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汉代出土琉璃瓶(龙凤琉璃樽是什么意义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龙凤琉璃樽是什么意义

她被这个考古队从地下挖出来时,已是两千多年之后。她身上贴满了尘土和污垢,与一块破砖烂瓦没有什么区别。一个被招募来的年轻挖掘工人把她拿在手里看了一看,随手扔在了一边。在这个年轻人的眼里,她也就是一块破砖烂瓦,这个古墓里挖掘出了很多汉代的珍品,人们自然不会注意到她。 当这次考古工作进行到尾声时,考古界的一位长者从地上捡起了她,他马上让人找来眼镜与显微镜,用小刷子一点点弄掉她身上的两千多年的尘土与污垢。她悄悄地叹了一口气,心想注意与不被注意有什么不同?人们看到,当老人将清理干净的她放于太阳光之下时,她竟放射出夺目的光彩!流转的七彩灵光照得人们眯起了眼。老人激动地说:“龙凤琉璃樽!这是这次最珍贵的发现呀!”她惊讶了。 多少年了,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即使两千多年前她流散在民间之时也没有人知道。两千多年前一个叫暮子迟的琉璃大师,在乡野间费尽半生精力烧冶出了她和他。他叫龙,她叫凤。在此之前大师也烧过无数的他与她,而无数的他和她都没有经受住纯青之火的冶炼,一点点波纹,一点点斑点,最后不是他的断裂就是她的焚化。只有她和他经受住了,她和他是在大师第54次开炉时烧出来的,他身上有一条龙,她身上有一只凤。在她和他出炉时,大师流泪了,说你们可是我半生的心血呀!他们从不分开,他一点点光波的流动,她都可以反射出来,他知道,他们都是对方生命的全部。那时她问他:“我们永远在一起吗?”他说:“会的。”她又问“那要是有天我们分开”。 这句话真是让她问着了,这真是噩梦般的记忆。一个地方官听说大师烧出了一对上好的琉璃,便将他们抢了去,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送,最后他们来到了汉朝的皇宫。皇帝就是这样的人,他接受无数的礼物,然后再将他们赏于无数的人。他被皇上的匠人看上了,而她却被扔在了潮湿的屋子里。她不知道,他最终被那个匠人镶在汉武帝登基时的台阶上。而她最终却因各种原因流落民间,最后长埋与地下。 这么多年里,她苦苦寻找他,却始终没有见到他。但她记得他那句话,他会等她的,就是因为这句话,展转千年她从不后悔,尽管尘满面,鬓如霜,她只盼有朝翌日能与他相见。此刻,老人手里拿着她叫出她的名字,唤起她的前尘与记忆。老人颤抖着手说:“我就知道,你一定存在,我找了你多少年呀,现在总归是完整了。只有你们可以证明琉璃的工艺在中国汉代之前就已经成熟。” 她真的没有想到,是这位老人帮她圆了几千年的梦。 当老人带她来到博物馆时,她竟然看到了他!是他,真的是他。他被放在一个玻璃柜里,隔着玻璃,她看到他睡着了,睡得很沉很沉。她隔着玻璃,隔着几千年的尘埃与眷恋,泪如雨下。她轻轻地唤他,像唤一个婴儿。龙慢慢地睁开了眼,他看着她,像是很平静的样子,一句话都不说,只是流泪,不停地流,仿佛要流尽整个生命里的泪。他说你终于来了,我知道有一天我们会相见的,即使风月已被苍白洞穿。老人将她放在他的身边,轻轻说了一声,终于完整了。 第二天,记者和各类研究人士都来博物馆参观这对珍贵的汉代龙凤琉璃樽。人们慢慢地打开门,急急地奔向那个玻璃柜,这时人们竟然看到了一堆粉末!所有人都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来。 没有人知道,两千年的风月,他们早已倦怠如尘,只为着最后的相见,他们在瞬间化为粉末,身心俱碎但终于可以相拥入眠。专家们经过研究说那是因为共振现象的结果,而只有他们知道这种共振便是他们相互的心跳。 发现她的那位老人轻轻叹了一口气,吟出了一句话:“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他们知道老人是唯一懂得他们的人。

中国国家博物馆丝绸之路展览中西方结合的文物有哪些

神兽金饰
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
1957年陕西省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有角蹄足神兽是战国晚期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装饰纹样,圆雕的有角蹄足神兽目前只发现这一例。
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公元618—907年)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酒器,以产自中亚、西亚地区的红色夹心玛瑙制成。杯身弧形,因似兽角,亦称角杯。这种底部设流及兽首装饰的角杯起源于西方的来通,属于舶来品。
盘口琉璃瓶
唐(公元618—907年)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吹塑成型。此瓶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一件藏品十分相似,制作年代当在7世纪初,来自东罗马地区,为地宫出土的琉璃器皿中时代最早的珍品。入唐后于咸通年间安置佛骨舍利于其内,是佛教密宗作法时使用的阏伽瓶或五宝瓶。
彩绘木天王俑
唐(公元618—907年)
1973年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M206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木雕天王踏鬼俑,由分别雕刻出的三十块大小不等的部位粘合而成,上施彩绘。天王俑在当时作为墓葬“守护神”置于墓室门外,以保护墓主人的安宁,这种葬俗源自中原内地流行的丧葬习俗。
营盘男子
汉晋
1995年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M15出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该墓在墓地中规格最高,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来自西方的一位富商。也有学者认为他是当时西域
诸国之一的墨山国的贵族。

│第三单元 胡人来华与胡风浸润│

随着丝绸之路的贯通,胡人陆续来华。汉代长安城就经常居住有西域胡人。进入北朝时期,包括粟特人在内的大量胡人经过河西走廊来往于汉地各个城镇。唐朝对外贸易交流空前繁荣,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往,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国使者、僧人、商人、学生等汇聚两京,唐都还设有鸿胪寺、礼宾院等机构专事接待。来华胡人中不仅有商贾、养马(驼)者、酒家胡、卖艺者、奴仆等,还有为中原朝廷效力的文臣武将。来华胡人为中原大地带来了异域风情,拥有胡人奴仆的数量甚至成为唐朝王室贵族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胡人来华与胡风的注入,不仅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也为华夏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碰撞,让恢弘厚重的汉唐文化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彩绘陶骑驼小憩俑
唐(公元618-907年)
1987年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红旗电机厂出土
西安市博物院藏
俑为女性,头梳双髻,身穿胡服,侧身盘腿横骑于驼峰之间,头枕右臂作小憩状。整件作品抓住了行进途中骆驼驻足嘶鸣的瞬间,把骑者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在驼背上小憩的情形刻画得惟妙惟肖,也把丝绸之路上行人的艰辛表达得淋漓尽致。
鎏金银胡瓶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
1983年宁夏固原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酒具,瓶柄上方有深目高鼻戴盔帽的圆雕人头像,腹部浮雕3组人物图像,表现的是希腊神话故事金苹果之争中的三个场景:帕里斯的评判、诱拐海伦及海伦回归。这件胡瓶是波斯萨珊工匠的作品,融汇了萨珊、希腊以及巴克特里亚当地的文化因素,反映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资料:http://gb.cri.cn/42071/2014/11/06/6891s4757538_2.htm

从东汉琉璃到元霁蓝留白龙纹梅瓶

1987年河南省洛阳市东郊汉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这件出自洛阳东汉墓地的玻璃瓶形状极似后期宋金时期的长颈瓶或玉壶春瓶,直觉感观更近似于金代长治地区的绞釉长颈瓶,玻璃瓶使用白色与绿色玻璃相搅制作而成,胎体的机构更相中国唐至宋金时期的绞胎瓷器。据考此件玻璃瓶的产地应该是罗马,玻璃器最早的使用记录是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公元前200年,巴比伦发明了玻璃吹管制玻璃的方法,接着这个方法传入罗马,欧洲在公元一世纪左右罗马的波特兰瓶即是玻璃浮雕作品。公元97年甘英出使罗马,随后东西两大帝国开始互通商贸,此件玻璃瓶便是这种文化与商贸交往的实证。
1972年河南省安阳市洪河屯范粹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