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超市营销方案100条(小型超市怎样经营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小型超市怎样经营

作为超市的运营者,争取最大的利润空间是其追求的目标。要得到理想中的利润,除了市场、商圈等外部因素外,强化自身的成本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
  一、商品的采购成本
  在采购商品时,供应商提供给超市的批价在超市方面通常称之为进价。许多中小型超市在实际运作中都把进价的加权平均价格称为成本。
  成本=(第一次进价×第一次库存+第二次进价×第二次库存+…+第n次进价×第n次库存)÷(第一次库存+第二次库存+…+第n次库存)
  例如超市在引进335ml可乐时,第一次为1.5元/瓶,引进100件(每件24瓶),第二次为1.4元/瓶,引进100件,而在第二次进货时,第一次进的货还剩20件,则:成本=(1.5×20×24+1.4×100×24)÷(20×24+100×24)=1.417元/瓶
  若此时要对商品售价进行调整,则应按1.417元/瓶为成本进行调价。因为库存的管理是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配送的,并且在电脑中对分店的销售库存冲减是由少到多进行的,也可认为是先进先出,所以在核算成本时应该依照每次库存的增减而有不同的计算起点。例如当第三次进货时,库存只剩 20件,则说明第一次的货已全部销售完毕,在计算成本时应以第二次进货时的价格1.4元/瓶为核算初始值。
  以上是对成本的核算过程予以说明,在采购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以尽量低的成本引进商品至关重要。当一名采购人员要引进一种商品或商家向其推荐某种新产品时,采购人员必须对该商品的市场状况有较深的了解。所谓市场状况指的是商品在该市场的销售情况(或周边市场情况)、市场价格、竞争企业是否有经营该商品。
  对于市场的销售情况,可以是预估的(要求对该产品的性能要深入了解,结合当地的居民消费情况),也可以依据已经在经营的同类产品作出决定。例如,在引进化妆品时就可以依据当地居民的皮肤质量、气候状况、消费水准及消费习惯进行判断。这样即使是首次引进到该地的产品,也能够依据产品的特性判断出销售的大致状况。某系列化妆品大部分属油性,如果当地处于潮湿闷热地域,居民油性皮肤居多,就可以知道该区域的销售状况必定不会太好。
  在经营品种繁杂的中小型超市,采购人员在调查市场时因为产品品牌及品种较多,往往难以全部予以考核,有一些商家拿来的可能是已退出该地区的产品,那么,引入了该类产品,必然会引起积压。
  销售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商品的采购量,在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时,小批量采购处于不利的地位。目前,许多厂家还不能控制其产品在各地市场的价格,供应商占有很大的价格主导权,若有竞争商家销量大于本企业,这就使得本企业在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厂家为了能把产品销出去,除了技术革新外,都在价格上大做文章,在超市采购谈判中,供方大都以返利鼓励超市提高购物量。例如某厂家规定以100件/月的销量为底线,每增加10件返利2%,增加50件以上返利3%,大量采购促使采购成本下降。因此在判断好市场销售前景的前提下,以提高采购存储量来得到供方的低价优惠和返利政策,比小批量频繁采购要降低许多成本,而且量越大成本越低(更何况小批量的采购还会增加物流成本)。
  对竞争企业商品的价格或销售状况进行观察,作出合理判断也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本企业采用的一种方式是,每家连锁店定期向业务部门提供当地市场价格,业务部门依据该信息与本企业对照,对价格作出合理调整或要求供应商调整进价。例如一瓶250ml纯净水进价0.7元,零售价 0.8元,而市场均价为0.7元,那么在核实供应商是同一公司的情况下,可以要求该供应商作出解释,或在第一次业务谈判时就规定好一旦出现该类情况对供方的处罚条款。如此一来可不时对商品进行调整,至少做到在引进时与市场其它企业是同步的,不至于在成本方面有太大劣势。
  在当前商品市场管控不利的情况下,经常到外地去看看市场、走出去采购,有时也可以降低成本。本企业在某段时间运作中,从各连锁店反馈来的某种沐浴露信息中发现,有一家竞争对手的零售价一直都是以本超市的成本价在销售。原先一直以为对方为了竞争,不惜以一种或几种商品作为特价进行销售,因为这种情况在业内是经常出现的。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司高层人员到邻近一个地区去考察时,发现该地区该种商品的零售价更低。业务部人员马上调查,了解到该地区的经销商一直都以薄利多销作为市场营销手段,看来经销商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后来经厂家干涉才使得这一情况得以控制。
  二、商品的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包括办公费用、人员费用、物业管理及相关设备费用等成本,它贯穿整个企业的运作。
  在办公费用成本中除了用电、用水等费用外,还有单据的费用。在超市的日常运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单据:A新产品采购申请单;B商品验收单、商品配送单;C商品价格调整通知单(分进价和售价);D商品退货单;E商品调拨单;F残次品处理申请单;G商品销售单;H仓库库存采购单。另外根据各个企业不同的运作情况,可能还会有一些表单用于补充。例如本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还有:a库存品三期调查表(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期);b滞销品申报表;c日销售金额登记表;d商品报废申请表;e员工工资核算表;f商品分类月销售对比表(对于业务部门)等。
  以上所列表单除了在管理方面起重要作用外,也是核算企业资金动向一个十分可靠的依据,能帮助业者对企业的发展作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如果表单管理不善,那造成的直接后果可能是大笔资金的损失。举例来说,若仓库管理人员在填写完退货单,且自己和供应商均已签名,并由供应商把商品带走后遗失该单据,则企业在月末与供应商结帐时就会损失该单所列金额。同时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供应商退货越集中就越容易造成损失。
  本企业在两年前由于相关经办人员意识不强、高层人员未引起重视,造成单据丢失严重,有的被供应商拿走,有的被当成废纸丢入垃圾箱。在月末核算利润时经常听到老总在念叨:“为什么每月营业额有这么高,而我的帐上都不见多多少钱呢?”这与单据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在引进了全套电脑自动化系统、规范了各项单据的管理后,各种渠道的资金流失得到了控制。就拿退货单来说,先完善了电脑的库存后,专门设置退货部门,在电脑中用数据表予以体现。若电脑中显示供应商在退货部门有商品出现,则信息中心就打印出退货单,电脑室留一联(供应商签名后由仓管人员送电脑室),到月末结算时,即使仓管人员的那一联丢失,财务部门还可以依据电脑室保存的那一联予以核对。在控制了管理方面的漏洞后,公司经过总体的财务核算,在同等销售量及采购成本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利润增加了2.5~3%。
  人员费用的管理要求管理决策部门对公司各个岗位的工作量及工作性质要十分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人员费用。本企业经过长期的观察并对工作进行详细的评估后,改以往的柜台负责制为片区负责制,仅连锁店中一个片区就可节省1~2名职员。人员调整后除了工作中强调互助外,由于利益驱使,也能使得员工间互相学习,互相监督,更加熟悉商品特性及价格;定期对部分员工进行轮调,作为管理人员培养对象。经过一番调整,整个企业节约了1/4 的人员费用。由于员工对商品熟悉,顾客在购物时多了一个向导,使得整体的购物软环境得以提升。
  在业内流行这么一句话:选好了位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色去选择店址而不能仅依据考察来的几组数据作出的理论性判断,例如麦德龙的经营是以会员式的批发为主,那么其选址方式就与家乐福等以居民为主体顾客群的选址方式不同,要认真考虑交通、停车等方面的因素。
  除了店址(包括物业管理费、店租等),设备成本就是接下来装修的整体安排是否合理等问题了。设备包括照明、冰柜、冷藏柜、保鲜柜、空调等。就比如说在安装服装片区的灯具时,白炽灯和有色灯的搭配是必要的,但是两者的比例及每个灯的间距就值得研究了,安排不当,要么就是整个片区太暗,没有体现出服装的色调,要么就是灯光太多造成浪费。   
  三、商品的退货及损耗成本   
  作为零售行业,为了减少损耗,在与厂家或经销商谈引进商品时,货物的退换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若在这一环节上没有得到支持,在以后的货物流转中将会出现大量的积压品和过期品,造成资金周转越来越困难,损耗加大及至最后对企业的信誉产生不良影响。本企业在管理未得到规范前,有一次竟造成一批货30%的退货率,在合同未明确规定退换条件的情况下,各厂商都不愿承担如此多的退换货,并且有部分供应商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