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娘傅粉典故(独爱菊花的诗句及欣赏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独爱菊花的诗句及欣赏

  菊花的颜色并不单调: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黄的像金……真是多姿多彩,迷人极了。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独爱菊花的诗句及欣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爱菊花的诗句及欣赏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长江滔滔东流无所止境,给人留下无限遐想。诗人借长江奔腾向前的空阔壮美的景色,抒发对朋友的无限依恋。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 李白 《渡荆门送别》)

  【赏析】由山地荆门来到旷野楚地,李白初见平原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随”字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写出了旷野的一望无际。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唐 李白 《行路难》)

  【赏析】借用吕尚和伊尹的 典故 以自比,希望被明主发现,在政治上大干一番事业,体现了坚定乐观的信念。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 《行路难》)

  【赏析】结尾句一扫前面的消沉,以激昂的语调表达了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信念。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满心的烦愁苦闷,似水难断。前句的比喻新奇、自然,富有生气,为千古名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赏析】写出大地回春的盎然生机,也包含了一定的生活哲理。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 陆游 《示儿》)

  【赏析】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和爱国之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风雨大作》)

  【赏析】以悲凉的环境衬出内心对祖国的满腔热忱,体现了老骥伏枥,志在报国的英雄气概。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赏析】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借梦表现爱国热情和驰骋沙场的雄心,感情苍凉悲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 《游山西村》)

  【赏析】写出西山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花团簇 拥的景象,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赏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夏季月夜图,写出了乡村的清幽恬静之美。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宋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赏析】领起对军营生活情景的追忆,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以梨花喻冬雪,极富浪漫色彩的描绘出塞外 大雪 的壮美,让人感到茫茫大雪中的一片春意,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和好奇。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抓住细节描写,以暖色反衬冷色,传神地写出边塞天气的奇寒。

  爱菊花的诗句及欣赏2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宋-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这首词全篇以写景为主,通过对 重阳节 时登高所见的描写,表达词人怡然自得的雅兴和由重阳节而引起的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而这种思念的伤感却是在隐约之间的。在语言上,这首词在具备晏殊词温润端丽的一股特点以外,尤见秀洁清新,为全词高远淡雅、陶然旷达的意境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力。另外,词中注重色彩描写,其中“芙蓉金菊”、“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淡水”、“碧天“,或明或暗写出景物的色调,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澜的画卷,给人以美的陶冶。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宋-晏几道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

  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这是一首感秋怀人的离别相思之词。黄菊开时,是双方离别之时,也是相约重逢之时,故而黄菊成为了他们离合聚散的标志,每见黄菊,格外动情。

  多丽·咏白菊

  宋-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词人不胜惜花、自惜之情,倒折出纵使怜爱之极,亦不能留花片时。情不能堪处,忽宕开作旷达语:只要人情自适其适,应时菊赏,且休忆他屈子忠贞,行吟泽畔;陶潜放逸,采菊东篱。

李清照 《咏白菊》 详细解释

《多丽·咏白菊》
长夜里,虽然放下了帘幕,小楼上依旧寒气逼人。 可恨那萧萧飒飒的无情风雨,在夜里摧残着如玉的白菊。 看那白菊,不似杨贵妃的微红醉脸,也不似孙寿的娇柔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他们的行径都不能拿来与白菊相比。 细细看取,屈原和陶令,孤傲高洁的品性正与白菊相宜。 微风吹起,白菊的清香蕴藉,丝毫不亚於淡雅的荼蘼。 秋天将尽,白菊愈发显得雪清玉瘦,似向人流露出它无限依恋的惜别情怀。 你看它似忧愁凝聚,在汉皋解佩;似泪洒,於纨扇题诗。有时是明月清风,有时是浓雾秋雨,老天让白菊在日益憔悴中度尽芳姿。 我纵然爱惜,但不知从此还能将它留下多少时候。唉!世人如果都晓得爱护、欣赏,又何须再去追忆、强调屈原和陶渊明的爱菊呢?
多丽,一名“鸭头绿”,一名“陇头泉”139字,是“漱玉词”中最长的一首。曾慥《乐府雅词》题作“咏白菊”。 词先渲染了菊赏的深静寒寂的氛围。一个“恨”字承上启下,表现了孤居独处,良辰难再的抒情主人公对风雨摧花的敏锐的感受。 在李清照的词中,“花”是出现得最多的意象。她笔下的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