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和赵匡胤之间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赵匡胤与李煜有何关
发布时间: 2023-07-06

李煜和赵匡胤之间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

赵匡胤志在天下,心胸宽广,宽厚仁义,对臣服之人必不会赶尽杀绝,个人认为他是对归降的南唐国主采取怀柔政策以揽民心。而李煜对太祖虽有亡国之恨,对他的人品和行事风格还是认可的,二人以君臣相称,言辞不是没有忌惮,不过李煜一介流连于风月音律的词人对宋太祖哪能构成什么威胁,故私下交流会比较多吧。关于对赵匡胤性格的描述后世记载甚多,可参考赵匡胤_百度百科后主的也一并附上李煜_百度百科两人的前半生一个戎马争逐,一个偏安一隅,交集不多的以下是一些关于两人的记载:《宋史·太祖本纪》(建隆二年)八月壬辰朔,不视朝。壬寅,诏诸大辟所属州军决判。甲辰,南唐主李璟死,子煜嗣,遣使请追尊帝号,从之。九月壬戌朔,不御殿。南唐遣使来进金银、缯彩。甲子,契丹解利来降。荆南节度使高保勖遣其弟保寅来朝。戊子,遣使南唐赙祭。冬十月癸巳,南唐遣其臣韩熙载、田霖来会皇太后葬。丙申,遣枢密承旨王仁瞻赐南唐礼物。(建隆三年三月)乙亥,遣使赐南唐主生辰礼物。秋七月庚申,南唐遣其臣翟如璧谢赐生辰礼,贡金银、锦绮千万。壬戌,放南唐降卒弱者数千人归国。(十一月)丙寅,南唐遣其臣顾彝来朝。壬午,赐南唐建隆四年历。(乾德元年十二月)已巳,南唐主上表乞呼名,诏不允。(开宝四年)十一月癸巳朔,南唐遣其弟李从善,吴越国王遣其子惟睿,以郊祀来朝贡。南唐主煜表乞去国号呼名,从之。(开宝七年)九月癸亥,命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马军战棹都部署,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为都监,颍州团练使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将兵十万出荆南,以伐江南。将行,召曹彬、潘美戒之曰:“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丁卯,以知制诰李穆为江南国信使。(开宝)九年春正月辛未,御明德门,见李煜于楼下,不用献俘仪。壬申,大赦,减死罪一等。乙亥,封李煜为违命侯,子弟臣僚班爵有差。赵匡胤《谕李煜朝觐诏》敕李煜。尔事我大朝,素坚臣节,望日展倾输之礼,颇尽恭虔。凝旒推待遇之恩,每从优异。金石之心诚虽固,丹青之怀抱未伸,将欲弭中外之间言,莫若敦君臣之厚契。苟非会面,何以宣心。是用专遣廷臣,往谕朕旨,当体诚意。暂觐阙庭,伫俟来仪,以慰延望。李煜《即位上宋太祖表》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倾恳悃,上告先君,因非虚词,人多知者。徒以伯仲继没,次第推迁。先世谓臣克习义方,既长且嫡,俾司国事,遽易年华。及乎暂赴豫章,留居建业,正储副之位,分监抚之权。惧弗克堪,常深自励。不谓奄丁艰罚,遂玷缵承。因顾肯堂,不敢灭性。然念先世君临江表,垂二十年,中间务在倦勤,将思释负。臣亡兄文献太子从冀,将从内禅,已决宿心。而世宗敦劝既深,议言因息。及陛下显膺帝箓,弥笃睿情,方誓子孙,仰酬临照,则臣向于脱屣,亦匪邀名。既员宗祊,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况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然所虑者,吴越国邻于敝土,近似深雠,犹恐辄向封疆,或生纷扰。臣即自严部曲,终不先有侵渔,免结衅嫌,挠干旒扆。仍虑巧肆如簧之舌,仰成投杼之疑。曲构异端,潜行诡道。愿回鉴烛,显论是非。庶使远臣,得安危恳。李煜《不敢再乞潘慎修掌记室手表》昨因先皇临御,问臣颇有旧人相伴否。臣即乞徐元楀。元楀方在幼年,于笺表素不谙习,后来因出外,问得刘鋹,曾乞得广南旧人洪侃。今来,已蒙遣到徐元楀。其潘慎修更不敢陈乞。所有表章,臣勉励躬亲。臣亡国残骸,死亡无日,岂敢别生侥觊,干挠天听?只虑章奏之间,有失恭慎。伏望睿慈,察臣素心。宋·刘斧《翰府名谈》江南李主一目重瞳,务长夜之饮,内日给酒三石,艺祖(赵匡胤)敕不与酒,奏曰:“不然,何计使之度日?”遂复给之。李主姿貌绝美,艺祖曰:“公非贵貌也,乃一翰林学士耳。”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开宝八年十一月,江南平,留汴水以待李国主舟行。盛寒,河流浅涸,诏所在为坝闸,潴水以过舟。官吏击冻,督役稍稽,则皆何校,甚者劾皋,以次被罚,州县官降敕而杖之者,凡十余人。作者:知乎用户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赵匡胤与李煜有何关系

楼上正解,他们是君臣,是对手,也是朋友。早在从嘉的父亲李景执政时,南唐已经向后周称臣,后来匡胤灭周建宋后就对宋称臣。李景死后,从嘉即位,改名为煜,自然和他父亲一样是大宋附属国家的国主,自然算是匡胤的臣子。但匡胤为统一天下,不允许小朝廷的存在,两个国家敌对起来,所以成了对手。匡胤灭了南唐,但对从嘉很好,他很欣赏他的才华,即便他一直在怀念故国,也不指出他有谋反之心,容忍他、保护他。如果不是匡胤,而是别的开国君主,可能早就把他杀了,所以匡胤算是仁主,从嘉是庸君,但不是昏君,因为他对百姓很好,百姓们很爱戴他,杀忠臣那是中了匡胤的反间记。但不到一年匡胤就死了,从嘉失去唯一的保护者,两年后被赐死。电视中他们争大周后、小周后那都是虚构的,正史野史都没相关记载,匡胤比大周后大9岁,比从嘉大10岁,比小周后大23岁,况且在赵九重(匡胤)闯荡江湖时早已结婚生子(虽然长子夭折了),所以他们是情敌是不可能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