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旅顺打响的日俄战
发布时间: 2023-07-17

【原创】小娃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日俄战争,是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满洲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争以俄国失败、日本惨胜而告终。战争暴露了俄国的弊端,导致俄国爆发1905年革命,动摇了沙皇的统治。日本经过战争跨入列强的行列。

这次战争地区横跨整个西伯利亚。许多高科技发明被应用于战争。

沈阳俄罗斯墓地小礼拜堂旧址

  2016年,寻访沈阳历史建筑时在网上看到这个建筑的老照片,它是谁?它在哪?它从哪来?一连串的问号带我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历史。

原来,这座小教堂隐身在沈阳西塔(图们路72号),现教堂西侧是市民政局殡葬服务中心,东侧是和平区委党校,两个院落加起来正好是1900年沙俄修建的“庚子事变” 阵亡将士墓地遗址。这里距我工作多年的地方仅几百米!

教堂坐东朝西呈八角形,东面凸出圆形部分上有透空“十字”装饰;整个建筑物为青石砌筑,饰以象征古代武士盔甲的鳞片状瓦,上覆造型别致的盔式屋顶。这是中世纪武士服装在建筑中的艺术展现,也是该教堂不同于其它斯拉夫式教堂的独到之处。教堂顶部是代表军队的铁十字架,没有采用传统的东正教两横一竖十字架。

教堂内部墙壁上饰有几块金属牌,表明日俄战争期间在九连城、辽阳会战、沙河会战和奉天会战中的阵亡将士“与主同在”。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是各列强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俄国制订了"黄俄国计划",妄图吞并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辽东沿海夺取一个常年不冻港。1894年7月,日本在美英帝国主义怂恿下,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打败了中国军队。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与日本,这同俄国图谋独占我整个东北的侵略计划水火不容。

1895年4月17日(即《马关条约》签字当天),俄国政府伙同德、法两国,演出了一场"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日本因甲午战争的消耗,一时无力进行新的战争,在三国压力下,被迫"抛弃辽东半岛之永久领有"(实际上是清政府以白银3000万两向日本"赎回"辽东半岛)。结果,俄国成了战胜国的战胜国。

中东铁路横道河子站旧址

1896年,俄国以"还辽有功"为借口诱逼清政府接受《中俄密约》,索取了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同时派舰队擅自闯进我旅顺口,再以军事压力为后盾,强行向清政府"租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域,霸占整个辽东半岛,从而在远东取得了梦寐以求的不冻港。

旅顺俄清银行旧址

旅顺俄邮电局旧址

旅顺俄红十字医院旧址

旅顺俄普希金小学旧址

旅顺俄要塞陆防司令康特拉琴柯官邸

旅顺俄占时大商店旧址

旅顺俄尼克巴基赛旅馆旧址

旅顺老建筑

  1898年沙俄强租旅顺、大连,并在旅顺、大连成立“关东州”,将旅顺、大连市区、金州区、普兰店市和瓦房店的一部分即今天大连市的大部分地区强行划入“关东州”内,实行军政合一的殖民统治。旅顺太阳沟成了他们开发建设的“新市街”。( “关东”意为位于山海关以东,与日本关东地方无关。“州” 为沙俄的省级建制。)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侵略势力以租借名义进入大连地区,接替沙俄对这一地区实行殖民统治,继续沿用了“关东州”的叫法,实际上是把大连当成日本领土的一部分,直至1945年战败投降。

  旅顺是俄国在远东攫取的仅有的不冻港,是太平洋分舰队的主要基地。日俄战争期间,双方始终在争夺这一战略要地,目的是争夺对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制海权。

旅顺港的内港较狭窄、水浅,只有一个出入口。大型战舰只能在涨潮时靠拖船牵引出入内港。双方开战前,俄方要塞设防计划尚未完成,舰炮和要塞从未进行过联合演习,港内也没有舰艇维修设施。日本趁俄军立足未稳,于1904年2月6日正式与俄国断交,2月8日夜间不宣而战。

日俄在我领土开战,清政府在干什么?经过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的打击,清政府已对西方列强屈服,既没有抵抗侵略的信心和勇气,也没有同其一战的实力,更担心中国卷入战争引起其它列强在中国的争夺。于是,从维稳出发,清政府划出辽河以东地区为日俄两军“交战区”供其火拼,自己“局外中立”观战,还严令地方军政长官对人民群众“加意严防”,“切实弹压”。

旅顺俄军堡垒炮台分布图

  近代旅顺要塞的建设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李鸿章选定旅顺为海军基地,从1880年至1885年间在旅顺沿岸共修筑了10座炮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立后,清政府又在旅顺后边陆地的椅子山、案子山、松树山、二龙山、东鸡冠山一带修筑了17座堡垒和炮台。

沙皇俄国强租旅大地区后到战争爆发前的四年多内,俄国花费1100万卢布的巨资,雇用了上千名外国技术人员,驱赶数万名中国劳工,又修筑了40多座堡垒和70多座炮台,初步形成了包括对水面舰艇、抗登陆和对陆上作战在内的要塞防御体系。

旅顺电岩炮台旧址

  电岩炮台是清政府旅顺海上防线中的一座,也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炮台。

炮台前为悬崖和大海,后有山沟与黄金山相隔,位置优越。用当时的炮镜从海上观察会误认为它与黄金山在同一个点,因此有很大的隐蔽性。从海上炮击稍近炮弹会落到悬崖下,稍远又落到后面的山沟里,很难命中这个宽度仅有50米的岸炮阵地,所以当时的军事家称这座炮台为"百发不中"。

俄军占领后命名这里为"15号"炮台,设炮兵一个连(称连长为司令)。两座大口径探照灯在夜间可辐射一公里,探照灯采用动力源为电力,又架设在海边岩石上,"电岩炮台"由此得名。炮台布置海岸炮、火炮6门,每座炮台均有地下弹药库,炮台之间通有地下长廊便于互相支援。战争期间,这些火炮曾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

旅顺二0三高地旧址

  二0三高地在旅顺国家森林公园中,高地上整个旅顺尽收眼底,黄海、渤海、鸟岛、蛇岛全在大炮射程之内。日俄战争中为争夺此高地,俄军伤亡5000多,日军伤亡超万。

高地有两门日式150毫米加农炮,西头山顶有一门日式280毫米榴弹炮,炮口对着东南方向的旅顺军港。这几门炮都是复制的,当年日军为把俄军舰全部击沉在此架了60门大炮,这些炮都成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大炼钢铁的原料。

老照片1高地失陷后的俄军;2乃木希典在高地庆祝日军攻占成功。

旅顺东鸡冠山北堡垒

  东鸡冠山北堡垒是当时俄军陆上防线的主要工事。灌制所用混凝土和鹅卵石都是从俄国圣彼得堡航运来的,堡垒外部还覆盖有2米厚的沙袋和泥土,设计能抗击230毫米以下口径炮弹的轰击。1904年6月,俄军在堡垒竣工后为防“泄密”,残忍地将一千多名参与施工的华人骗上“波罗”号舰船,行至旅顺口外将船炸沉。

堡垒分作战区和生活区,主要由军官室、兵舍、弹药库、电话室、护垒壕散兵壕、暗道暗堡、枪炮阵地、伙房兼包扎所等设施构成。俄军驻守兵力300余人,配备有火炮30余门,马克沁重机枪四挺。该堡垒的射击孔大都与进攻方向正好相反,目的是利用错误视觉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1904年8月至12月,日军对北堡垒展开上百次进攻,收效甚微。 12月14日,日军点燃油毡,大量的窒息性毒气在堡垒坑道蔓延,迫使俄军后退,乘机占领了坑道。次日,俄军旅顺要塞陆防司令康特拉琴柯前来视察慰勉官兵,不料被日军炮火炸死。

12月18日,北堡垒发出最后一个电报:“堡垒危在旦夕,日兵随时可能实施爆破,开始总攻,我们仅有77人。 ”电报发出不久,日军在北堡垒投放2.3吨炸药,一声巨响,堡垒被炸出巨大的“V”形缺口,阵地最终被攻陷。日军对北堡垒的攻击共持续 119天,伤亡900人,俄军伤亡约300人。

  战争结束后,日本当局在北堡垒的废墟上竖了一座小型方尖碑,碑身上用日文雕刻着“露国少将康特拉琴柯战死之所”。

  另两张照片为日军爆破点和使用的炸弹。

旅顺望台山炮台

  望台山位于旅顺市区东北方,海拔181米,不过500平方米的大山尖清代称之为将军台。从炮台眺望,远处一马平川。

日俄战争中,沙俄强迫2000多中国民工花费半个多月的时间,把两门从军舰上卸下来的大铁炮拉上山顶,临时抢修成这座工事并命名为"大鹰巢"炮台。然而,这“两杆炮”成了日俄战争转折点:1905年1月1日炮台失守,旅顺落入日军手中,侵入中国东北的俄军从此一溃千里。

  1905年1月1日下午。俄军驻旅顺要塞司令斯特塞尔派出军使,打着白旗到水师营日军司令部乞降。日本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接受了军使的请求。

  第二天上午11时,日俄双方高级将领在水师营会面,酒足饭饱后,俄方在投降书签字, 将旅顺所有堡垒、工事、舰艇、武器、弹药、资金和军用物资如数交给了日军,俄军将校878人、士兵23491人全部做了俘虏。

事后,昨天的敌人还拍了这张“全家福”似的照片。

  上:俄海军太平洋舰队巴拉达号和波必达号残骸在旅顺港口。远处是俄军黄金山堡垒。

下:日军占领白玉山后观看日军舰队进港。

  旅顺会战持续5个月,是日俄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亦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现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