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鲁能的幕后人(山东鲁能的后台是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山东鲁能的后台是

山东鲁能是国企,后台比较硬! 说到鲁能泰山足球股份公司,恐怕大多数人都会理所应当的认为“鲁能集团”是其大股东,但查阅相关资料,鲁能足球成立于98年,但现在的“鲁能集团”却是成立于2002年12月、注册资本为31.54亿元的非国有控股型公司。如此看来,似乎当时出资鲁能俱乐部的应为成立于1995年的“鲁能发展集团”才对。1998年后鲁能足球的控股方变更为鲁能控股公司,它是山东电力的全资子公司,所以目前鲁能俱乐部的大股东其实是“山东电力”。 那么“鲁能集团”又是谁的呢?根据公开资料,鲁能集团是2002年12月由“中国水利电力工会山东省电力委员会”和“鲁能物业公司”发起设立的,后来又增加了48家股东单位,注册资本共31.93亿元。“中国水利电力工会山东省电力委员会”原名“山东省总工会电业工作委员会”,是一个受中国水电总会和山东总工会双重领导的工会法人组织。这个工会下设的“中国水利电力工会山东省电力委员会职工持股会”在册会员31702人,持股会总股本金12.1033亿元,控制着鲁能集团大约31%的股份,是鲁能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而鲁能集团的其他49家股东也都是山东电力系统的三产企业或者专门为入股而成立的公司,而这些三产企业也大多是由职工持股的私人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山东省电力工业局机关工会委员会”,明显是原电力局机关职工的入股渠道。而持股2%余的“鲁能物业公司”,是山东电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这也是鲁能集团与“国有资产”唯一的联系。从一份国家税务总局对山东地税的批复也能看出,山东地税在查帐过程中发现山东电力自96年起就有计划的将职工“绩效滚动工资”通过“水电工会职工持股会”投资企业,并试图以企业税标准少缴职工的股息收入个人所得税。而鲁能集团的基础业务主要是电力相关设施、产业的经营,比如矿业、地产、建设、煤炭、电力设备安装研发等,同时通过“鲁能发展集团”进行金融投机。 这个复杂的产权关系是一个完美的从国有大企业的垄断地位中获取个人利益的好局,就像股份公司与母公司的资产注入一样,当国有企业“山东电力”的某个投资很有潜力时,“鲁能集团”就会从“山东电力”的“山东电力鑫源控股”手中接过收益权,当民营企业“鲁能集团”投资失误时——比如2005年鲁能集团投资金马失手——山东电力的强大金融实力就会出面护航。在山东电力强大金融实力的支撑、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公司剥离非主营业务”的政策支持下,注册资本仅32亿的鲁能集团目前资产达700余亿,净资产140亿,控制着三家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已超过山东电力,成为山东第一大企业。 而山东电力在这场游戏中的位置是什么呢?应该说山东电力的主要实力在于金融领域,其不但是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交通银行第四大股东,还大举进入金融、期货、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湘财证券、蔚蓝证券、英大信托、金穗期货等都是行业内很有重量的企业。山东电力的金融体系中的领导层大多同时担任鲁能相关企业的负责人,所以实际上鲁能也完全可以控制这个金融帝国为自己服务。于是在山东电力与鲁能集团间层出不穷的左手换右手游戏就不奇怪了。而利用具有垄断电力优势地位和稳定现金流收益的国有企业进军风险相对较高的金融领域,也降低了“亲儿子”鲁能集团的经营风险。 但另一方面,虽然“职工持股会”是鲁能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但根据内部人的说法,当年的集资款每年的分红只有6%左右,而且最近鲁能集团在劝说职工退股,有传言某北京民企将以50亿左右投资鲁能。有人指出,鲁能所经营的地产、矿产等行业均须占用大量资金,以前的大量债券融资增加了财务成本,降低了利润,劝说退股是为了简化股权结构,以利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权融资。但在清退了职工股后,鲁能集团是谁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只能是:9个“职工持股会理事”或者其他未清退的股份持有者(当然此时其具体控股份额我们是不可能知道了,而且必然是其最大的秘密:)。但到此时回头来看,职工集资款实际成了鲁能集团代价极低的一笔过桥资金(其中似乎必然存在隐瞒利润吧,呵呵)。 然而随着国家电力改革,山东电力成为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子公司,同时深谙金融之道、也是山东电力金融帝国缔造者的刘振亚升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前几天,国家电网公司宣布要在上海建立以原山东电力金融体系为基础、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的金融体系。业内指出“国家电网如果能够将鲁能以及其直接拥有的金融资产全部有效整合的话,将威力无穷”,但由于原鲁能的人员构成不会变,所以是谁事实整合了谁还很难说。但从长期看,山东电力最终会蜕变成单纯的电网企业,已经没有了利用的价值。 归根结底,以刘振亚为首的几十名(也许更少)“山东电力家族”成员左手控制国有巨型企业、金融帝国——山东电力(甚至也许将是整个国家电力),右手控制着自家的资源型企业——鲁能集团,成为了一个规模巨大、实际控制资产超过千亿人民币、领域多元的利益体,而且最重要的——还没有被曝光:) 补充:刚看到一篇写于2003年的文章,基本预见了直到职工股清退前的鲁能集团民营化过程,《鲁能暗推民营化》。但鲁能的这个“曲线的”“对一部分企业的”MBO,同时担任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做法完全合法吗?还待我查阅相关法规:) 根据文中的说法,早自1990年开始,由上文的工会控股52.3%的“鲁能发展集团”就开始控制了大量的优良电力资产,它是传统意义上所谓的“电力三产”。而自该文中所述的集资后,鲁能用集得的30余亿资金建立了新的民营“鲁能集团”,并收购了之前的工会所控制的股份,从而把很麻烦的、2003年前的考虑职位、工龄的职工集资款权益彻底甩下了。从而为今天顺利劝退职工股埋下了基础。真是好棋,呵呵。 参考资料: 《鲁能私有化年鉴》

曾收购鲁能,平安保险,涉足王石股权争端的大w是谁

64岁的王石再度卷入漩涡。
  有人嘲笑他登山、留学、谈恋爱,不干正事, 所以导致万科落入他人之手。有人批评他太傲慢,炮制“出身论”,道德绑架姚振华。还有人捕风捉影渲染他和郁亮的关系,演绎成太上皇和太子的宫斗剧,引发舆论狂欢。也有人苦口婆心,建议他赶紧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万 科A18.75-0.07-0.37%
离开万科,让年轻人放手施展才华。
  这次万科股权大战,变成了对王石个人的舆论讨伐。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过度演绎和解读,舆论上王石并非他本人,而是演绎者眼中的王石。演绎者是什么水平和格调,王石就是什么水平和格调。他们的演绎集中在王石的个人生活上,大部分说法流于娱乐化。
  虽然王石登山、留学、谈恋爱,“不务正业”,但万科在郁亮的带领下从100亿做到2000亿,这恰恰证明了王石的成功。离开他,万科一样做得好。1998年他辞去总经理只担任董事长,从此逐渐远离万科的日常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万科摆脱对他的依赖。他对东方式的权威充满警惕,希望万科能找到好的机制和制度,而不是依赖某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现在,他的愿望已经达成,任何人离开,对万科都不会造成影响。
  选择郁亮做接班人,也证明了王石有眼光。郁亮无疑是个优秀的接班人,万科的业绩可以证明。虽然和王石风格不一样,郁亮也极具领导者魅力,他让万科这一老牌公司更加年轻、有活力。12月22日,王石在为郁亮庆生,在合影照片上写上了“风雨见彩虹”,其实是对郁亮的肯定。
  但万科如今被野蛮人强攻的被动状态,王石必须负主要的责任。那么他到底错在了哪里?
  “万科的管理层非常优秀,应该有资本代言人与价值创造者两个角色。但是万科管理层一直没有资本代言人的角色,他们一直专注于价值创造,创造股东价值、客户价值、社会价值。”清华房地产总裁商会会长金波说,经过这一次野蛮人事件,万科管理层在角色上应该会加速调整。
  万科管理层缺乏资本代言人的角色,根源在于王石。1991年万科在深交所上市,是深交所第二家上市公司,代码00002。万科早期是红帽子公司(挂靠在国有或集体单位,本质上是民营企业),上市要改制,但改制就要涉及到王石及管理团队的股权问题。
  “我想过了,在中国名利双收很危险,要名就不要利,要利就不要名。我的选择是舍利取名。”王石在《道路与梦想》中写道。作为万科的创始人,他放弃了万科的股权。从此,他就背上了“爱名不爱利”的标签,这个标签如此清高又如此沉重,以至于两次让万科付出了代价。
  万科股权极为分散,而创始人王石没有股权,导致万科随时都可能成为别人插手的无主之地。1994年著名的“君万之争”就是第一次野蛮人入侵事件,在关键时刻万科抓住了国泰君安证券做“老鼠仓”的关键证据,导致野蛮人落荒而逃,万科侥幸获胜。但20年后,野蛮人再度卷土重来。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20年的时间里,王石没有早做安排,比如控制权?潘石屹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