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嫁得金龟婿(唐代官员身上为什么挂小金鱼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唐代官员身上为什么挂小金鱼

咱们国家号称是“衣冠上国”,自古以来对于服装等级的讲究十分严苛,按照身份等不同在服装的样式、装饰方面,都有区分,古时候的鱼袋,就是用于证明身份的东西。

唐朝的时候,将鱼袋作为朝廷官员身份的象征,正五品开始,才能够佩戴鱼袋,按照材质与图案的不同,分成金鱼袋、银鱼袋与普通的鱼袋,没有一定品阶,是不能佩戴的。

历朝历代,都有极其严格的章服制度,穿戴都需要符合相关的制度,不能逾越。

帝王以下,百官诸卿的衣服,都要按照规矩配定颜色、图案,不能乱来。

唐高宗时期,对于章服有了全新的规矩,当时给五品与以上的官员赐予鱼袋象征身份,其实鱼袋这玩意儿,在隋朝的时候就已出现,只不过那时比较随意,并非有硬性规矩。

唐朝建立之后,沿袭了很多的隋朝规定,比方说“鱼符”。

早期的鱼符是用木头或者金银铜铁之类制成,是鱼的样子,因此被称作鱼符。

当时的鱼符分成两片,里面刻着姓名、职位甚至俸禄等等,十分详细,而将鱼符装起来的袋子就被称作是鱼袋,从高宗永徽二年开始正式由朝廷集中颁发。

唐朝正五品与以上品阶,才能够佩戴鱼袋,有金鱼袋、银鱼袋和普通鱼袋。

武周时期,有不少人将鱼袋改成了龟袋,因为传说中的玄武就是龟,以此暗喻“武”。

五品、四品都穿着绯红色的官服,佩戴银鱼袋,而三品与以上的品阶,穿着紫色衣服,佩戴着金鱼袋,初入宫廷的时候都要检查,以验明正身,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在大量的典籍还有唐代诗歌之中,对于鱼袋都有所描述,鱼袋就是盛放鱼符的袋子。

而到了宋朝的时候,鱼袋里面已没有鱼符,直接将图案绣在袋子上面。

唐朝时期的鱼袋,就是用来分明身份的物品,不同品阶的朝廷大臣,佩戴的鱼袋也都是不一样的,当时的人并不会将鱼符直接戴在身上,所以都用小袋子装起来。

历史上为何把女婿叫做“金龟婿”

“看看,某某家钓到了金龟婿。”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话吧?金龟婿就是有钱女婿的意思,而这个词语又是如何得来的呢?其实,这和与唐代官员的佩饰有关。

据史料记载,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以“明贵贱,应召命”。官品不同,鱼符、鱼袋材质亦不同。 “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装鱼符的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后来,武则天改内外官所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仍然是官品不同,材质不同。由此就可以看出,如果哪一家姑娘能够嫁给佩戴金龟符的官员,那自然就嫁到了有钱有势的人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但“金龟婿”一词的真正出现跟我国著名诗人李商隐有着直接关系。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清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可以说家喻户晓,一代又一代的人是不是都引用过此句,用来歌颂无私奉献的人?尤其是歌颂老师,引用的更多。他曾经写过一首《为有》的诗: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全诗大意是:云母屏风后面的美人格外娇,京城寒冬已过却怕短暂春宵。无端地嫁了个做高官的丈夫,不恋温暖香衾只想去上早朝。

李商隐可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诗人,从此民间便有了金龟婿的说法。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金龟婿只是指官员的女婿,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文化的慢慢演变,其“贵”的含义正在逐渐减弱,而“富”的含义却有逐日加强之势。这便是金龟婿的由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感谢!)

金龟婿的由来和典故是什么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李商隐的一首《为有》不仅道出了一个贵妇傲娇的对于夫君要上早朝的闺怨,还成就了每个富贵女婿的美称“金龟婿”。

自古以来中国就比较注重身份标识,早期用不同的虎符来标识。到唐时,因要避讳李虎的名号,采用了鱼符来却别官员的等级身份。而千古女帝武则天登基后要改唐制,因玄武含有“武”字,并定玄武为身份牌的标志。玄武是什么?其形象近似于龟,于是便有龟符。

按照朝堂的等级,三品以上用金,四品用银,五品及以下用铜。由此可见,所谓的金龟婿代表的是朝廷三品以上的高官。人间富贵也不过如此而已了,所以丈人家对于佩戴金龟的女婿颇为看重。

另一个类似的说法来自于春秋时期,当时的高官使用的印信被称为“龟纽”,大旗也以龟为主。这源于早期的占卜多用龟甲,其有未卜先知、预知未来的意思。同样,龟纽的等级也是以材质来区分的,金龟为高官所使用,

还有一个民俗类的说法:女婿第一次上门要给老丈人一个彩头,拿一个金龟寓意长寿和富贵。而如果女婿家贫,可则可以用其他材质,涂金粉代替。所以也因此被称为金龟婿。

不过,现在各位就别这么送了,可能会被老丈人打出家门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