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是管什么的?在《西游记》之中城隍土地来参见观音,但城隍真的会参见观音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城隍是管什么的

他是我们的守护神,也是冥界地方官,是负责人一生福禄寿和恶罚明的官。

在《西游记》之中城隍土地来参见观音,但城隍真的会参见观音吗

观音要见土地公,土地公自然是要拜见的,毕竟不在一个级别,

《西游记》中的角色里面,自然离不开每一次师徒四人每到一个地方,孙悟空叫出土地公来打探情况,虽然土地公是个小角色,但是由于他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什么妖魔鬼怪都比孙悟空熟悉,所以作用还是挺大的,

一般土地公的修改不过几百年,修道成仙少之又少,

而观音作为如来的首席大弟子,道行之高可想而知,她能够去任何她想去的地方,说直接点,三界之内的BOSS,看见她都得让开道,就是这么横,修行在那儿摆着,不服憋着,

而土地公作为一方的小神仙,观音如莅临他的地盘,他肯定是出来相见的,一是尊敬,二是礼貌,

城隍的级别分类,还有城隍是谁册封的

中国的城隍是一个城市的保护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神仙,跨越阴阳两界,身份最古老,职务最庞杂,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城隍也分三六九等。

城隍受册封开始于唐代唐昭宗。公元896年,藩镇叛军进攻长安,唐昭宗逃亡到华州行宫。当天夜里,皇帝的亲信韩建持剑进入行宫图谋刺杀唐昭宗。但当他走到皇帝寝宫门口,却突然仓皇逃走。后来韩建招供,称当时华州城隍在寝宫的屋顶突然显灵,痛斥他忘恩负义、大逆不道,他才心虚逃走。为了报答城隍的救命之恩,唐昭宗下令册封华州城隍为济安侯,从此开启了册封城隍的先河。

城隍真正系统有序的划分为三六九等是从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明太祖笃信城隍,他认为城隍是阴界的地方官,其级别和辖区与阳界行政区划一致,所以朱元璋以皇帝的身份下诏,敕封天下城隍,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等级,京都应天府城隍(今江苏南京)为“明灵王”,等级最高,相当于城隍中的老大,名号也最响亮“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

第二等级,省城隍为“都城隍”,名为“王”,有五个,开封府、临濠府、太平府、和州、滁州。

第三等级,“秩正二品”的各府城隍,名为“威灵公”。

第四等级,“秩三品”的各州城隍,名为“灵佑侯”。

第五等级,“秩四品”的各县城隍,名为“显佑伯”。

县以下不设城隍,由土地公管理。

而且,明朝规定天下所有的府、州、县都要建造城隍庙,规格和本地官府一样,而且各级官员赴任时还要向当地城隍宣誓就职,城隍也达到了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

而今日的城隍已经今非昔比,大家也对城隍的身份不再关心,城隍庙更多的是一个赶庙会,或者娱乐的文化场所,但每个城市的城隍都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永远属于这个城市。

聊斋志异:《考城隍》故事解析,城隍是什么神干啥的归谁管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故事《考城隍》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

大概内容是:一个叫宋焘的廪生(享受政府补贴的考生),在去世后受到神差邀请,顺利的考上城隍神一职,被分配到河南上任。宋焘以家中有老母需奉养,请求待母亲去世后再就职,因孝心感动了神差便答应了。九年后,宋焘料理完母亲的丧事,沐浴更衣躺下就去世了。其岳父梦见宋焘骑着红缨大马,带着许多车马到他家辞行。次日急忙跑到宋焘家打听,才知道宋焘已死了。

云中解析:

故事《考城隍》是《聊斋志异》通篇的首文,反映了古代对孝道观念的重视。文中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表达出了作者的善恶观,“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体现出作者的洒脱广阔的胸襟。同时也是对当时科举制度丑恶氛围的讽刺与批判,宋焘书生可以通过鬼神的考试,却无法通过科举考试。有德有才却一直是个老廪生。揭露了当时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

小说的情节成功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然后开展神奇的故事情节,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宋焘在考卷上写道:“有心做善事,虽善不奖赏;无心作坏事,虽恶不惩罚。”说明有赏罚分明的才干,具备当官的必要条件,且包含着对封建社会善恶不分黑白颠倒的有力抨击。在做官与尽孝之间,宋焘选择了以尽孝为先,这也是对那些官迷心窍漠视孝道之人的讽刺。从跟随神差去考试到考中后的喜悦,再到以孝心感动神差,场景的描述细致感人虚幻而又真实。

接下来看城隍是什么神?具体负责什么工作又归谁领导?

城隍,在道教中是守护城池的神仙,古代城市一般用土筑城墙,城墙的四周都挖有护城的沟渠,有水的称为池,没水的称为隍,所以这种护城的沟渠就叫“隍”。城隍原本指护城河,如汉代班固的《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对城隍的信仰兴起于南北朝时期,到唐代中期各州县都设有城隍祠,逐渐发展成普遍性的一种信仰。

当时的张曲江曾有《祭洪州城隍文》,南宋陆游亦有《宁德县城隍庙记》,明代的朱元璋于洪武二年正月更是“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自清代开始,民间把城隍归为掌管省的都城隍,掌管市的府城隍,掌管县的县城隍。另外还有负责财务、油粮以及盐道、纺织的城隍。由于历代帝王的推崇,几乎每个县城都有一两座建筑雄伟堂皇的城隍庙。

不过,后来城隍由守护神逐渐演变成对应于人间所派遣的“阳官”的“阴官”。专责该地区的大小阴间事务。但凡新官到任都需到城隍庙报道祭礼,请求城隍爷协助地事务。北宋欧阳修所写的祭城隍文中就提到:“吏竭其力,神祐以灵,各供其职,无愧斯民”

城隍神下辖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将军、范谢将军、牛马将军、日夜游神、枷锁将军等神,其机构配置几乎不亚于幽冥的阎王。其中还有协助城隍办事的办公室主任,因各个城隍庙的级别不同,故相应的配备也并一样,有三司(如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六司甚至到廿四司或卅六司之说,且各司名号也不尽相同,大部分以阴阳司为诸司之首。阴阳司是城隍爷的第一主任,协调各司监察诸案后方上报城隍。

城隍神的具体工作,是率领团队负责管辖区域内人们的生死、奖罚、祸福以及生人亡灵。同时也是地方的守护神,守护各地百姓的平安为其祈安求福,城隍神公正无私善恶分明,古代一些文学故事中,经常会有冤假错案等不平事,去城隍庙请求城隍处理。另外城隍神还能镇压地方的妖邪鬼魅,古时候有人生病医治无效后,认为是被鬼怪之类的东西缠住了,便去城隍庙请城隍护佑。有些因意外事故客死他乡的人,需要到城隍处领路费,这样才能返回原籍,不然就是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最后城隍能镇压瘟疫掌管下雨,古时候每逢瘟疫或者干旱,人们都会向城隍祈求。

这里说一下虽然城隍神与土地爷都是管理地方的神,但城隍的职位与权利比土地爷大。明清以来每逢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各地城隍庙都会举行城隍出行和庙会活动。

历史上城隍大多由忠良贤达的人担任,如福建都城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