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都有哪些功绩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都有哪些功绩

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帮助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父子建下大唐江山的不世之功,有的为他们出谋划策、有的犯颜直谏、有的辅佐君王治理大唐天下、有的则为大唐征战四方、开疆拓土扬唐国威。这二十四位凌烟阁功臣分别是:长孙无忌,长孙顺德,李孝恭,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勣,李靖,高士廉,尉迟恭,萧瑀,段志玄,柴绍,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张亮,侯君集,程咬金,张公瑾,唐俭,虞世南,刘政会,秦琼。功勋最大的是李勣和李靖,名声最广的是秦琼和尉迟恭,以谋略出名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以直言犯谏而名垂青史的是魏征,结局最悲的是侯君集和张亮。他们两位也是二十四位功臣中唯一因谋反罪而被唐太宗下旨处死的唐初开国功臣。

张亮何德何能,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张亮是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十六位。比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叔宝、程咬金、李勣和侯君集等人都靠前。晚年因为迷信方士,逐渐萌生异志,而且收养义子五百人,被人告发,一向不杀功臣的唐太宗李世民将其处死,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除侯君集之外第二位因谋反被杀的开国功臣。张亮本人军事能力奇差,甚至有过弃城逃跑的事迹,但是却依旧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究竟有何本事能够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青睐呢?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入选标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从跟随自己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中选择出来的功劳最大的二十四位开国功臣。作为唐初功臣的最高荣耀,这二十四人的入选标准主要是对李世民一生事业的功劳和帮助。除去李世民为平衡关系评选的几人之外,大部分入选的功臣都是依据在李世民人生中两个最重要阶段的表现。

  • 打天下时的表现:这里指的是跟随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开始,到逐鹿中原、扫灭群雄的割据战争的表现,主要的代表如秦叔宝、屈突通等人。

  • 玄武门之变前后的表现:这里指的是在玄武门之变前后的表现,或者说是在李世民、李建成兄弟争夺皇位之时的表现,主要代表如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

当然其实这些人中有许多是两个阶段都有突出表现,例如房玄龄、尉迟敬德等人。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玄武门之变的表现在李世民心中占据的位置更重,毕竟打天下可以说是为了唐王朝或者为了唐高祖打天下,但是玄武门之变就是彻彻底底为李世民本人争夺帝位,甚至是冒着谋反罪名跟着李世民干,李世民当然要高看一眼。

宁死不出卖李世民是张亮入选的最大筹码

张亮其人,文武两方面都不算特别出众,尤其是军事方面,可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最差的一类。但是他有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在玄武门事变前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争夺皇位最激烈的时候,宁死都不出卖李世民,这也是李世民对他青睐有加的最大原因。

公元626年,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的矛盾已经非常激烈。双方互相攻讦,相互找对方的弱点发起政治攻击。总体而言因为李建成因为占据储君的法理地位,同时双方斗争的地点是李建成长期经营的京师长安,李世民渐渐感到不安。于是他安排张亮到洛阳,秘密联络山东豪杰以防不测。

张亮的行动被支持太子李建成的齐王李元吉得知,于是就在唐高祖李渊面前告发张亮图谋不轨。李渊下令将张亮抓起来拷问,张亮打死都没有说出李世民交给他的秘密任务,最终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加上当时李世民与李建成两派互相告发、攻讦之事屡有发生,李渊就把张亮给放了。此后不久,李世民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夺取储君之位,不久又登上了皇帝宝座。

正因为在危急时刻,张亮能严守秘密保护了李世民。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后,立刻就任命张亮为右卫将军、怀州总管、长平郡公。张亮能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件事情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

善于投机是张亮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佐命元勋的重要原因

张亮本来以务农为生,在隋末乱世中,他一开始表现的并不突出。但是纵观张亮的一生,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投机。

  • 张亮最早投身隋末乱世的争斗是在李密率领瓦岗军转战荥阳、开封时期。张亮当时就去名震天下的瓦岗军投效,可一开始李密并不重用他。但是张亮能够投效瓦岗李密就足以证明他的政治投机天赋。

  • 随后,瓦岗军中有人密谋反叛,张亮开始了他第一次成功的投机,他向李密告发此事,由此得到了李密的信任,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归属日后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李勣麾下。这次告密让他成功的登上了隋末的政治舞台。

  • 公元618年,张亮又跟随李勣一起投降唐朝,成功进入了唐王朝的阵营。公元621年,刘黑闼在河北发动叛乱,张亮受命留守相州(今河南安阳),结果军事能力极差的张亮竟然弃城逃跑。

  • 按理说这种弃城逃跑的做法足以让张亮掉脑袋,即使不掉脑袋也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但是张亮的又一次投机却让他的政治生涯“起死回生”。张亮不知通过何种手段,得到了李世民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房玄龄的推荐,顺利进入了李世民的天策府,被封为车骑将军,并逐步成为李世民的心腹。

  • 后来因为在玄武门之变中的最重要的政治投机张亮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在评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时甚至超越了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的老上级李勣。公元643年,张亮还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政治投机,他果断告发心有异志的侯君集,再一次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嘉奖。

综上,张亮虽然能力不算特别出众,但是在隋末乱世中善于投机,成功投效到最终胜利者李世民的天策府中,更为重要的是在玄武门之变前夕,经受拷问仍严守秘密,保护了李世民,因此被李世民视为心腹,从而备受重用并最终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靖排名为什么那么高

李靖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八位,说高也高,毕竟作为武将能进凌烟阁第一层成为宰辅之臣,确实是很高的荣誉;但说低也低,按照他对大唐的贡献来说确实低了。但是这个排名并不是单单按照功绩来排名的,功臣就在那里,排名的话还要看他们当时的官职大小。

我们知道643年,李世民下令设的这个凌烟阁功臣,当是李世民和大臣们选出这些功臣来,然后按照当时的官职来排名,李靖在643年之前担任过不少职位,比如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正三品)、尚书右仆射(从二品),不过这个职位后来李靖辞了,然后在634年李世民给了他一个正二品的文散官特进。

我们再来看看排在李靖前面的七位功臣的官职:

第一位就是长孙无忌,643年已经是正一品的司徒。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的忠实追随者又是外戚,自然功勋卓著,深得李世民的信任,排在了第一位;另一位643年之前已经是正一品官职的就是房玄龄,他是司空,不过房玄龄排在了第五位,原因就在要考虑到死后追封这件事。按照惯例,死去的功臣一般会被追赠一个较高的官职。

比如说排在第二名的河间郡王李孝恭,生前的官职只是正三品的礼部尚书,但他在640年去世后直接被追封为正一品的司空和扬州都督;排在第三位的杜如晦生前的官职是从二品的尚书右仆射,630年去世后被追封为正一品的司空;排在第四位的魏征生前官职是从一品的太子太师,643年去世后被追封为正一品的司空。

凌烟阁功臣的前五位生前也好死后也罢,都在入驻凌烟阁之前是正一品的官职。然后是第六位的高士廉,他在643年担任的从二品的尚书右仆射、太子太师,以及从一品的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第七位是尉迟敬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