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玉律什么意思(什么叫排律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什么叫排律诗

什么叫排律诗?

“排律”在旧时科举考场上,如同“金科玉律”一般。是法定的“试帖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尊。当时在诗坛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如日中天。随着科举考试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又因为“排律”比较难写,“排律”习作者渐少,而逐渐暗淡了下来。现简介如下:

格律诗从句数上划分共有三种,每首四句的称之为绝句,每首八句的称之为律诗,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从字数上划分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排律是一种延长了的律诗,因按照格式不断地铺排延展而来故名,又称之为长律。每句五字的简称为五排,每句七字的简称为七排。排律以十句为基点,根据选用韵部文字的多少,在不换韵的规则下可随意延长。古人习惯以押韵句数来命名,如六韵、十韵、二十韵、五十韵、百韵等。排律与律诗除了在句数上不同之外,在平仄格式、粘对、押韵、对仗等所有的格律规则都是一样的,并无特别之处,会写律诗就会写排律。从诗体发展过程来看 , 排律早于律诗。最初的律诗,是属于五言四韵的“短律”,因其诗体短小、偶对精工、声律顺畅,而且只有中间两联需要对偶,比较占“便宜”,故深受诗者欢迎而逐渐形成定式,最后脱颖而出成为主流诗体。“排律”这个名称是后世才有的,以前五律、七律等不论长短统称为律诗,至元代才将“排律”单列出来,“排律”这个名称被沿用至今。排律的篇幅宏大能够容纳游记、杂记、赠序、传状、书简,甚至祭诔等散文内容,其功用非常多所以兴盛一时。同时还因为其结构严谨、格式规范整齐,又具有一定写作难度,而且还具有评审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被採用为“试帖诗”,各朝各代都竞相选用五言的六韵或八韵排律用于科举考试。题目多用古人诗句或成语,并限定韵脚。在题目上大多都冠以“赋得”二字,这种六、八韵的排律也叫“赋得体”。排律旧时是所有应试考生,必须选学的重点诗体。

       杜甫排律写的最好,成就最高。杜甫诗作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四百多首,其中五言排律就有一百二十七首 ,还有四首七言排律,几乎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一。如果按字数统计比例恐要更高,杜甫对排律一直钟爱有加,尤其在晚年写作的五言排律数量更多,他的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也是用五言排律写成的。白居易、元稹等也有大量的作品传世。排律是格律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非常完美的诗体,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排律篇幅较长,要想做到偶对精工,声律谐畅有一定难度。我的经验是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来。笔者不才曾写过十几首“五排”,其中一首长篇“桑梓百韵”(一百韵、二百句,一千字)用了三年时间写成,欢迎评阅指正。今日随稿再发二首“六韵五排”与各位交流,请多多关注指正。

【排律•探乡】(一)

古树老屯边,晚霜柴草烟。

车迎南岭后,人接北桥前。

十载探乡梦,今朝访友圆。

新风虽在变,旧俗尚流传。

烫酒陈年味,炖鸡原汁鲜。

苍头互调侃,热泪笑当年。

【排律•探乡】(二)

三间茅草房,合住两同窗。

秫秸篱笆院,石头猪圈墙。

老猫卧南炕,小燕歇前堂。

淡饭无须请,佳肴共品尝。

邻儿如已子,伯母似亲娘。

滴水常思念,海枯难以忘。

什么是“墨菲定律”,你相信吗

墨菲定律不过是事物的一面,并非全貌,完全相信它,就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担心某事发生,某事就真的发生。于是就以为是有个定律在起作用。

那么有时,你极其担心的事,没有发生,又如何解释。只关注那些发生的,这不是幸存者偏差吗,明显不是客观真相啊。

其实,这是不明白表意识和潜意识运作原理,造成的误解。

有些事,表意识因为掌握信息不足,或者因为后天的知见障,造成的思维死角,或者知识不足、性格限制等原因,对事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甚至在挫折即将来临前毫无察觉。

但潜意识的巨大威力,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人们经常会说直觉这个词,有时候直觉真的很准,却解释不清直觉的运作原理。更不知道直觉因何而来。

其实当人们以为墨菲定律在起作用时,就是直觉在发挥作用。

而直觉从何而来呢?

直觉就是表意识接受各种信息后,潜意识高速运转后得出的某个结论,而往往当结论得出后,表意识还一脸懵圈呢:我是谁?我在哪?

曾经有一位消防员,和大家刚刚进入火场,就极其坚持的把所有队员叫出来,大家刚出来,火场就发生了大爆炸。大家很感激他,却也不明白他怎么这么牛,判断这么准。他本人也是不知所以。

科学家对此事研究后认为,他的潜意识把火场中的一些特征与以前经历过的火灾特征进行了对比。比如:“没有明火,却有很多的烟,且是棕红色的,空气被吸进火场...”,诸多的特征和以前发生复燃的火灾相符。所以在表意识还不明白情况的时候,潜意识已经做出了正确判断。

生活中人们做出的很多看起来不合理甚至匪夷所思的言行,或者“不合常理”的想法,都是在潜意识的支配下产生的。

当然,潜意识做出的判断,并不都是正确的,因为潜意识也要收到表意识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表意识有强大的理念上的偏差谬误,就会带动潜意识也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直觉也有出错的时候。

总之呢,不要把墨菲定律过于放在心上。否则,容易因为强烈的心理暗示,导致潜意识出现偏差,左右行为,本不该出现的失误反而会出现。

请记住,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