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励志教育(怎样教育高中的孩子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怎样教育高中的孩子

感谢邀请,这个话题我也很关心,孩子上了高中如何教育才更好,我想说说自己的观点。

要更好的搞好高中教育必须了解高中孩子的特点。具体有:

1、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

2 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各种心境。

3、意志动机的主动性、目的性增强,能掌握自己的行为。

4、兴趣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性格特征趋向稳定、成熟,外显与内向可性格的可塑性仍较大,旧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被改塑,新的不良性格特征有可能形成。

5、动机层次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体现了各自的价值取向。但对权利的需求多于对自身的义务、责任。

6、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比初中充实、客观,但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学生自尊心过强。

7、交友热情高,迫切需要情感力量和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随着不同群体性质的影响。

8、对异性性关注上升,在公开场合转向文饰、内隐,但又有显示欲,希望引起异性好感。少数学生出现对异性较为隐定的情感,进而发展到恋爱。如处理不好,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情感发展。

9、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初中增强,但由于社会结验和认识的局限,辨别力不强。

10、对职业的选择出现较为理性的思考,由幻想期进入预备期,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

选择具体职业和层次,并对毕业前夕的学习动机、态度进行调整。

总之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尊与自立,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他们的感情变得丰富与内敛,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缺乏稳定性。

要教育好这样的孩子就要按照孩子心理、智力,意志等水平,根据孩子已有的学业水平制定科学的方案。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

孩子早晚都要走向独立,这一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也格外的变强烈,要求别人尊重他,如果家长还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不放手,管东管西,孩子会很反感,甚至产生反抗心理,萌生对立意识。

家长必须转变教育方式,和孩子学会平等交流,建立亲密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成长,支持他们独立自主,有了困难给与及时帮助。但也不能过分迁就孩子,必要的人生支点还是要潜移默化的教育他们,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观,交友观,恋爱观,人生观。

二、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

高中学生自尊心强,一时的失败与挫折容易引起孩子情感的波动,甚至导致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所以当孩子遇到了挫折和失败,和孩子有好的分析归因,到底是由于基础不好还是不够勤奋造成的,切不可过分的谴责批评,反而不好让孩子关闭和我们交流的大门。归因分析也不要归因到孩子笨这一点上,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告诉孩子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谁都不会一帆风顺,有挫折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放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勇敢面对挫折与失败。

三、正确面对情感与恋爱

高中孩子的恋爱处于好感逐步发展为喜欢和彼此欣赏,孩子喜欢一个异性很正常,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粗暴干涉,可以和他谈谈人生,谈谈未来,只有学习好,更好的发展才会遇到更好的另一半,才会个另一半带来幸福的基础。激励孩子从情感的漩涡中脱离开来,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中去。人生何处无花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前路风景一片好,在远方的路上有更好的风景在等待着他。

四、培养特长,发展兴趣爱好

高中教育是为大学教育做准备的,学好知识,也要发展兴趣爱好,最好是与将来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以利于将来更好地发展。

五、搞好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从老师身上多发现优点,少在孩子面前否定老师,为老师树立良好形象。孩子喜欢老师,这门课程学的会更好,相信这一点没错。另外也要搞好同学关系,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接近优秀的孩子,你就会成为优秀的孩子,接近问题孩子你的孩子就会问题丛生。

六、学习上争分夺秒,讲究效率

高中学习课业多,压力大。不讲究学习效率,学习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习惯一定要改,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建立错题簿,查漏补缺学的才更好。最有价值的题目就是错题,发现了错题一定眼研究透彻,这样才算学得有价值。

七、好学生要积极参加课外竞赛活动,争取自主招生降分的优势。

高中学习过程中有各种竞赛活动,特别是与自主招生相关的竞赛,学有余力的同学一定要去试试,认真准备争取拿到省级以上的比赛成绩,对于自主招生有很大帮助。

八、享受生活

高中的学习生活非常紧张,亚历山大,自己学会减压,可以听听歌,慢跑等自我减压也很重要。

总之高中生活是人生比较重要的阶段,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应当遵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愿所有高中生学有所得,走向人生理想的大学,更好的深造。谢谢

高中学生应该怎么教育呢

抱歉,没注意看消息。这是迟到的回答,个人观点,请多多指正。

1

我先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1)社会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的高中生被这些变化塑造,因而有着一些不同于上几代人的突出特点。比如:互联网移动设备的渗透,身心的早熟,相比前几代人物质生活水平有更高起点等等。

(2)“应该……?”这个提法里预设有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两种取向。

第一种:事实判断取向。“应该如何引导教育高中生”的意思是,有一系列按照科学研究思路和实验得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引导教育高中生。这个思路强调的是方法技巧的有效性,可以设计对照受控试验来比较引导教育高中生的不同方法的效率。那么,问题是:哪些引导教育高中生的方法是更有效的(有科学实验数据的支持)?

第二种:价值判断取向。“应该如何引导教育高中生”的意思是,那种(些)引导教育高中生的方法(手段)是“对的”/“善的”。这个思路强调的是引导教育高中生的人,可以采用的手段有哪些,而不超越道德和法律划定的范围。

在这个思路下,还存在的一种意思是:现在的高中生,引导教育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认知能力、情感能力、道德感、体质的发展到达某个水平)——才能认为学生/教师/家庭/学校的责任已经完成。所持的立场不一样,回答也不一样的。

我的理解可能把问题复杂化了。回答就简要一点。

2

引导教育高中生的方法手段: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共情式的沟通理解吧。倾听、共情是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核心技术,不批判、不指责,积极的关注,无条件的接纳。放在日常场景的人际互动中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至于引导教育高中生的人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父母的立场/责任和教师的立场/责任不一样,工具库里的东西可能有差异。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