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大军围攻西域都护府,陈汤为何劝皇上不要派兵增援?西汉陈汤的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外国大军围攻西域都护府,陈汤为何劝皇上不要派兵增援

乌孙国围攻西域都护府时,朝廷丞相和大将军都慌了神,拿不出主意来,借此机会有人举荐了陈汤。于是汉成帝问记于陈汤,陈汤不慌不忙的说:请陛下不用担心,不出五日围城之困必然解之。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形势尚未到危机的时刻,乌孙军队战斗力差基本上是一帮渣渣,五个士兵可能都打不过一个汉兵,乌孙军远道而来,以疲惫之师攻打守城之兵,不足惧也。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西域都护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可激发出更大的士气,况且西域都护府士兵战斗力强,粮草充足,城墙易守难攻,乌孙国强攻不下,又担心被汉朝军队从背后包了饺子,自然就会退去。三是,派大军长途跋涉去援助士兵会比较劳累,加之地形原因很容易被敌军以逸待劳,最后得不偿失。综上三点,西域都护府即使不派兵援助也能解围,这是建立在对敌我双方实力情况、形势判断、地形因素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

西汉陈汤的事迹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名将。陈汤少年时喜欢读书,作文思路开阔,但因家庭贫困,有时靠乞讨度日,后来他流浪到长安,得到富平侯张勃的赏识。初元二年(前47年),汉元帝下诏,要求公侯大臣推荐年轻的人才,张勃便向朝廷推荐了陈汤。

在等待分配期间,他的父亲去世,陈汤没有回家奔丧。那个时代对奔丧、守孝十分看重。因为这件事,陈汤被人举报缺乏起码的孝道,不遵守常规行事。于是朝廷又谴责张勃,以他举荐不当而削减了他的食邑二百户,同时将陈汤拘捕下狱。

后来又有人大力举荐,陈汤终于被任为郎官。陈汤主动请求出使外国,几年后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正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

俩人赴西域上任途中,陈汤提出秘密远征北匈奴的计划。甘延寿表示同意,但提出要报朝廷批准。因为按照职权,要调集西域联军,必须用朝廷的名义报经皇帝同意。

陈汤鼓励他说:“这是一项大胆的计划,朝廷大臣们多是碌碌无为之辈。一经他们讨论,必然难以通过。”甘延寿久久无语。

抵达乌垒城后,甘延寿居然染上了重病。时光在流逝,都护的病却不见好转。眼看大好时机即将错过,陈汤果断撇开都护,假传圣旨开始征调屯田汉卒和西域联军。

病榻上的甘延寿听到消息大吃一惊,立刻派手下把陈汤喊来试图制止陈汤这种犯法的举动。

陈汤进屋后,手握剑柄,以威胁的口气对甘延寿说:“大军已从四方汇集而来,你难道还想阻挡吗?不抓住战机出击,你还算什么名将?!”此时的甘延寿已没有任何退路。他不同意的后果只有两条,要么被这位山东大汉杀掉,要么被冷落在病榻上寂寞地死去。这两种结果,对于这位并非懦夫的将军来讲,都是难以接受的。

就这样,4万大军顺利出发,甘延寿也强撑着病体加入了西征的队伍。他们兵分两路——南路走天山以南,穿过大宛国;北路走天山以北,穿过乌孙国,在郅支城下形成合围。

睡梦中的匈奴军人仓促应战,城池很快陷落,郅支单于在战斗中被杀,他的头颅被快马传送到3300公里外的长安。

大功告成的陈汤在给汉元帝刘奭的报告中底气十足地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当时,有些大臣嚷嚷着要治甘延寿、陈汤私自调兵的大罪,但刘奭没有理睬,而是将这两位将军全部封了侯。

他的理由是,陈汤与甘延寿的征战,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提高了汉朝在西域各国的威信,立奇功者凭什么要受处罚?

陈汤给汉元帝的奏疏,历经千年,仍然令中华儿女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服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蛮夷槁街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四君子汤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它的衍生方有哪些

中医有句顺口溜就是“女人不离四物汤,男人不离四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女人多血虚,男人多气虚”。之前咱们已经讲过四物汤,今天咱们聊聊益气健脾的四君子汤。

在学校为了便于学习,就把四君子汤整理成汤头歌诀来背诵:

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气健脾基础剂,

脾胃气虚治相宜。

这四句方歌不仅通俗易懂,还把四君子汤对人体的功用说了出来,对于中医初学入门者,也是便于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四君子汤属补益剂~补气的范畴,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临床多用于脾胃气虚证的治疗。

脾胃气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舌苔白,脉虚弱。

现代医学常把四君子汤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证的治疗。

下面咱们再把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的功用分别解说。

@Forest医生祥子

一、人参

人参属补气药范畴,药性甘、微苦、微温 。归肺、脾、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

在临床上,人参多用于元气虚脱证,脾肺心肾气虚证,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的治疗,可随证加减配伍,对症下药。

1、元气虚脱证

人参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是拯救危重病候导致气脱的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危重证候,单用就有效,如独参汤。

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应与回阳救逆药同用。

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人参兼能生津,常与养阴药配伍,以补气养阴,敛汗固脱。

2、肺脾心肾气虚证

人参能够补益脾肺心肾之气,临床通过辨证加减,可以用于肺脾心肾气虚证的治疗。

脾气虚表现为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可以和白术、茯苓、甘草配伍,如四君子汤;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导致的出血证,常和黄芪、白术等配伍。

心气虚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健忘,脉虚等证,多与酸枣仁、柏子仁配伍。

肾气虚多有肾不纳气,表现为短气虚喘等证,多和蛤蚧、五味子同用。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热邪易伤津耗气,对于热病气津两伤,口渴,脉大无力者,人参能够补气生津,常与滋阴药同用。

消渴病的病理变化多是阴虚和燥热,往往气阴两伤,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气,又能生津止渴,所以治疗消渴的方剂中较常用。

使用注意:人参不宜与黎芦同用。

@Forest医生祥子

二、白术

白术属补气药范畴,其药性甘、苦,温。归脾、胃经。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1、脾气虚证

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第一要药”之美称,临床辨证,通过加减配伍可用于脾气虚导致的水湿内生引起的食少、便溏或者泄泻、痰饮、水肿、带下诸证的治疗。

白术长于补气以复健运,还能燥湿、且利尿以除湿,治疗脾虚有湿,食少便溏的治疗,多和人参、茯苓、甘草配伍,如四君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