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不死,诸葛亮的北伐会成功吗?如何看待有人说西北工业大学实力与排名不相称的现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果刘备不死,诸葛亮的北伐会成功吗

刘备之长在军,诸葛亮之长在政。

如果用诸葛亮领军北伐,而用刘备为诸葛亮北伐足食足兵保障,则是扬短避长也,又如何能够成功?最多仅是提升了诸葛亮北伐的量变之效,而无质变之果。

那么,究竟有哪些量变?

一是,北伐日程有可能提前两年。刘备于章武三年(223年)四月病逝,托孤诸葛亮与李严。之后,诸葛亮返回成都,用了差不多八、九个月的时间,来整合朝廷权力结构。接着,又于次年春南征,直到当年底返回成都。之后,又休息生息了四年,主要用于发展生产,恢复国力,储备装备,扩充兵员,训练新兵等。最后,到了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才开始了第一次北伐。

也就是说,如果刘备在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回都成都,诸葛亮整合朝廷权力结构的八、九个月时间,应该会省去。同时,如果刘备率兵南征,以其军事能力强于诸葛亮和南蛮王孟获所处的地利环境两点来预测,诸葛亮用了近一年时间,刘备取半数,也就是六个月,比诸葛亮用兵缩短了半年。此外,如果因为刘备康复反回成都,曹丕没有对蜀国用兵的打算,也不会出现司马懿五路大军攻蜀的事情,南中孟获也同样不会反,则最多缩短两年的北伐时间。但是,休养生息的四年却不能少,也才有保障北伐的实力。

二是会降低一次北伐的朝廷失误。此后,在建兴九年(231年)二月第五次北伐战争中,因为李严军粮保障不力(因李严对诸葛亮心存不满,故意为之),大军无攻而返。如果刘备在朝,李严断不敢做出此等有损大局之事。如果,就算没有此失。据《汉晋春秋》、《资治通鉴》记载,同年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司马懿退还保营。

又有《晋书》记载:魏军卸甲轻装,日夜兼程,在汉阳与诸葛亮相遇,司马懿派将军牛金率轻骑做饵,诸葛亮退兵至祁山,屯兵卤城,据南北二山,堵水筑围墙。魏军攻破,大破蜀军,俘获斩首数万。前一种说法是,蜀军小胜后,与据守的司马懿对峙;后一种说法是魏军大胜。其实,由此可见,无论蜀国次战是胜是败,实力上并无可胜优势。

所以,就算这次北伐军粮准时送到,也并不见得就能取胜。

那么,又有哪些不可逆转的质果

一是三国鼎立大势已成。三角型之所以具有稳定性的特质,就在于三边相互掣肘。如果魏、吴、蜀三国相互讨伐,只要有一方出现明显优势,另两方必定结盟相抗。因为,只有这样弱者才有可能生存。所以,表面上看北伐是对魏一国,实则是魏、吴两国。

二是六次北伐的历史轨迹无法打破。因为,主师仍然是诸葛亮,马谡街亭之失,依然会发生;魏延子午谷奇谋同样无法实施,如果刘备率军,也许会支持魏延,遗憾不是。

三是魏国国力雄厚,强于蜀国太多。对于这一点,诸葛亮心中非常清楚。但是,正所谓:“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所以,诸葛亮才会屡屡以弱国挑战强国,还是为了不给对魏国主动攻打蜀国的机会,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自保。

因此,就算刘备不死,诸葛亮北伐依旧无法取得成功。

图片来源网络

如何看待有人说西北工业大学实力与排名不相称的现象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正如题主所说,西北工业大学的确是一所很低调的大学,它是全国唯一一所同时开展航空、航天、航海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工信部,是985、双一流A类大学。但是在学科评估中,它的学科评估结果和它的实力有些不相称,只有3个学科进入A类,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A+,材料科学与工程为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A-。在全国排名也不是很靠前,2018年校友会版是第30位。究其原因,我感觉可能有以下几点:

1、地理位置,虽说西安发展也很迅速,但是毕竟不如北上广深,如果位于北京上海,恐怕就不一样了。当然,西安现在已经晋升为新一线城市了,而且西安市为留住人才,采取了很多优惠政策,相信西安这所古都很快就会大放异彩的。

2、学科专业设置,西工大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有很多,比如复合材料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制造、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信息对抗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大都是工科强势专业,和国防科技发展密切有关,可能涉及国家机密,很多科研成果不便公布。

3、学校校友,想必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西工大现象”吧。在中国三航领域,西工大校友领军人物大放异彩,为国家国防建设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他们默默坚守工作岗位,不沽名钓誉,只是埋头科研。C919、、枭龙、歼10工程、无人机、神舟飞船、水下航行器等等,都有西工大学子的身影。他们不是所谓明星大腕,不为名利,不大肆宣扬,自然也不为人知。

4、学校宣传力度,一个大学好与不好,不是只看排名的,也不是靠宣传造势的。这所大学默默搞科研,长实力,把工夫用在发展自己的真本事上,而不是放在自夸上。当然,我觉得好酒也怕巷子深,适当的宣传还是要的,不然总会被不知情的人误解。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当,还请大家谅解。

上联:举妙手医难医之病;如何对下联

上联:举妙手医难医之病,

下联:处良方除难除沉疴。

民国总统冯国璋为何抽干中南海养鱼池捉鱼卖鱼

清末民初,各路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光是民国大总统就换了好几任,好似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想着做几天总统宝座玩一玩。这些“大总统”之中,其中便有著名相声演员冯巩的太爷爷冯国璋。与其他民国大总统所不同的是,冯国璋的头衔前面永远带有一个“代”字。在张勋复辟,黎元洪跑路之后,冯国璋临危受命做了个“代理大总统”。所谓“代理”便不是正统,也许正是因为这个“代”字,让冯国璋做出许多出人意料的事情。比如著名的“总统卖鱼”。

代理总统犯了难,唯有卖鱼来换钱

冯国璋卖的鱼跟被人卖的不同,人家卖的鱼或捕自荷塘、或抓自沟渠、或是捞自大江,而冯国璋所卖之鱼,却是皇家的“宠物鱼”,这些鱼来自清朝皇家园林中南海中。

中南海属于大清王朝的皇家园林,湖中放养许多鱼,这些鱼长年累月在此生活,吃得好游的秒,而且还沾了皇城气儿。皇帝家中养的鱼谁敢捕捞,时间长了,这些鱼又肥又大,而且数量巨多,早先没人敢动那是因为皇帝在,如今皇帝已经下台了,冯国璋就打起了这些鱼的主意。

要说冯国璋祖上也算殷实,但到了他这一代就大不如从前,一家人坐吃山空,最终该卖的卖该当的当,因此冯国璋年轻之时连上学的钱都凑不够,或许是因为穷怕了,让冯国璋对钱财极为热衷。

因缘巧合让其当了大总统,虽然是个代理的,但好歹也坐在总统位子上,在民国时期,当总统没钱可是万万不行的。好几任总统都当得十分窘境,各地税收收不上来,而民国政府还要维持体面。找洋人借钱吧,借少了不够用,借多了容易被骂为“卖国贼”,摊派到老百姓身上吧,又怕被骂为“民贼”。

冯国璋也为难了,正在焦头烂额之际,他想起了皇家园林中的“宠物鱼”,这些鱼他见过,如今已经多到水面翻花了。如果打捞上来,全部卖出去,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冯国璋为了得到钱,已经顾不得体面不体面,如今这些鱼正是为民国做贡献的好时候。毕竟这些鱼好吃好喝了好几百年了,如今也算享够了福,皇帝已经走了,留在你们也没用了。想到就要做到,俩字“捞鱼”!

宰相东陵盗木,元首南海卖鱼。

于是乎,这些鱼一股脑被打捞上来,而且专门登报,要求各商界巨贾前来竞标购买。生意人为了自己好处,当然见缝插针。最终,这些已经改名为“总统鱼”的“皇家宠物鱼”以8万大洋的价格被卖了出去,冯大总统实实在在赚了一笔,足够总统府几个月的开销了。

可怜这些皇家鱼儿,除了一些小鱼侥幸逃过之外,就连皇帝当年佩戴金牌的三尺长大鲤鱼也未能幸免。有人借此登报调侃冯国璋,写下一副对联:宰相东陵盗木,元首南海卖鱼。

这前面一句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