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始公布pm2.5,是在美驻华使馆发布空气数据的舆论压力下开始的吗?美领馆的空气质量指数和环保局的指数为什么不
发布时间: 2023-07-06

我国开始公布pm2.5,是在美驻华使馆发布空气数据的舆论压力下开始的吗

从科研角度而言,国内早就开展PM2.5的研究了,就像现在人们都说PM2.5,其实学界早就研究PM1了一样。从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与发布角度而言,的确是社会舆论的压力。我国各标准都有其预设的更新年限,新空气质量标准是在舆论压力下提前出台的,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是个好事。

美领馆的空气质量指数和环保局的指数为什么不同

首先,美使馆的监测点只有一个,而环保局的大气监测点位是很多个,发布的污染指数也是平均(可能会有加权)下来的。所以从监测这个层面来说,政府反驳美国使馆的数据也有一定道理。只是反应过激了。
另外,就是争议比较大的PM2.5。美使馆对于颗粒物监测使用的方法是β射线衰减法,就是基于空气中颗粒物对射线的阻挡来测量颗粒物的量。而我国国标是质量法,也就是采集并称量颗粒物质量来测量。所以方法不同,自然也会带来数据上的差异。

如何正确看待“PM2.5事件”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PM2.5粒径虽小,但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美国驻北京、上海等地的使领馆在官网和推特上每小时公布一次PM2.5数据和空气质量评估。由于评定结果与中方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结果大相径庭,因而引发了中美官方争论的事件。美驻华使领馆开展对我国PM2.5监测并且发布数据的做法不论在技术上、标准上还是在法律上都是不符合国际通行要求的,是不严谨和有失规范的。从技术上讲,用一个点位的监测数据对一个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是不科学的,所监测的数据不能代表该城市整体空气质量水平;从标准上看,天 猫美国进口普卫欣防 霾世界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关于PM2.5的标准也是逐步提高的,而中国目前发布的空气质量标准虽与美国尚有差距,但却是根据中国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确定的;从法律上讲,中国空气质量监测及发布,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属于国家内部事务,个别国家驻华使领馆自行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并在互联网随意发布空气质量信息,既不符合《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与《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精神,也违反了环境保护的有关国际规定。冷静思考,PM2.5的监测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领域进步的象征,不应该成为国家间对抗的手段。美国之所以拿自己国家的标准来评判中国的环境质量,并且在网络上公布以引起中国网民关注,其做法背后不得不说有着复杂的国内国际动机。面对美国驻华使领馆在PM2.5议题上的操作,我们应审慎应对,从政府到社会再到普通民众都要保持理性而客观的态度。
中国政府当然是理直气壮地批评与揭露美方借PM2.5煽动中国民意的伎俩,抗议美国政府在中美建立“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背景下的“开倒车”行为。事实上,这些年来,中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坚持科学发展。各级政府在不断加强监管,对排污企业是否达标排放、相关产品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做出严格管控,加大惩治力度。今年3月,中国政府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其中,足见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妥善处理本国事务的自信。
  就普通公民个人而言,要充分相信政府的治理能力,不参与美国驻华使领馆PM2.5信息的传播与炒作,同时我们每个人更应该做到“环保从我做起”,积极善待自然环境,共同保护好国家的青山绿水、碧湖蓝天。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