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战国时期的名人(大家能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的封号吗

 

2023/7/7 15:43:55 ('互联网')

本文目录

大家能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的封号吗

中国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赵国宗室大臣。即赵胜。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司马迁称之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他礼贤下士,门下宾客至数千人。平原君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被封于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赵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进围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向魏告急并向楚国求援。门客毛遂自告奋勇,同平原君去楚国求援,终于说服楚王救赵。援军到来之前,邯郸城内兵困粮尽,百姓炊骨易子而食,形势十分危急。平原君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三年,直到楚、魏援兵赶到,邯郸解围。平原君虽立下了守卫邯郸之功,却不向赵王请封。

春申君(?~前238)

中国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战国楚相,即黄歇。黄歇游学博闻,善辩。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顷襄王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王退兵。顷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完逃回楚国即位,即考烈王。考烈王任他为相。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后又为楚北伐灭鲁。

当时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以此为忧。后来,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李园妹有身孕后,献于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而李园妹被立为王后。李园因此逐渐掌握大权,蓄养死士,欲杀春申君。考烈王病死后,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信陵君(?~前243)

中国战国时期四君之一。本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国贵族。魏安盝王之弟。因受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故称信陵君。他礼贤下士,广纳门客,据说有食客3000人。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赵王求救于魏王。初,魏王派晋鄙往救。但魏王害怕秦国,又令禁止,故晋鄙率兵只到邺(今河北临漳)。信陵君窃虎符,杀晋鄙,率军救赵,打败了秦国。后留在赵国10年。公元前247年,秦国攻打魏国时,魏王被迫任他为上将军,他联合五国击退秦军进攻,破秦军于河外。秦收买人中伤他,魏王听信谗言,疏远了信陵君。他因此闭门托病,耽酒而亡。

孟尝君

中国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即田文。田文的父亲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少子、齐宣王的庶弟。孟尝君袭其父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在薛时,广泛招纳宾客,达3000余人。秦昭王听说孟尝君的贤德,欲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入秦后,被任为相。后来秦昭王听信谗言 ,囚禁孟尝君并预谋杀害他。孟尝君在门客的协助下 ,逃回齐国 。孟尝君回到齐国之后,任为齐相。他坚持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国,并发展合纵抗秦的势力。后来遭人诬告而为齐王所怀疑,谢病归老于薛。后因日益骄奢的齐王仍想除掉他,只得又逃到魏国,被魏昭王任命为魏相。他主张联合秦国、赵国与燕国,共同讨伐齐国,使战国形势为之一变。齐王死后,孟尝君返国,中立于各诸侯国之间。

如果各朝代有名人榜,你认为战国时期十大名人谁会上榜

战国,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精彩的时期之一,期间曾涌现出大量风云人物,如果要从中选出十大历史名人,难度其实相当之大。个人认为,要评选十大名人,不仅要看其名气和才能,还应该看其对战国格局的影响力,同时应该将各国君主全部剔除,毕竟这些君主的影响力实在有些大。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仅以活动时间为序】

1、商鞅:秦国变法,为秦国崛起奠定基础。姬姓,公孙氏,卫国人,又称公孙鞅、卫鞅。其年轻时便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曾师从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先于魏国担任中庶子,后入秦国,在秦孝公的重用下,开始在秦国主持变法。其先后于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变法法令,在秦国推行深彻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从而使秦国在经济、社会、制度、思想等方面确立了对山东六国的制度优势,为秦国崛起,并最终一统一天下奠定了制度基础。

2、孙膑:两败魏国,战国初期霸主魏国就此衰败。本名不详,为春秋军事家孙武后代。曾与庞涓同窗,后因庞涓陷害而惨遭膑刑和黥刑,在齐国使者帮助下逃至齐国。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都城邯郸,齐威王在段干朋建议下兵分两路救赵,田忌在孙膑建议下以“围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致使魏国霸业动摇。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齐国再度出兵救援,孙膑又采用“围魏救韩”之计,迫使魏军回援,同时以“减灶之计”诱使魏军进入埋伏圈,最终大败魏军主力于马陵。历经两战,魏军主力损失殆尽,战国初期霸主魏国就此衰败。

3、邹忌:改革强齐,基本奠定了齐秦争霸的格局。尊称“驺子”,初为齐桓公田午时大臣,后于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命为相国。担任相国期间,在齐国推行改革,通过鼓励进谏、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从而使得齐国国力逐渐增强,一举奠定了魏国之后,齐秦东西称霸的格局。此外,稷下学宫便是在邹忌担任齐相期间修建完成,这为齐国招揽人才提供了极大便利。

4、公孙衍:身挂五国相印,首倡合纵抗秦。也称“犀首”,虽为魏国人,但自前342年便入秦国参军,并先后在秦攻魏岸门、秦攻韩宜阳和“雕阴之战”中立下大功,获封大良造,后因张仪深受重用,公孙衍心灰意冷之下出走秦国。为对抗逐渐强大的秦国,公孙渊首倡合纵,并促成了前318年的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此次伐秦虽然失败,但却使得秦国意识到了危险,于是短暂放弃东出,改将战略重心放于南北两端,对于山东六国则以外交为主。前311年,随着秦国再度东出,山东六国恢复合纵联盟,公孙衍出任纵约长,并同时担任齐、燕、赵、韩、魏五国相邦。合纵可以说是战国中后期,山东六国对抗秦国的主要手段,而公孙衍作为此策略的提出者,可谓功不可没。

5、张仪:以“横”破“纵”,为秦国崛起争取时间。张仪曾师从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后入秦国,先任客卿,在“濮阳之战”后,因劝说魏国与秦国交好立功,得以出任相邦。在公孙衍于山东六国推行合纵的同时,张仪倡导推行连横策略,以“横”破“纵”。尤其是第一次“五国伐秦”之后,秦惠文王担心山东六国合纵对秦国威胁太大而放弃东出,转而将战略重心放在南北两端,而张仪则主要负责破坏六国合纵,为秦国争取外交空间,从而为秦国赢得了难得的崛起时间。

6、匡章:攻破函谷关,联军伐楚,楚国就此衰弱。又称章子或者匡子,曾师从孟子,后于齐威王末年成为齐国将领。齐楚本是联盟,但张仪却以“商於六百里”说服楚怀王,楚国背盟连秦,齐国则与韩、魏联盟。前302年,质秦的楚太子横杀秦大夫后逃回楚国,秦楚联盟破裂。前301年,以齐军为主的秦、齐、韩、魏四国联军出兵伐楚,“垂沙之战”楚国惨败,楚都被攻破,与此同时内乱爆发,楚国就此衰弱。楚国衰败后,秦国又开始频繁向三晋用兵,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于是在前298年再度发起合纵攻秦,由齐国大将匡章统率齐、魏、韩联军攻秦,后赵、宋两国也参与合纵,此战历经三年,匡章最终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归还了魏、韩土地,此后秦国东出步伐再度被迫放缓。

7、司马错:攻占巴蜀,伐魏攻楚,为秦国夺取重要粮仓。司马迁八世祖,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前316年,巴国、蜀国发生战争,皆向秦国求援,围绕是否攻打蜀国,司马错与张仪发生激烈争论,后司马错以“得蜀即得楚”之说说服秦惠文王。同年秋,司马错率兵攻打蜀国,同年十月攻灭蜀国,后又攻灭巴国和苴国,将蜀地纳入秦国。此后,司马错还曾率兵平定蜀地叛乱,稳固了秦国对蜀地的统治。夺取蜀地,可以说是秦国全面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司马错功不可没,此外,司马错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