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陆的发现者是谁?约翰·麦肯罗的坏小子 - 麦肯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美洲大陆的发现者是谁

美洲大陆的发现者是哥伦布。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美洲大陆(属于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哥伦布并不是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新大陆”狭义上对哥伦布和西方人是“新大陆”,对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来说并不是新大陆,他们早在4万年前就已经到达美洲大陆,大约是在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

历史影响:

哥伦布其实并不是美洲的第一个发现者。在这之前,印第安人早已遍布南北美洲,成为美洲大陆的主人。哥伦布也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人。

由于这些航行并没有导致美洲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经常联系,也没有形成新的地理概念,所以都不能算作是“发现”。只有哥伦布的这次航行,才打破了西半球的隔离状态。

约翰·麦肯罗的坏小子 - 麦肯罗

他是网球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球员,也是网球史上最受欢迎的球员;他统治的时代很短,却对网坛做出了难以逾越的贡献。他就是网球史上最伟大的天才,约翰.麦肯罗。
吉米.康纳斯曾是网坛脾气最坏的人,但麦肯罗一出道,康纳斯就得甘拜下风,想不服都不行。人们早就记不清楚麦肯罗与主裁、边裁、球迷争吵过多少次,麦肯罗在场上恶语相向,经常莫名其妙的牛气发作。瞧着身边的摄影记者不爽了,就飞起大力金刚腿把别人摄影机踢翻,说是妨碍了自己击球;一个球判罚由争议了,就停下比赛上前冲着裁判骂他是猪;即使没有人惹他,他也还是在那里发脾气,至于摔拍子,那更是家常便饭。1990年的澳网,他也“有幸”成为赛事历史上第一位因为言行不敬被赶出比赛的球员。至于暴粗口,“F”开头的字眼那是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的。正是他在球场上的恶行累累,为他赢得了一个称号“坏小子”。麦肯罗脾气之臭,在网球史上是空前的,恐怕也将是绝后的。在球场上骂骂咧咧,已经成为麦肯罗的标志。
暴躁的脾气只给康纳斯带来骂名,但给麦肯罗带来的,不止有争议和嘘声,更为他带来了数量巨大的球迷群。甚至许多球迷去看他的比赛,就是想看他是怎么发火的。他的暴跳如雷和他的球技结合起来,具有惊人的观赏性。这也是与康纳斯的个人魅力的不同。麦肯罗也是网球史上最受欢迎的球员,比拉弗、博格更受欢迎,也比后来的桑普拉斯、阿加西拥有更多的拥趸。
网球一向被视为一项优雅的贵族运动。赛场上球员白衣如雪,风度翩翩,彬彬有礼,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而麦肯罗的出现,却颠覆了这些传统,为网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随着网球大众化和美国嬉皮士运动的影响,麦肯罗的出现有其必然,可以说,麦肯罗的出现,是对网坛一次革命性的冲击。而麦肯罗之后,网球不再被视为贵族运动,更多的被看作一种大众化的体育项目。继麦肯罗之后,网坛也出现了许多“坏小子”,比如阿加西、伊万尼塞维奇等,可以说麦肯罗影响深远。
每当麦肯罗出现在球场上,疯狂的尖叫、疯狂的掌声、疯狂的欢呼,交相响起。他也拥有网球史上数量最大,也是最疯狂的球迷。
如果只有满场臭脾气,麦肯罗也不可能成为万众偶像。麦肯罗能够拥有崇高的地位,更在于他的球技和对网球的贡献。
麦肯罗是网球史上最惊人的天才,史上技术最好的球员。麦肯罗在球场上称得上是个优秀的几何学家,他有一双鹰隼般的眼睛,他打出的球落点就像是用标尺衡量出的,线路清晰而又刁站,令对手防不胜防,让人难以想像是这个“坏孩子”所为。如果时光倒流,我们能看到麦肯罗魔术般漂亮的斜线球,既有凶悍的正手,也有令人赏心悦目的网前下旋球。在对手的眼里,一旦麦肯罗进入状态,就像是一门装满弹药的火箭炮在对 着目标狂轰滥炸,没有几个人能招架得住。他既能凌空击球,又能在网前打出几乎与球网平行的球。他是个既让人讨厌同时又让人喜欢的家伙,他的球总能稳稳地落在球场内,打过来的球像一个个熟透的桃子,再也不能被对手接起来。他击打过来的球角度刁钻离奇,旋转变幻莫测,球能够随着麦肯罗的意志和想法转变,球和他的个性一洋,诙谐、搞笑,具有令人瞠目的戏剧性的效果,简直不可思议。实际上,麦肯罗就是魔鬼的化身,无论是在球场上,还是在球场外,他永远能够保持魔鬼般旺盛的精力,变幻出只有魔鬼才能施展的才能。麦肯罗把发球上网发展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他的网前技术,娴熟、大胆、惊险而又充满激情。甚至比后来的贝克尔、桑普拉斯更完美。在场上他是最优秀的几何学家。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击出任意的旋转,以任意的线路,弹在对方球场任意的落点。球路自然流畅,充满美感。球迷们也把看他的比赛当成一种享受。麦肯罗的球技,不是人力可以想象的,而是上帝对网球的格外恩宠。
麦肯罗本人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了“艺术网球”的概念,认为网球是一门艺术应当避免胜负功利性的一面,使得比赛更具有审美价值。艺术网球的主张和以身作则的贯彻,是麦肯罗对网球的巨大贡献之一。在功利的社会,其努力和追求更为难能可贵。人们对网球的认识从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麦肯罗也成为网球艺术的象征。在竞争激烈,充满铜臭的当今世界网坛,人们也更加怀念麦肯罗时代。
麦肯罗生于1959年。一进入职业网坛,就被称为“网球神童”。1979年他第一次问鼎美国公开赛只有20岁,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美网男单冠军(这个纪录于1990年被桑普拉斯打破),他在1980年排名首次登上世界第一时只有20岁,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球王。随着麦肯罗在一系列大赛的出色表现,迅速在网坛崛起,对球王博格形成有力的挑战。
从1976年博格第一次在温布尔登夺冠起,博格已在世界网坛独领风骚长达五年。这期间另外一个伟大的美国球手康纳斯轮番挑战博格,始终未能把博格拉下马。时光飞逝,到了1980年。
1980年恐怕是网球史上最伟大的一年,这一年,两个伟大的传奇博格和麦肯罗相遇了。
1980年,网球史上最伟大的比赛在网坛圣地温布尔登中央大球场上演了。球王博格此番寻求在温网的五连冠,而神童麦肯罗则是第一次进入决赛,渴望把博格拉下马,夺得挑战者杯。一场激战不可避免的诞生了。
这场比赛打的惊心动魄,两人展现了完美高超的球技。甫一开始,两人便击出无数不可思议的球,让观众目瞪口呆。比赛就在精彩和激烈中拉开帷幕。随着比赛的进程,两人的水平也达到高峰。这场比赛的高潮出现在博格输掉的第四局。此时麦肯罗的发球进入了一种超自然的状态,博格无数必死的穿越都被麦肯罗神奇地在网上拦截。而博格的应对则是许多梦中方能一见的底线抽击。球一次又一次的被两人击到边线和死角。直到今天,温网比赛的休息间隙,大屏幕上仍不断的重播这一局的比赛。虽然博格输掉了这一局,但他凭借自己的冷静沉着,取得了决胜盘的最终胜利。激战55局,以1:6,7:5,6:3,6:7, 8:6击败了21岁的麦肯罗。在这场长达5个多小时的比赛中,无数经典的球令观众看的目不暇接,根本不知道该为哪一方加油的好。虽然麦肯罗输掉了比赛,但他赢得了最精彩的第四局。这一场比赛没有失败者,两人都是伟大的受人尊敬的冠军。
1980年的温网决赛,是网球史上难以再现的一场比赛,堪称网球运动“皇冠上的明珠”。博格和麦肯罗两人,也将永垂史册。虽然温网失利,但在九月份的美国公开赛决赛,麦肯罗击败博格,报了一箭之仇。这场比赛同样打的艰苦卓绝,精彩纷呈。先是麦肯罗一上来就连胜两盘,以2比0大比分领先,随后博格顽强的连扳两盘,把比分追成2比2平。在决胜盘中,麦肯罗一度以4比0领先,眼看胜利就要到手,谁料博格再发神威,连胜四局,把比分追成4比4平。还好,关键的时刻,麦肯罗尽显英雄本色,拿下最后两局,卫冕成功。以7:6,6:1,6: 7,5:7,6:4 令博格的夺冠梦想第三次化为泡影(刚好也打了55局)。博格再度饮恨美网。
虽然在1980年麦肯罗最终没有取代博格,但已动摇了博格时代统治的根基,为来年奠定了良好的开始。
1981年,麦肯罗和博格再次在温网和美网决赛相遇,这一次年轻的麦肯罗占了上风,两场比赛都是在先输一盘的情况下连扳三盘,随着他的胜利,终结了博格时代,宣告了麦肯罗时代的来临。
1980年和1981年是网球史上最光辉的两年,麦肯罗与博格的争锋,谱写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