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的由来(过年了,贴对联和放爆竹的由来,有什么寓意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过年了,贴对联和放爆竹的由来,有什么寓意

“春节”,也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和燃放爆竹。那么贴对联及放爆竹到底有什么来历和寓意呢?

流传和影响最为广泛的说法是:相传在中国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午夜,就上岸入村进户吞食伤害人命,人们便举家逃进山里避难。后来有仙人告诉村民,“年”的弱点最怕红色的东西,以及火光和爆响,只要对准它的弱点,就不难对付。于是人们便纷纷在自家的门窗上贴上大红的对联,在除夕夜悬灯挂彩,并燃烧竹子制造爆响声,还逐屋点燃火烛,彻夜不眠进行守夜,以恐吓驱赶“年”的到来。

其它贴春联最早源自于贴桃符,在古时人们为了保护家宅平安,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和“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或画上它们的神象,制作成桃符,悬挂在大门的两旁,以用来驱邪、避邪和压邪。还有在除夕夜前后,通过大量燃烧竹子,制造爆响声,同样也是为了恐吓驱赶阴邪鬼怪之目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桃符和爆竹逐渐被春联和鞭炮所取代。春联和鞭炮更演化为一种春节文化现象。现在过年时人们贴春联及放鞭炮,已不再是迷信行为,纯粹是为了增添节日纷围而己。




贴春联的来历

桃符,就可以把它看成是原始版春联。

大约从周代开始,人们会在自家门前挂上桃木做的木板,桃木板上刻着降鬼驱凶的神仙名字,而且一挂就是一整年,到了新一年再把前一年的桃木板摘下来、换上新的悬挂,这个桃木板就叫做桃符。

到了五代时期,有一个皇帝是后蜀的末代君主,名叫孟昶,他率先在旧有的桃符上,写下了一副对联,并且挂在自己寝宫门口。而这一幅写在桃符上的对联,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对春联。

这副春联写的词也很像是后来我们常见的贺佳节词了,写的是: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而到了宋代以后,由于纸张的普及,人们广泛地在门前张贴纸质的春联,代替了悬挂古老的桃符。所以春联,就是升级版的桃符。

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你可知道贴春联的由来吗

森林大厦建成了,共有 150 层。兔子住在二楼,乌龟住在 136 楼。 一天,兔子在森林大厦前又碰到了乌龟,想起了以前的赛跑失败的事,心 里很不服气,便对乌龟说:咱们再来一次比赛吧,这次我一定能赢! 乌龟说:比就比,你说,怎么个比法? 兔子说:咱们就从这里出发,先到楼顶者,就是冠军!话音末落,就撕开 腿一溜烟跑了。 兔子一口气就跑到了第 10 层,低头一看乌龟才刚刚爬到第一层,吸取上一 次的教训,他不敢怠慢,便加快速度一溜烟跑到了楼顶。 兔子气喘吁吁,感到实在太累了,见楼顶有块石头,便一屁股坐了上去。 心想这次我在终点休息,总该没事吧!他跷起二郎腿,悠闲地环顾四周等着乌 龟。 谁呀?怎么这么没礼貌?兔子吓了一跳,仔细一看,简直惊呆了,原来是 乌龟。 你你怎么这么快?兔子问。 坐电梯呀。乌龟得意洋洋说。 兔子伤心地低下了头,又输了,这不能怪乌龟。怪只能自己没有说明比赛 的规则! 《龟兔赛跑》是人乐此不疲的话题。《龟兔赛跑》(新传)赋于了这则古 老故事新意。这一次兔子没有偷懒,也没有轻松,但还是输了,原因就在双方 对比赛规则有着不同理解,在电梯面前,善于奔跑的兔子也无可奈何!看来思 想观念的落后是最可怕的!

春节贴对联的典故是什么

北宋名相王安石有一首《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写的是大年初一家家户户贴春联,已经流传千家,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中小学生都会背诵。

春联起源于桃符。秦汉以降,民间有一习俗,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每年辞旧迎新之际挂在大门上,祛蠹驱邪,是为桃符。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隋唐,到了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除夕这天突发奇想,别出心裁要在桃符上题词。

毕竟这是破天荒的创举,学士幸夤逊(后人误为幸寅逊)绞尽脑汁,憋出了两句文辞,献给君主。孟昶一看不满意,干脆自己来吧。于是,孟昶大笔一挥,中国的第一副春联诞生了:“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

后来,宋初的张唐英和清代的梁章钜,都把孟昶的这幅对联视为“中国第一联”。后人对孟昶的这副春联评价相当高,字面喜庆,语意吉祥,特别是对仗工整,成为后世春联的固定格式。不论字数多少,春联必须对仗。现在,没人怀疑孟昶首创春联的地位,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幅春联背后的故事。

孟昶写春联那一年,也是后蜀灭亡之年。写过春联之后的正月十三,还没过元宵节,孟昶就打开城门,向赵匡胤的北宋军队投降了。特别奇巧的是,赵匡胤的生日正是“长春节”这一天,而他派到后蜀的首任长官名叫吕馀庆。这不正是:后蜀的新年“纳”了吕“馀庆”,蜀地从此“嘉节”要贺“长春”了吗?

可以肯定,因为赵匡胤灭后蜀与孟昶写春联的巧合,才让后人记住了“中国第一联”!




你家过年还贴对联吗贴春联的习俗由来是怎样的

我家过年还贴春联,春联上多是辞旧迎新或表达美好愿望的话。而最让我过目不忘的是街坊一光棍贴的春联——上联: 一年一年又一年;下联: 年年结婚没有咱;横批:再等一年。

春联最早起源于桃符。

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多的桃木做的,在上面写“神茶”、“郁垒”两个神名或驱邪降福之类的吉祥语,称为“题桃符”。

到唐五代时期,便演变成写对偶、警譬之句。据《宋史 蜀世家》记载,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新年到来之时,命学士们“题桃符”,他认为学士们题得不大好,就自己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春联仍然被称为桃符。如,宋代,王安石有《元日》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联语真正称之为“春联”,始于明代。据明代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话》一书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出观。”朱元璋还亲自题了一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院文章第一家”,送给学士陶安。

自此,贴春联的习俗就兴盛起来了,并流传至今。


贴春联起源于哪个朝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北宋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写的《元日》诗。在这首家喻户晓的诗中,反映了当时人们每到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悬挂桃符的盛况。这里的“桃符”,其实就是今天的“春联”。

春联,有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介形象的文字抒发人们美好的愿望,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贴春联是华人血统的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每逢春节到来之际,无论是城市还是广大的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挑细选,把最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