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才傲物的人(诸葛亮是如何处理恃才傲物的手下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诸葛亮是如何处理恃才傲物的手下的

谢谢邀请。

诸葛亮被后人神化美化过度了。其实,诸葛亮是个地道的“腹黑哥”。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刘禅登基,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可以说是用尽了手段。甚至不惜用蜀汉的国家利益为代价。

被诸葛亮设计陷害的,第一位应该是李严了。

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李严负责军务,诸葛亮负责政务。为了独揽大权,从李严手中借出军权去平定南中叛乱。后来又借故要北伐,继续握住军权。又安排李严负责北伐的粮草运送。借李严耽误粮草,一则将北伐失败的理由归罪于李严,二则就将李严贬为平民,彻底拿住了军权。

第二位,算是魏延。

魏延作为汉中太守,稳固的汉中防守为蜀汉国出了大力了。又是诸葛亮五次出兵北伐的先锋,可谓忠心耿耿劳苦功高。诸葛亮利用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设计陷害魏延谋反,导致魏延被杀,惨遭灭门。太惨了。

第三位,孟达。

孟达因为关羽事件,被迫投降曹魏。但是,毕竟是蜀汉老臣,蜀汉创业的功臣。诸葛亮通过李严写信劝孟达回归蜀汉,孟达同意,李严去接应。谁料,诸葛亮暗中将孟达回归的消息透露给魏国,导致孟达被杀。同时李严也上当,并且受到质疑。

第四位,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原本是最有希望的蜀汉接班人。然而,因为关羽的死,孟达的投降,让刘备迁怒于刘封。其实,这些都跟刘封没有直接关系,毕竟刘封的实际情况也不允许他出兵。毕竟他自身难保。诸葛亮知道,刘封他控制不了。于是就劝刘备:“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导致刘封被杀。

还有,后来赵云等一帮老臣重臣,陆续被诸葛亮收拾,打着名号就是:北定中原,光复汉室。

表面很堂皇,实际很腹黑。诸葛亮,心机哥。

公司里被边缘化的都是哪类人

就是一天不好好工作,没把上班当回事,工作不认真,跟领导对着干的人,总是唯我独尊,这样的人公司里被边缘化,就是这些人!

若是刘邦遇到恃才傲物、居功自傲的人才会怎样

历史很有趣,司马光迁来叙叙。

题主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持才傲物”,一个是“居功自傲”。这两个词虽然都有“傲”字,但意思相差可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两个词的意思吧。

善于用人的刘邦 剧照


两个词的定义

1.持才傲物:就是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这种人,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真的有才。没有才而“傲物”的人叫“骄傲自大”,自以为很“大”,其实却很小。

持才傲物的人,往往他的才能都非常突出。要不在某一方面傲世独立,要不就是知识面非常广博且都能出彩。前者如祢衡,文采辩才皆过人;后者如金圣叹,直接将《水浒》删掉五十章。

持才傲物的人,一般都不好相处,但却能令人折服。

第二个特点是瞧不起任何人。如果只瞧不起“无才”的人,我们不会说他“持才傲物”,顶多说他“清高”。但持才傲物的人就像站在山顶上一样,看谁都在下面。即使山顶上还有其它人,他也视而不见,因为他们的眼睛总是向上看。比如西汉的杨恽、东晋的谢灵运。

才高八斗谢灵运


这类人一般比较难相处,情商低智商高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人。不过,别人看在“才情”的份上,也不会那么去计较,还是能容忍他们。这类人以文人居多。

2.居功自傲: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这类人,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确实有功劳。这类人往往都是在关键时刻能独当一面,或勇猛精进、或稳定朝纲,反正是比较关键的人物。换句话说就是少了他,事情可能就办不成或办不好的人。历史上这类人比比皆是,比如明朝的蓝玉、清朝的年羹尧等。

第二个特点就是身心膨胀。在上级对自己嘉奖、下属对自己阿谀奉承以及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对自己崇拜的情况下,他们很快就把自己定义为“地球少了我就不会转”的那种人。把自己的功劳无限放大,开始目空一切,觉得自己可以掌握天下了。

第三个特点就是归因错误。这类人,会把自己成功的因素全部归功于自己。完全忽略了环境的因素。比如上级的委任、同僚的努力、对手太弱、前人打下的基础等等。这一错误导致他们经常产生错觉,认为这份江山应该有自己的一份,或者自己可以让这份江山颠覆。

这类人大部分是行武出生,似乎很讲义气,只要对他们恭维几句,平常人跟他们就能“很好”相处。但这类人是不能被皇帝容忍于世的:皇帝什么都能给你,就是位置不能给你,而你偏偏就想要他的位置,况且你还有点能力,他怎么能容你活在这个世界上?

汉高祖刘邦 剧照


真正持才傲物的人,一般是傲视整个世界,即使是权势钱财也视为无物;而居功自傲的人,则把权势利益看得相当的重。对权势的态度,决定了这两类人的结局大相径庭。持才傲物的人往往让人受气,居功自傲的人往往让自己丧命。

刘邦身边的人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刘邦身边有没有这两类人。

刘邦那个时代,与任何乱世都一样,能人辈出。他的身边,文韬武略者众。

文有县吏萧何、落魄公子张良、浪子陈平、沛县小吏曹参、车夫娄敬、穷书生郦食其、能说会道的随何、废材蒯通、使臣陆贾、精通礼仪的叔孙通等。

武则以胯下受辱的韩信、宰狗屠夫樊哙、编席为业的周勃、布贩子灌婴、御车能手夏侯婴、强弓射手申屠嘉、强盗彭越和黥布等为最。

这些人中,有持才傲物与居功自傲的人吗?

在持才傲物方面,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如姚广孝这种蔑视世间一切的黑衣宰相人物。不过,郦食其勉强算是这样的一个人吧。居功自傲的人,倒是每个朝代都不缺。刘邦这里,韩信算是比较突出的一个。

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的表现吧。

项羽 剧照


1、郦食其(lì yì jī)

郦食其年轻时就是出了名的“狂生”。他一生以“酒徒”自称,眼里着实目空一切。历史上,他的标签是“孤傲不逊、狂放不羁,爱喝酒、善词辩”。

秦末汉初天下动荡,各路英雄纷纷登场,郦食其谁都看不上,独独看中了刘邦。刘邦最讨厌“酸儒”,以为郦食其也就是一个普通说客而已,于是在接见他的时候故意找两个女人帮自己洗脚。没想到郦食其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文人,他的底子里也是一个酒肉之徒。他完全无视刘邦身边的美女,上来就表现得跟刘邦一个路数。《汉书·卷四十三》中记载了他们见面的精彩一幕:

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攻)〔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谢之。

可以看得出,他还是非常对刘邦的胃口。他虽然远不如萧何、张良和陈平,但刘邦很喜欢跟他在一起。郦食其的最大本事就是“会说”以及“不怕死”。与刘邦初次相遇就送了个大大的“见面礼”:劝说陈留县令投降无效后,率众杀死了县令,迎刘邦进城。别小看陈留这块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根据地,刘邦才算有了真正的后方,才能参与逐鹿中原。

“食其”的名字典出子路的一句话:“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意即食人俸禄替人消灾。本着这一宗旨,郦食其为刘邦说动秦朝守关将士,让刘邦得以顺利兵临咸阳城下,秦王子婴献城投降,秦朝灭亡。另外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也是因为郦食其“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的一席话使刘邦改变了退却逃跑思想,攻取敖仓,获得充足的粮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