清辉也使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啊!我们才能共坐帷帐,都把泪水来擦干。

现在我们可以一步步地进行分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两句是用的叙事手法,直接了当说事情。安排在鄜州的妻子很孤独,因为想念丈夫,自然而然地看起了月亮。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两句用的是判断手法,因为孩子还小,即使知道父亲被困长安,也不会那么悲伤的,他们必竟还不懂事。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两句用了描写手法,描摹妻子在夜晚看月之时云鬟被湿气所染透岀了香气,手臂也因清凉的月辉而变得冰凉。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两句用的是抒情手法,寄希望于以后某一时刻,能够合家团圆,夫妻双双坐于帷帐之下,手拉着手擦干眼泪共话离别之情。

而统帅整首作品的是想象手法,所有的一切都是想象岀来的。不论是鄜州看月的妻子,还是不谙世故的儿女,还是妻子在月下思念丈夫头发浸湿手足冰凉,还是团圆之后的欣喜之情,无一不是诗人的想象。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因为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唐肃宗在灵武继位。杜甫听说后,欲到灵武投奔肃宗,不料被叛军抓住,拘于长安。在拘留所中,杜甫通过铁窗看到窗外的月亮,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鄜州的妻子儿女,就想岀了这些句子来,成就了他为数极少的爱情诗一首。

其实,他的妻子是不是在看月亮根本是不知道的。可能在看,也可能没看。不过通过他的想象,并写成了这首很好的诗,说明他们夫妻感情是不错的。而且,在那动荡不堪的岁月,夫妻不能一直在一起,其思念之情也理所当然。

此诗写作手法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首尾相应。开头第二句有“独看”,结尾第二句有“双照”,预示从悲至喜的美好结局,也预示人类追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在格律运用上,此诗又是有特点的。其第二联的上句为“遥怜小儿女”,本来此句规则是:平平平仄仄,但后三安用了“仄平仄”;其第四联的上句为“何时倚虚幌”,本来此句规则亦是:平平平仄仄,但后三字也用了“仄平仄”。这种句式叫拗句,也就是“拗救”的方法。在这里,是用第三字救了第四字。所谓“拗救”,就是该平反用仄,该仄反用平。

时间关系,不多聊了。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唐诗三百首》哪个版本适合小学生

我推荐的不是《唐诗三百首》而是,吉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

【中华古诗文启动工程丛书】

每周都有好诗文。小学卷5年级下学期

《南方出版社》张翼健.主审。黄也平、薛卫民。选注。

怎样理解《唐诗三百首》中的最后一首《金缕衣》是劝人及时行乐还是劝人珍惜时光

谢邀回答

《金缕衣》是一首很出名又流传广泛的诗。全诗只有二十八个字,字字千钧:

劝君莫惜金缕衣,

君且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全诗的核心思想是珍惜时光,从莫惜金缕衣到花开堪折,反复吟唱这个主题。有人说三四句有及时享乐之意,有嫌浅薄了。爱情不是享乐,而是生命之花,有些苦涩的爱情却是幸福的。这首诗曾鼓舞千千万万历代读者和恋人奋进,实践远大理想,享受美好爱情,无数事例证明这首诗的积极意义。

我本人就受益匪浅。从小家境贫寒,不知道金缕衣是什么模样,但时光是人人都拥有的,摄取的越多受益越深。是时光沐浴了我,给了我知识,使我走出山村,走进了幸福的新时代。现在许多朋友都期望着诗和远方,我认为珍惜时光便是光辉的起点。

如何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

小时候的我,经常听到的是另一个版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那个时候懵懂无知的我觉得有一些可笑,我才不当小偷呢。

后来我发现这句话的正确版本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一个人长久地诵读诗书,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词会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改变我们生活的品味。

这句话的精髓就在于“熟读”二字,熟读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熟读成诵,过目不忘,而是一种高深层次的理解鉴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是可以常读常新的。熟读诗书,理解其要义,领会其精神,这是最重要的。

至于下半句“不会作诗也会吟”,我觉得是诗词专家教导业余爱好者的话,诗词专家没有要求我们必须会作诗,但是其教导我们,即使不会写诗,吟诵借鉴一下古人的诗词也是很美好的。比如冬天的傍晚下小雪的时候,你在自斟自酌,品酒赏雪,诗性大发的时候,可以吟诵“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即使不是自己写的,也极其高雅有趣。

《唐诗三百首》一共是311首,初中的时候我就能够全本背下来,现在的我只会背280多首,熟读诗词是基础,理解其要义,慢慢地去发现韵脚、对仗、平仄、格律,用不了多久,你也会成为一个诗人。

作为普通爱好者,只需要简单地背诵一些诗词就足够了,对于诗词创作者而言,会写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爱好者,“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词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审美情趣。我要做的目标就是“熟读诗词一万首,我会作诗不用偷”。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没有收录李贺的诗

中国唐代诗人中有诗仙李太白、有诗圣杜甫是也、还有诗鬼之称的李贺,然而清人衡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就偏偏无视他的存在,或许会有人以为这是一个疏漏,其实非也,试想一下一个饱读诗书的士大夫一个以唐诗为研究对象的大学究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这好比夏夜天空虽然繁星满天但最亮的依然除了月亮之外就是七斗星辰了,李太白可独占月色李贺诸神总得在七星之中占得一席之地才对吧,可是遗憾的是偏偏要将他给忽略了,为什么?

我作如是想,李贺早有自觉他在一首著名的诗歌中有云: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此诗说明李贺的三观与中国的士大夫判然有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价值观大相径庭,因此清人在唐诗三百首的时候故意将这个不见容于以高升进仕作为读书人终生目标为宗旨的大诗人奥特了。

以上答案纯属本人的杜撰,当作脑洞大开也不为过,謝邀,並㊗️朋友们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