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汉字拉丁化了,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是福还是祸
发布时间: 2023-07-11

导语:清朝末年,受到内困外扰,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等人尖锐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为了让所有民众都能够识字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后来五四运动时期有识之士还不满足切音字,在新文化运动大背景下,一些知识分子如刘半农、鲁迅开始提倡更为疯狂的汉字拉丁化运动,那如果当初推行了汉字拉丁化,我们的国家如今会变成什么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拉丁新文字运动书籍

一、汉字拉丁化的历史渊源

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的需要,必须学会汉语和汉字,这些传教士为了方便学习汉字,便发动自己母语的强项,使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这就和我们现在有些人学英语时用汉字给英文单词注音一样。

英语汉字标注

1、利玛窦与《西字奇迹》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1605年利玛窦,在北京出版他的书:

展开全文

《西字奇迹》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用罗马母给汉字注音

,注音和读写一致,让会说汉语而不会写汉字的人几天时间就能读写汉语,因此说是一个奇迹!

利玛窦《西字奇迹》的原稿图

2、法国教士金尼阁与其《西儒耳目资》

金尼阁是来自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来中国传教,来到中国十几年,金尼阁学会了汉语和汉字以后,1625年他把利玛窦等人的罗马字注音方案加以整理修改和完善,编制成一部完整的罗马字注音专书,叫做

《西儒耳目资》。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汉语拼音的最初始模型。

《西儒耳目资》

二、清末民初初音切字运动

1、初音切字运动

清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社会矛盾重重,中国跟西方国家以及经过明治维新日本相比,显得格外的落后。中国思想进步之士分析

西方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的教育普及,国民素质较高。

切音字说明说

因此他们错误地认为,西方和日本教育普及大多得益于文字简单易学,尤其是梁启超、沈学、王照等人都一致指出,

汉字的繁难是中国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教育不能普及直接影响到国运盛衰,于是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切音字是用切音代替汉字。最后切音字作为一种汉语拼音,目前台湾省还在使用。

切音字示意图

三、新文字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大家反思不足,推陈出新,各派系纷争不断,较为突出的有两派。一派是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一派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的激进派。毋庸置疑,

鲁迅

必然代表的是激进的一派。激进派的主张,不仅仅是表现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革新,更深远的是在推出新文字运动,而新文字运动就直接是汉字拉丁化。

大家不知能否读懂拉丁化的汉语

“新文字”

运动的目的是要是要建立一套简单易学的文字体系,让民众都能学习,通过提高民众文化水平,来提升中国的国力。在此阶段,

钱玄同、鲁迅、林语堂、瞿秋白、郭沫若等许多的知识分子都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方案,立志于废除汉字的使用,推进汉字的拉丁化改造

。而且鲁迅还说出了那句:“汉字不废”的惊人语录。

汉语拉丁化以后的大众报纪念鲁迅先生

钱玄同曾为此宣告:“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 陈独秀也对此表示深刻的赞同“

惟有先废汉文,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母书之

简单的,大家可以读一下

在诸多学者的

动下,

“废除汉字”之事瞬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他们想急于求成,想改变国运,想彻底改变中国民众识字率不高,文化水平不高这一现状,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的确有点太过于激进。

相信大家能够读懂,写起来也是简单

四、汉字拉丁化

1931年9月26日,前苏联为推动中国废除汉字改行拉丁化文字,并在海参崴举行了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派出瞿秋白、吴玉章等人为代表,与苏联专家共同草拟了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

这种拉丁化后的汉语的确是很容易学习,可是完全改变了汉字表意文字的本性

,现在我们来看的话,的确很难接受。

该方案一直没有被采纳,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年新中国成立后

主张采用简化汉字,拉丁化拼音方案

。如果汉字拉丁化成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可是中国文明有可能会断裂!

从此所谓的中国人打开先辈撰写的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史宝库,却再也无法辨识

。再也体会不到中华文明的精妙!

拉丁拼音字母

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儒家思想体系和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文字被更改,的确不敢想象,

满大街都是拉丁字母,满屏幕都是拉丁字母

,于是想起了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写的《施氏食狮史》。

语言学家赵元任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当然塞翁失马,焉知福祸,当初没有改也是好事,改了或许并不是坏事!

注: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