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北伐失败,祖逖的名望为何远不如岳飞?史书点明其中缘
发布时间: 2023-07-17

所谓中原,就是指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徽北部和山东西部等地区。

天下大乱时,这个地区绝不是什么战略要地。如果有机会选择,肯定没有哪个实力派会选择这个地方做为自己的根据地。

因为这是一个四战之地,几乎无险可守。

西晋末年,实力最强的几家(刘聪、刘曜、石勒、曹嶷和东晋)都有机会占据中原地区,但他们都主动放弃了。

刘曜攻入洛阳城,却一把火烧了洛阳城,然后撤军。

刘聪一直定都在黄河以北的平阳城,丝毫没有南迁的意思。

石勒大军曾一度打到长江边,但最终决定回师北上时,仍然是从河北寻找一个重要城池做根据地,对沿途经过的中原想也没多想。

刘氏无意占据中原,曹嶷找个机会直接去争山东,也没打算朝中原发展。

东晋的“王与马”一直都在江南内斗,也无意占据中原。

祖逖北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当时的中原可以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地区:

以荥阳为中心的李矩、郭默和赵固,这三人控制中原的西部地区。

以谯郡为中心的张平和樊雅,以陈留为中心的陈川,这三人控制中原的中部地区。

以泰山郡为中心的徐龛,以徐州为中心的蔡豹,以下邳为中心的周抚和刘遐;这四人控制中原的东部地区。

祖逖北伐,实际上就是兼并了张平、樊雅和陈川,控制了中原的中部地区。但即使实在祖逖最强盛的时候,他也无法把手伸进中原的西部地区,更无力阻挡石勒侵蚀中原的东部地区。

从这个角度来看,祖逖北伐固然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就,但仅凭这点成就,显然不足以北渡黄河还于旧都。

控制中原的基本战术是什么呢?游击战术。如果不用游击战术,根本无法长期控制中原,祖逖也不例外。

关于这一结论,其实在祖逖收复中原的最重要战役中已经得到了体现。

祖逖攻陈川于蓬关,石勒遣石虎将兵五万救之,战于浚仪,逖兵败,退屯梁国。勒又遣桃豹将兵至蓬关,逖退屯淮南。虎徙川部众五千户于襄国,留豹守川故城。——《资治通鉴》·晋纪十三

这一战之后,祖逖奠定了作为中原盟主的地位。赵固、李矩和郭默表示愿意接受祖逖的节制,石勒表示希望与祖逖和谈。

但这段话同样说明了一个事实:当石虎率军来救援的时候,祖逖只能采取“敌进我退”的战术。而石勒的军队在中原地区耀武扬威,祖逖也没啥办法。

等石虎带着陈川的旧部回到河北之后,祖逖才有机会重夺蓬关。

很多人都说祖逖打败了石虎,石虎回陈川是败退,这种说法显然是禁不起推敲的。如果石虎真被祖逖打得大败而回,他又怎么能如此从容地在中原大地抢劫一番呢?如果石虎真的败了,他干嘛留下桃豹一支偏师守陈川呢?这不是给祖逖送菜吗?

在这场战役中,祖逖与石勒的一支偏师反复争夺蓬关,虽然祖逖获胜了,但这并不能证明祖逖一定能打败石勒。

在河北和山东未平定之前,石勒绝不可能让军事主力滞留中原。也正因为如此,石勒在祖逖的中原争夺战中,一直无法发挥全部实力。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石勒主动向祖逖示好。不但把祖逖父母的坟墓重修了一遍,更写信对祖逖表达了希望和平共处的意愿。当祖逖的部下叛投石勒时,石勒直接杀了这个叛徒,并把人头送给了祖逖。

很多人因此而推崇祖逖,认为此时的祖逖已经在中原地区所向无敌,令石勒恐惧不已。

在我看来:石勒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保证南方不生乱。

石勒曾与王弥称兄道弟,但也没人说石勒害怕王弥。因为就在王弥对石勒放松警惕的时候,石勒动手杀了王弥。

石勒曾对王浚表示敬仰,但也没人说石勒害怕王浚。因为就在王浚对石勒放松警惕的时候,石勒动手杀了王浚。

石勒曾对刘琨表示友好,但也没人说石勒害怕刘琨。因为就在刘琨对石勒放松警惕的时候,石勒动手抢了并州,刘琨仓皇败逃。

看完上述三位老兄的遭遇,再来看看石勒对祖逖的推崇,真有人相信石勒害怕祖逖吗?

当石勒拿下河北和山东之后,立即进军中原。之后并不是因为祖逖已死,而是因为石勒已经解决了后方的敌人,可以抽出手来攻略中原了。

祖逖的北伐只是兼并了中原部分小军阀,但这种兼并又是一种局部兼并,因为很多听令于祖逖的小军阀依然在事实上独立。

祖逖北伐刚刚开始,张平和樊雅就背叛了东晋帝国,因为张平杀了祖逖的使者殷乂。而根据史书记载,张平之所以要杀殷乂,是因为殷乂肆意侮辱张平。

顷之,豫州刺史祖逖出屯芦洲,遣参军殷乂诣平、雅。乂意轻平,视其屋,云当持作马厩,见大镬,欲铸作铁器。平曰“此是帝王大镬,天下定后方当用之,奈何打破”乂曰“卿能保头不。而惜大镬邪”平大怒,于坐斩乂,阻兵固守。——《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事实绝没有这么简单。

祖逖为了打败张平和樊雅,暗杀、求援、外交等各种手段都用上了,就这样还打了一年多,可见张平等人的实力很强。殷乂只是祖逖的使者,他怎么敢在张平的地盘上这么放肆呢?

通过史料来看:殷乂的所作所为比起弱智强不了多少。如果殷乂真的只有这种水平,祖逖又怎么会派他出使呢?

占据中原地区的各实力派,虽然名义上服从东晋,但也一定会拼死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在他们看来:祖逖就是东晋派来接收自己军队和地盘的人,既然如此,他们干嘛要给祖逖好脸色看呢?

张平杀殷乂,就是赤裸裸地打了祖逖的脸。祖逖一看张平这副德性,立刻就决定给张平一点颜色看看。

但局势对于祖逖而言相当不妙,面对张平的指责,祖逖根本无法辩解,否则就是把自己和中原各实力派的矛盾公开化。

祖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好不容易才摆平张平和樊雅,还没等歇口气,陈川又反了。

在祖逖和张平、樊雅打仗的时候,陈川派自己的部下李头率军给祖逖帮忙。但是祖逖一直在用各种手段收买李头,以至于李头都想背叛陈川,好好跟着祖逖干。

陈川派自己的部下帮祖逖打仗,祖逖却趁此机会收买陈川的部下,陈川是什么心情?于是陈川随便找个理由就把李头杀了。

头感逖恩遇,每叹曰“若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川闻而怒,遂杀头。——《晋书》·卷六十二·列传第三十二

实事求是地说,祖逖的做法有点小家子气。但这也反映了一个客观事实:祖逖缺兵少将,不得不使用这种阴招。

陈川的反应和当初张平的反应是大同小异的,在他看来:我好心派人帮你,你居然算计我。祖逖,你不厚道!

念及于此,陈川也懒得再给祖逖什么面子,于是他直接投降了石勒。石勒很重视陈川,所以立刻派石虎率军支援他。

石虎突然到来,祖逖只能一退再退,最终退到了淮南。石虎胜利以后决定撤退,他也没有丢下陈川,而是带着陈川一起回了北方。在石虎撤退之后,祖逖才重新占据了陈川以前的地盘。

至此,从前属于张平、樊雅和陈川的地盘现在属于祖逖,但祖逖也无力再度扩张了。

此时祖逖周边的军阀都表示服从东晋,如果祖逖再强行接收他们的地盘和军队,他们一定会像张平、樊雅和陈川那样起来造反。此时的祖逖显然没有足够的力量再度征伐,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中原又获得了短暂的和平时光。

对于祖逖北伐的评价,史书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表扬:祖逖的一生是忠于帝国和忠于民族的一生。但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政治宣传。

祖逖之所以北伐,是因为他南渡的时间比较晚,等祖逖到了江南之后,江北侨族和江南土著已经把势力范围划分得差不多了,而祖逖也没有什么强大的家族背景。

正因为在江南的既得利益不多,所以祖逖才能毫无牵挂地北伐。江北侨族和江南土著之所以不热衷于北伐,是因为他们要忙着维护自己在江南的既得利益。

当祖逖成功占据中原的中部地区之后,也不代表他对东晋做了多么了不起的贡献。因为在东晋看来,祖逖和其他实力派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军阀而已。

而《晋书》对祖逖的评价也不算太高,直接说祖逖就是一个满脑子功名利禄的人。

祖逖散谷周贫,闻鸡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艰,原其素怀,抑为贪乱者矣。——《晋书》·卷六十二·列传第三十二

同是北伐失败,祖逖的名声却远不如岳飞,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谓的军阀,就是拥有军队的独立性,在南北朝那种乱糟糟的大环境里当军阀,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我并没有指责祖逖,只是不愿意给他唱赞歌。

祖逖的军队就是标准的“祖家军”,绝不是什么听命于东晋的政府军。祖逖去世之后,他的弟弟祖约成为这支军队的领袖。

祖约之所以能成为这支军队的领袖,并不是祖约本人有什么值得称赞的才能,只是因为这支军队是祖家军。

从这个角度来说,东晋一直提防和牵制祖逖,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毕竟不是自己人,怎么防范都不算过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