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长裙拖地,难道不怕弄脏吗?人们都被古装剧误导
发布时间: 2023-07-11

相传赵飞燕家中有彭祖遗留下来的方脉之书,十分擅长使用气术,长大后“纤便轻细,举止翩然”,甚至能站在人的手掌之上扬袖飘舞。“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服饰的演变也代表着人们不断进步的审美。

电视剧大多以宫廷故事为背景,展示的场景是华丽丽的宫廷殿堂,很少会展示平民百姓的生活场景。古时候的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现代,马车走过,土路扬起飞尘,下雨天更不用说了。长长的裙摆拖在路上,容易弄脏又不好清理,不符合社会发展状况。其实,人们一般认知里面的长裙飘飘,并不是古代人的日常着装,只是在特定场合的穿着而已。

另一方面,制作一件长裙需要的衣料并不少,而且只有质量上乘的布料才做得出华服,在生产力落后的小农经济时代,普通的老百姓很难买得起多余的布料,制作一件华丽但却不实用的长裙可能性很低。

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历史悠久且绚丽多彩。丰富的历史文献记载了各个朝代民风穿着的演变。古代女子的长裙从时间线上来划分,主要分为两个重要时期。一类是汉朝的留仙裙,另一类是大唐盛世的石榴裙。

据《赵飞燕外传》记载,西汉皇后赵飞燕非常喜欢穿长裙,且擅长舞蹈。有一次在太液池边翩翩起舞,笙歌鼓乐,突然刮起一阵大风,飘逸的裙摆像风筝一样飞起来了,吓得宫女仆人慌忙去抓住皇后的长裙,防止被大风吹起。

展开全文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来广袖留仙裙,样式华丽无比,一般只有宫廷贵妃才可以拥有。《仙剑奇侠传》里面的龙葵,姜国的最后一位公主,穿着的正是广袖留仙裙。西汉,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

隋唐时期,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促进了文化和贸易的融合。不同的人种,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在往来中潜移默化相互影响,反映在百姓生活上,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服饰的变化。

石榴裙在保留原有的柔美之外,吸收就西域服饰的精炼,将裙摆稍微改短了一点,采用更加明亮鲜艳的色彩。如此一来,兼具美感与便利性,十分受欢迎。《杨贵妃》里面的主要服饰就是石榴裙。

唐朝通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开创了万邦来朝的盛况,生产力相对于汉代有了长足发展,物质条件更为丰富,制作衣服的布料更为多样化。石榴裙对材料的要求没有留仙裙那么苛刻,制作难度低一些,普通老百姓也能够穿得起,这就有力地推动了石榴裙的普及。

不同朝代的服饰反映了不同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民族服饰不仅有助于了解历史发展,更为现代美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我们应当好好珍惜和利用好中华文化的艺术宝库,创作更加优秀的新时代文化。

参考资料:

《离骚》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