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故事:三次截然不同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发布时间: 2023-07-11

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第一反应就是:“这算什么方法?不就是走过场,大家提一些不痛不痒的意见和建议吗?”

我和很多人聊过这个问题,确实很多公司都在开展这个工作,但是都是做个样子,给别人提的意见也是一团和气的温吞水内容,例如“你都瘦了,建议多休息啊”、“要是要劳逸结合,建议每周打一次羽毛球”等毫无营养的内容。

但有时候,也会有各种不和谐的声音,关键在于看公司的价值导向和领导的管理风格。

今天不讲大道理,只讲案例小故事。

聚焦真正的关注点

一次无声的较量

一个朋友老Q参加了他们公司一年一度的年底交流,主题就是“自我批评”,这一次他差点悬崖落马。

因为新来的领导特别重视这种形式的团队提升方法,所以每一个员工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他都会参加,但是基本以听为主,了解大家的情况。

会议定在上午9点到10点,前面20分钟是老Q讲解和自我批评,后面40分钟是大家给他提提改进建议。

老Q在8点45分就到了会议室,将讲解的内容投影到大屏上,并稍微演练了一下,毕竟希望给新领导留下一个好点的印象。

8点55分的时候,与会人就都到了,主要是团队同事,部门直接领导,周边部门的相关领导,HR等,接近20多号人。

会议开始后,老Q讲解的过程也是中规中矩,先是讲解一下工作成果,然后开始剖析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给出改进思路。

展开全文

当PPT定格在最后一页的“请大家对我的工作进行指导”时,批评的阶段就开始了。

刚开始有点冷场,他的直接主管见此就起了个头:“老Q今年的工作很扎实,尤其是在解决客户的现场问题方面很到位,不过,我希望你能够做总结一些方法和案例,将经验固化下来,使之成为部门的财富。”

老Q一边记录一边说:“谢谢领导,这个是我疏忽了,我下周就搞定。”

其他同事见老起头了,也就纷纷提了一些意见,不过都是蜻蜓点水式的小问题,毕竟大家都要做这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不会提得太难看。

就在大家逐渐提完意见,会议现场有点冷场时,一个声音突然响了起来:“这个,老Q的PPT还是要做得再细致一点啊,我看第4页、第7页、第12页中有几段文字没有加句号,毕竟是做维护工作的,工作不细致的话,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当然了,我也就是一个建议啊。”

老Q都不用回头就知道这个人是维护二组的组长老李。老Q是维护一组的组长,他和老李各自负责不同的区域,但是客户满意度一直是双方考核的重要评分项,今年老李的客户满意度比较低。

老Q还没说话,新来的领导就伸手将PPT向前翻了几页,果然发现了几处句号的问题,他没说啥,但是老Q一下子紧张起来了:这是给领导留下坏印象了?

他赶紧解释了一下:“最近客户的系统问题比较多,我昨晚还在加班处理问题,这个PPT赶得比较紧,可能细节有点问题。我以后一定注意。”

会后他心里有点忐忑,摸不清楚领导的意思,就去问自己的直接主管,主管让他聚焦工作,不要想这些有的没的。

一个月后,他们部门进行了改组,为了集中资源,两个维护组合并在一起,老Q任组长,老李降为普通组员。

后来老Q才知道原因,是新来的领导认为“与客户打交道的员工要有客户优先的意识,而不是聚焦个人的得失。”

所有的工作只要围绕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一定会走得更快、更远。

自我剖析,深入发现问题

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

我参加过很多次类似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会议,其中最深刻的一次居然是部门大领导的自我批判。

会议一开始,领导就直奔主题:“我在上个月的客户拜访中,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没有摸清楚客户的具体痛点需求就做了业务承诺。”

然后他就开始自我剖析,从心态浮躁、工作方法激进、思考不足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大家一听就有点懵圈了:领导,你这一上来就放大招,让我们怎么提意见?

说实话,我第一次见有领导能够这么大力度地批评自己,我倒是特别佩服这个领导的。

领导剖析完,就让大家提意见。大家都低着头不说话,领导没办法,只要点名:“那就按顺时针方向逐个来吧,要到说真话,老乔,你先来。”

老乔将领导点将,就只好点点头,说:“我觉得领导的剖析特别深刻,我听完后,感觉自己做的剖析太肤浅了,我觉得领导说的工作方法激进这个问题,我也有一部分责任,在领导拜访客户前,我没有将客户的一些最新情况汇报一下。”

领导打住他:“停停停,是让你给我提意见,不是让你自我检讨。说重点。”

老乔只好硬着头皮说:“上次陪客户交流过程中,客户在中后期看了几次表,应该是对我们的方案不太满意,那个时候如果停下来倾听他的意见和想法,估计效果更好一些。”

领导点点头,说:“老乔说得很好,与客户的交流细节,这是一个好建议。”

接下来,大家就纷纷给领导提意见,都比较中肯,有些问题还比较尖锐,例如忽视品牌建设、骨干离职率较高等。

一周后,部门的下一年年度计划就出来了,大家提的问题,基本都落实进去了,第二年部门的业绩遥遥领先于其他部门。

一个优秀的领导,一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进化和完善的领导。如果能跟着这样的领导,可能会很累,但是会学到很多东西,自己也会飞快进步。

避免一言堂

最郁闷的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

有个领导脾气比较暴躁,特别喜欢通过骂人的方式来交流,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会议上,就会显得尤其突兀。

同事老刘半年度工作没有明显的进展,在自我批判大会上做了深刻的分析。

可能领导对他的工作进度一直有意见,在此大会上就直接开炮了,语气很尖刻。

“你这半年做了什么事?优化工具性能一直提不上去,你不是架构师吗?你的证书是你考来的还是买来的?”

他连续训了30多分钟,然后手一挥:“你们其他人给他提提意见,要深刻。”

结果大家都不说话,有人低着头仔细看着桌面的纹理,有的在本子上写着什么,有的咬着笔头好像在思考什么,会议室的气氛极度压抑,只有投影仪的风扇声在嗡嗡作响。

领导有点下不了台,他就点名了:“老张,你们两个合作最久,你来说说。”

老张磨磨蹭蹭了半天,说:“领导,这个项目我没参与,不太熟悉,进度可能确实有点慢,要不下来我和老刘一起再分析一下吧,你看呢?”

领导点点头,环视一周,见大家都不说话,就意兴阑珊地说道:“行吧,那就这样吧,散会。”

会后老刘私下抱怨道:“优化工具要将二十三个新旧版本一起优化成功,性能根本提不上去。领导给上级承诺的性能指标,根本就没有分析过实际情况啊。我提了几次都没用。这活没法干了。”

一言堂的管理方式不适合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只会加剧团队的离心力。

总结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很多团队成功的法宝,包括华为在内的很多企业都在使用,效果有好有坏。

这种方法特别需要遵循“影子内阁”的原则:会上说真话,会后不追究。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