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中的“德不孤,必有邻”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论语》中的“德不孤,必有邻”是什么意思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第四》)

这里先讲〈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篇,是《论语》思想核心所在,共26章,“仁”与“君子”是〈里仁〉篇两个重要主题。

因为我们知道孔子的思想核心学说主要在于“仁”,整部《论语》的思想核心也在于“仁”,更道出这一篇在《论语》中的重要地位。

〈里仁〉篇论述仁的部分,基本上以「子曰」句式构成,是从每人面对自己之力行言。不只论述其为道如何,更指出其实行之条件与基础,也指出人类存在应以仁为基础,是以仁本身作为存在之道,是知识、物质欲望、爱恶之依归。

「德不孤,必有邻。」

《四书章句集注》中说: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用白话文翻译就是:孔子说:“有的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跟他做朋友” 。

这里的提到德

德字有两种说法

一指修德言

师古注:“言修德不独空为之而已,必有近助也”。(意思说,人不能独自修成德,必有人相助)。

二指有德言

有德之人纵处衰乱之世,亦不孤立,必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邻。

其中,《论语集注》对这一句话解得很好:“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 因为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在于修已身,已身若修得有德,必有人从之。如此方成齐家,治国,平天下。

推荐书籍:

l 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l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德不孤,必有邻什么意思

“德不孤,必有邻”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这句话出自《论语》。

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为什么呢?孔子说,这是因为“必有邻”。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我们知道,在生活中邻里关系是人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

在古人看来,只要真是道德君子,那么即便在短时间内或许没有互相呼应的伙伴,但是时间长了就总会有同样性情和抱负的人过来与他亲近。“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在这里讲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经验,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规律。

“德不孤必有邻”是什么意思

有仁爱心的人,必定有同伴,不孤单。

而且会渐渐得到各种帮助与合作。皆大欢喜。

孔子何说“德不孤,必有邻”对当代教育有何启发意义

谢谢您的邀请!

首先,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我们可以通过《道德经》中的内容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道德经》中说: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

“狂风刮不到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就合于道;从事于德的人,就合于德;表现失道失德的人,就会丧失所有。同于德的行为,道会得到他;行为失德的,道也会抛弃他。”

有句话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比如,领导者如果行“清静无为”之政去辅助百姓,则百姓当有安宁平和的风气以相应;如果恣肆横行,表现失道失德,则当有背戾抗拒的行为以相应;如果诚信不足,朝令夕改,则当有不诚信的态度以相应。

可是,现在的人并不懂得何为真正的“道”和“德”,多是以“道德”的名义,去随意左右他人的行为,所以,进行“道”和“德”的教育,对现代教育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关注我的其他文字,欢迎随时交流互动,谢谢您的提问!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