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文明的特点是什么?欧洲的中世纪相对于统一的古罗马是“开历史倒”车吗你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罗马文明的特点是什么

罗马文明与希腊文明相比较,罗马是个强大的国家。但文明远落后与希腊,因此罗马文明部分是从希腊继承来的。

古罗马受斯巴达影响,崇尚意志。

罗马帝国存在的数百年里,罗马一直没停止过征讨与战争,这也是其国家强盛的原因。

罗马文明还有种潜在的唯心哲学的思想。

另外,罗马疆土广阔,使的罗马文明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欧洲的中世纪相对于统一的古罗马是“开历史倒”车吗你怎么看

感谢小秘书邀请。

古罗马的灭亡,有其必然的逻辑——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你想不让它灭亡都拦不住。这就是历史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继的“中世纪”才不背“开倒车”这口锅;而且,这也很像强大西周之后的春秋战国,是对于后来大发展的积蓄力量阶段。

关于古罗马灭亡。

美国史学家房龙有一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灭亡的”。

曾几何时,罗马歌舞升平,华丽辉煌;气派的公路网四通八达;威风的皇家警察到处巡逻;边关有重兵把守;远近的殖民地虔诚地向罗马进贡——在公元以后的前4个世纪,罗马人尽情吃喝,敢爱敢恨,闲暇时间还能去看角斗士的免费表演。

但是,在连绵的战争中,罗马的年轻人大量死亡;罗马的农民在长期兵役、沉重赋税下也家破人亡,他们从战场上回来后,要么成为乞丐,要么被地主雇佣成为农奴。 屋大维以后的罗马皇帝,都是军人出身,也都是靠军队登上皇位的。政变经常发生——只要拥有足够的财富,就可以贿赂禁卫军叛乱,杀死皇帝而自己登基。

而此时,北部的蛮族不停入侵。罗马在兵员吃紧情况下,只能雇佣外国军队来防御。可这些雇佣军和罗马的敌人属一个血统,不愿意去和自己的族人作战。罗马没办法,只好允许一些蛮族住到国内来。但不久,这些人就不能忍受罗马收税官的残酷压榨而向罗马进军,要讨个说法。

君士坦丁皇帝在位时,已感到不妙,想搬到拜占庭去住,把那里改了名字叫君土坦丁堡,还大兴土木,不过没等搬家他就驾崩了。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死前把帝国分给了两个儿子——老大住罗马,管西边;老二住君土坦丁堡,管东边。

4世纪,匈奴人打到了多瑙河。受挤压的哥特人就去打西罗马。西罗马瓦林斯皇帝想抵抗,结果自己被杀了。 再后来,汪达尔人、勃艮第人、东哥特人、阿勒曼尼人、法兰克人,凡是能召集几个追随者的,都能很容易地攻占西罗马。476年,西罗马雇佣的一个日耳曼军团司令奥多阿色把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穆路斯废黜,宣布自己是护国主——西罗马帝国灭亡了。

这个时候的东罗马也正自顾不暇。而且,换了环境后,那边儿的皇帝渐渐把老祖宗淡忘了——实际已和罗马帝国没啥大关系。

后来的一千五六百年里,西方无数人试图总结罗马的帝国衰亡史——有说是因为他们过于奢靡的;有说是因为连年作战耗尽了国力;还有说是蛮族势力太强大,等等,都有些道理。其实,罗马帝国大厦的崩塌,一定是综合的原因——主要应该是三条:穷兵黩武是直接原因;强敌入侵是外因;最根本的,是落后的奴隶制,不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都已经不足以支撑罗马帝国的存在——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即便从商代算起,也曾经延续了千多年,到东周初期即已矛盾重重,因此才有了春秋战国,才有了群雄争霸——奴隶制统一王国被分解、打乱、重组是历史趋势。这才有了秦始皇的横扫六国,再造统一,正应了《三国演义》开篇之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分裂就是如此。

关于中世纪评价。

1,“中世纪”,是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人士的说法,指从西罗马帝国到文艺复兴的这一历史时期,一般认为是从476-1500年。

2,罗马帝国崩溃后,只有法兰克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两个蛮族小国长期存在。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加冕称帝,是中世纪的第一个帝国。962年,出现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及其后继者,向皇帝和一切世俗统治者发起挑战,教会势力兴起。14-15世纪,德意志分裂加剧,法、英、西班牙王权逐步形成。

3,中世纪的大贵族既是领主,又依附于国王、高级教士或教皇。公侯伯子男和骑士是小贵族。教会也形成了等级制。大贵族中包括许多神职人员,主教区和许多隐修院被授予大量土地。 4,城市居民随着城市复兴而增长。富商之下有小行会零售商和匠师,再往下是工资劳动者、学徒和乞丐。大批乞丐和流浪者逃入森林成为强盗。中世纪长期食物困难,人口增长缓慢。

5,中世纪技术进步明显。西欧没有奴隶制,有利于进步技术;很多地域的采邑制度也有助于技术的发展。8世纪,“三田轮作制”被普遍采用——有三分之一的农田休耕;10世纪,发明了马用挽具,使马的拖力提高了四五倍,马被普遍用于耕田,远超牛耕效率。马蹄铁的发明亦很重要。水车原是专用于碾米的工具,中世纪时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原动力——开始用于锻锤和锻炉风箱、大型锯机和车床、织布的浆洗机、造纸的纸浆机和碎矿的捣矿机。造船、仪器、航海技术和海军装备上都有很大进步。

6,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公元900年以后,耕地面积迅猛增加;渔业因造船技术提高而捕获量大涨;中部和北部地区盐、银、铅、锌、铜、锡和铁矿石的产量有很大提高;木材和松脂的开采迅速扩大;商业上,形成了威尼斯、阿马尔菲和那不勒斯等很多商业中心。 7,新君主国逐渐崛起。 10世纪时,西欧已遍布封建小国。新的君主们,大都与新兴商人阶层结成非正式联盟。商人向君主提供财务支持,还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和皇家造币厂经理。新君主向商人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情理的要求;还为商人利益服务,废除自治地方当局的关税、法律、度量衡和货币。这种合作,使新君主国迅速发展。到15世纪,大致形成了今天的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

8,东西方交流大大增加。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传入意义极其重大。除技术联结之外,文化和宗教的联结,也对欧洲产生了重要影响。

9,文艺复兴。11世纪,培养教士的学校加快开办,后来发展成为最早的大学。14世纪,教授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的大学已经很普遍。1350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个运动,一直延续到1500年间。 综上所述,中世纪的确是一个积蓄力量的阶段,“开倒车”的评价是不客观不准确的。

古罗马历史是不是虚构的

有一种说法竟然很有市场,他们说「西方文明是虚构的,甚至说西边的古遗址包括古埃及都是工业文明后才造假建立的」。这种可笑又可悲的现象就如同西方有一群人坚持认为大地是平的、地球的球体不存在一样让人哭笑不得。古罗马历史肯定存在篡改和作假,但不能说古罗马不存在。

当今东西方都有反智文化出现,而且迎合了特定人群的心理需求还使得这种荒诞的说法很有市场。在西方经过美国娱乐文化多年的洗礼,经过玩乐为主的美式学校教育的洗礼,无数的美国人竟然连中国在地球的哪里都指不出来,这种状况有点像当年的中国,自命天朝上国,对天朝之外的人和事一概没有兴趣。而今天的中国人哪怕没有多少人有机会出去看世界,但只要是经过了学校教育的,对西方事物、外国事物了解度超过了绝大多数国家。美国人的状况如此,也就不怪他们当中存在大量的反智人群。正应了孔子那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美国乃至西方今天在这一块就是这么个状况。

中国的情况当然要好得多,因为不发展不学习的满清过后,近代积贫积弱让人们对外面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学习兴趣。但这也问题,就是过头了,走向了整体的自卑通道。这也是不正常的,这是民国以来无数知识分子刻意描绘、不甄别的抹黑导致地对自己传统事物全盘否定的造成的。从概率上、逻辑上说,怎么可能会出现自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