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张良和韩信,如果必须去掉一个,要得天下,你选择去掉谁?如何用一首诗或一句话,写下最纠心的伤感故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萧何、张良和韩信,如果必须去掉一个,要得天下,你选择去掉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张良,箫何,韩信乃大汉帝国的定海神针,张良有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之材。萧何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安邦定国粮草不绝,体抚民情是他的绝活儿。韩信是上下五千年少又的兵圣军神,每战必胜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大汉帝国可以汉有箫何,但绝不能少了韩信张良,千军易得一将难寻。箫何干的工作有许多人可以胜任,〈如陈平,俪商,曹参,田千秋,张良有善断予谋之贤,献约法三章,传席而定之功,有又阻止俪亦己封诸侯回封国之鉴,有令樊哙大闹鸿门宴救驾之功,有韩信称齐王求假节之明,在十面埋伏时又献了四面楚歌之计。张良不可惑缺,纵观箫何一生,乃一文笔小吏,其贤事大约有见,月下追韩信,秦宫中封存户藉典布,以及每战到关键时刻,有缘缘不断的粮草供给,再无其它重大贡献,所以三出一乃箫何尔,汉王帐下老陈谋国之士还有很多,陈平可以替代箫何,韩信张良是缺一不可的。

如何用一首诗或一句话,写下最纠心的伤感故事

谢谢悟空领域的邀请。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的这首掉亡妻【江城子】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他当时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正好是他夫人逝世十周年,十载光阴却从未冲淡对爱妻深深地思念与眷恋。相反地,这思念历时愈久,反而愈深愈浓。这样的夫妻之情弥足珍贵,自然也会让人格外感叹与伤怀。

苏轼的悼亡诗开了一个新河,这首【江城子】也成了千年来难以逾越的高峰。【江城子】真情直语,排空而下,感人至深,因此直到今天仍被广为传颂。同样都是悼念亡妻的词,千年之后的清朝纳兰性德【浣溪沙】是唯一能与之比肩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聊聊数语把这对青年夫妻在世时的恩爱柔情缱绻写得淋漓尽致,现在妻子故去,天人永隔之后,只留下丈夫纳兰对爱妻的思念与追忆。在萧瑟落叶的秋季,丈夫纳兰一个人孤独地伫立在夕阳下寒凉的秋风中,缅怀过去的恩爱岁月。纳兰只有沉浸在回忆之中,当时的点点小事,今天都是可望而不可及,蕴含了纳兰追悔之情,以及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此情、此景真正的令人望之泣血哀恸。因此我认为:人的情感故事最当珍惜的是当下每一个琐碎生活的点滴,最当珍惜的事眼前人,任何海誓山盟不及日常真心相伴相守。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属于自己的情感故事,要做到不悲伤不追悔就要珍惜今天我们拥有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平凡的生活,这是我们今生最珍贵的拥有!

*********&&&&&&*********

点击我的头像,主页的文章栏正在发表【生死渡劫红颜记】系列,文章是根据本人2018年年中的一场真实生死经历回忆。欢迎大家一起来加关注和围观,一起在评论区吐槽、转发,谢谢!

诸葛亮为什么不自比更厉害的韩信、萧何,而自比管乐呢

崇先代贤圣,崇在历史上相对比较完美的人物,是后人所共想。诸葛亮作为儒道最为推崇的近乎完美的人物,他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崇尚完美,那么他学习的对象自然也趋于完美。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他的文治武功,助齐桓公称霸诸侯,做得真的很是完美,后人对管仲相齐,只有称赞的份,基本没有提出批判的情况。乐毅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他帮助燕昭王联合五国之兵,攻陷强齐,下七十余城,只剩两个城池未下,让燕昭王一雪几百年来强齐对燕国的蹂躏欺辱,把个与强秦并列称强的齐国,几乎灭国。燕昭王去世后,燕惠王继位,因与乐毅不合,让大将骑劫代乐毅继续攻齐。乐毅知道与燕惠王不合,为了不伤燕昭王的圣名,本着君子之绝不出恶声的原则,不搞反叛动乱,主动离开燕国去了赵国。可以说管仲、乐毅都是很有修养的人物,传世声名显赫,也近乎完美。而汉初的大将韩信呢,虽攻城掠地,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取得了天下,但他因受人蛊惑,居功自傲,最终反叛大汉,善始没有善终。萧何为刘邦打天下,招甲兵,备粮草,立功至伟,就连韩信也是萧何举荐的。但是萧何为保自己的功名富贵,不顾信义名节,竟与吕后骗诱有反叛嫌疑的韩信至长安,并杀害了韩信,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成亦萧何败亦萧何”,成了后世的最大污点。诸葛亮是个道德高尚,追求完美的人物,自然他崇尚学习的人物也应该是近乎完美的名人。管乐是前代名人,可谓白璧无瑕,韩萧则处近世,缺陷赫然,学习管乐自然就成了诸葛亮的必选。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辽国萧太后的陵墓被盗不下五次之多,墓中的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你觉得萧太后死后穿的寿衣——“金缕衣”,后来被专家估价34亿的宝贝会没人碰吗?

首先咱们了解一下萧太后这个人,萧太后本名叫萧绰(953~1009年),小名燕燕。是辽国第五个皇帝辽景帝耶律贤的皇后。

如果你还不明白,直白的说,她就是整死杨六郎的老爸杨继业的女人,金刀令公杨继业金沙滩一战,被她逼的撞死在了李陵碑。当时辽国、金国和宋朝三足鼎立并不断进行着战争。

萧太后是和历史上的武则天、吕后、慈禧一样的人物,辽景宗35岁上就死了,当时萧绰才29岁,她和景宗生的儿子刚刚12岁。

儿子还小,萧绰开始了临朝听政,她的儿子耶律隆绪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讲真萧绰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当政期间不断发动侵略宋朝的战争,著名的城下之盟——“澶渊之盟”,就是萧太后指挥辽军一直攻打到了北宋皇城根签订的条约,这是大宋耻辱。

萧绰做了四十多年的实际“女皇”,和历史上的慈禧当政时间差不多。1009年归政其子辽圣宗耶律隆绪。

她觉得太累了,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什么权力财富,身体好才是根本”!萧绰想开了,她要好好休息,过好自己的余生。

然而天不假年,同年的十二月,萧绰因病去世,享年57岁。

辽圣宗,也就是她的儿子十分难过,把母亲隆重葬在了父亲身旁,据说陪葬品十分丰厚,堪比清朝的慈禧墓。

萧绰和丈夫辽景宗合葬墓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富屯乡龙岗子村,有兴趣的亲们可游览一番。不过这个地方现在很荒凉。为什么呢?

原来辽乾陵(景宗和萧太后合葬墓)很荒凉,因为这个墓已经被盗掘不下于五次,只剩下了一个空壳。

说起来萧绰生前很风光,但死后很凄凉,比慈禧死后惨多了。不知道和厚葬有没有直接联系?

前面讲了,宋、金、辽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到后来宋朝皇帝很弱智,竟联金灭了大辽。我觉得宋朝皇帝没仔细读《三国》,让任何一方做大做强都对宋朝不利,到后来宋朝终于尝到了苦果——“靖康之耻”,北宋最后被金国灭了。这是后话,暂且放下不提。

回到话题,宋金联手灭辽,在辽国灭亡前夕,即辽天庆九年(1119年),萧太后死后100余年,金兵为了报复辽国,把乾陵盗掘,然后把墓内的金银珠宝抢掠一空,这是辽乾陵首次被盗。

辽国被灭后,当金国占领汴京无暇他顾时,南方的盗贼乘虚而入,对辽乾陵又进行了一次洗劫。这是第二次乾陵被盗。

1912~1915年间,即民国初年。辽乾陵被当地的饥民挖掘了一遍,这是第三次被盗掘。

1931~1939年,日本打着调研之名把辽乾陵挖掘了一遍,这是第4次被盗掘。

1994~1999年间,被以东子为首的盗墓集团拉网式的盗掘了一遍。这是辽乾陵第五次被盗掘。

2003年,辽乾陵再次被盗,这是我目前知道的最后一次被盗掘。

行文至此,我估计亲们明白了吧?

萧绰死后穿的“金缕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