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庸无能的意思(刘后主真的昏庸无能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刘后主真的昏庸无能吗

虎父无犬子,刘禅智商极高,治国手段一流,诸葛亮死后,刘禅亲政,将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

刘备死后,诸葛亮迫害李严,独缆大权,刘禅担心蜀国分裂,被迫放权给诸葛亮。

诸葛亮自领益州牧(前任益州牧是刘备),己然篡国,使后主成为苦主。刘禅虽然极为不满,但是没有表现出来,一直到诸葛亮死后,刘禅趁机收回诸葛亮的军政大权,开始亲政。

蜀国灭亡后,刘禅君臣被押往北方,软禁起来。司马昭担心刘禅谋反,便问刘禅:在这里住的怎么样,思念蜀国吗?刘禅回答:此处乐,不思蜀也!

司马昭从此放心,刘禅得以安乐晚年。

刘禅一句话,保护了蜀国君臣与百姓,足见其智慧极高。

明末和清末的统治者,谁更昏庸无能

两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明朝有英明的皇帝也有荒唐的,无论哪种种,至少都是爱国的。而清不同,说皇帝不如称其为吸血鬼更为贴切。所存在的目的不过是掠夺中国的资源而已,这点在晚清时期最为明显。割地任你割,我做我太后。赔款任你赔,我过我生日。但你要威胁我统治,对不起,宣战

荆州牧刘表是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呢你怎么看

刘表能在枭雄并起的乱世,屹立荆州18载,不能说没有能力,只是他没有争霸天下的鸿鹄之志,只能守成,开拓无功而已

明朝的灭亡与崇祯的昏庸无能有关吗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兵攻破了北京城,末代皇帝崇祯自尽于煤山,延续了276年的大明王朝走向了覆灭的深渊。

作为亡国之君的崇祯皇帝,对于明朝的灭亡自然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又不能说明朝灭亡的责任都归于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算是亡国之君里面在位时间比较长的,总共在位17年,说实话17年对于一个有能力的皇帝而言,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

但是偏偏崇祯皇帝却没有中兴的能力,很多史学家对于崇祯的评价都是能力有限,做个和平时期的守成之君尚可,不适合做一个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的明主。

事实上对于这个评价,还是很中肯的。首先分析一下明朝灭亡的几个原因,首先自然是农民起义,其次是满清入关,再者是当时的天灾人祸,而最根本的是崇祯皇帝继位之前就存在的党派之争、官场贪污以及文官与商人之间的阶级矛盾。

撇开党派之争的这些深层次因素,这边只谈论农民起义、满清入关、天灾人祸这三点。毕竟党派之争根深蒂固非一代人所能彻底解决,但是农民起义、满清入关、天灾人祸这三点身为在位17年的崇祯皇帝却是越搞越乱。

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时期,导致西北地区旱灾不断,农作物大量死亡,老百姓都深受天灾之苦,但是此时的崇祯皇帝想的却不是赈灾,而是要如何消灭关外的女真部落跟已经小有规模的农民起义军。为了保证辽东战场跟平叛大军的军需物资,崇祯皇帝拒绝了吴甘来提议的将军需粮草先拿来赈灾的建议。

正是崇祯皇帝的这一举措,让李自成等人钻了空子,一下子就笼络大量的人心,没变法得到朝廷救济的老百姓纷纷加入了起义大军,大明王朝彻底地陷入了双线作战的窘境。

其实崇祯皇帝本有两次避免陷入双线作战的机会。一次就是刚刚提及吴甘来先稳定灾民的提议,另一次则是女真部落提出的和谈停战的提议。

正是因为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一次次拒绝了对手给出的机会,才导致最终大明王朝的灭亡。

民间传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历史中的刘禅确实昏庸无能吗

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好好的国君不当了,竟然投降了!

当刘禅投降的消息传来时,姜维和将士们义愤填膺,拔刀砍石头,发泄郁闷,但于事无补。不久后,姜维等人也投降了钟会.....

投降后的岁月里,刘禅在魏国(后来是西晋)做了8年的安乐县公,并发出了这样的话语:此间乐,不思蜀!

这心态够好!

公元271年,刘禅死了。而那顶“扶不起来的阿斗”之帽,他就此戴了1700多年。

历史中,刘禅真的那么不堪吗?

1、刘禅资质算是不错

刘禅是刘备的亲儿子,作为一代人杰的刘备,对于儿子刘禅的培养上,还是下了功夫的。

曾经,刘备专门找老师教刘禅学习《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左转》等书,连诸葛亮都是刘禅的老师之一。

古话说“虎父无犬子”,还说“名师出高徒”,刘备和诸葛亮都潜心培养的人,会差哪里去?

刘禅不仅在文化课上学了不少知识,而且还被刘备安排了学武。

说刘婵能文能武,绝不是言过其实。

《三国志》中,记载了刘备给刘禅的遗诏:“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射君是谁?不知道,但内容的主体,是说诸葛亮称赞刘禅的智慧,刘备很高兴,死而无憾!

刘禅是刘备看着长大的,自己这儿子聪明还是愚笨,他看的是一清二楚。

而诸葛亮也曾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是诸葛亮在刘禅上位一年之后,在《与杜微书》中做的评价。

在大多数人的脑袋里,总感觉,刘禅是个纨绔子弟,是块扶不上墙的烂泥。也有人认为,刘备在长坂坡前摔孩子,把刘禅脑袋摔坏了。

实际上,人家刘禅是个聪明的孩子。

两个人精刘备和诸葛亮都看重的人,怎么会是个笨蛋呢?

2、军事方面,刘禅其实有些主张

刘禅没有像刘备一样,在外征战厮杀多年,刘禅就像温室里的花朵。

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刘禅就是个军事白痴,大的方向,刘禅还是清楚的。

对于诸葛亮北伐,刘禅其实有反对的。

曾经,刘禅规劝诸葛亮: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

啥意思?诸葛大爷,你刚从南方征服孟获回来,马上要北伐,这身体是扛不住的呀!

潜台词是:相父你悠着点,打仗很耗钱的。

但是,作为军政都在手里的诸葛亮,显然没把刘禅的话当回事,北伐一次又一次,最后死在了北伐期间,在五丈原殒命。

虽然,对于诸葛亮的北伐大计,刘禅多少有点不同意见,但对诸葛亮的支持上,还是没有任何水分的。

不过,诸葛亮死了后,刘禅马上停止了北伐,主要是消耗实在太大,连年的战争,让蜀汉的整体发展可谓是龟速。

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开始互相攻击,魏延说杨仪造反了,而杨仪又说魏延造反,在王平、马岱等人的帮助下,魏延被斩杀,而且被诛灭三族。

刘禅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大赦天下,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杨仪等人,带着大军回来,不要生出其它事故。

当杨仪回来后,认为自己平定了“魏延造反”,怨言颇多,过了一年,杨仪就被刘禅贬为庶人,后来,杨仪还是不甘心,言辞激烈地表达对自己的不公,就此被刘禅下了监狱,最后自杀。

不得不说,刘禅对于军事上面,还是很敏感的,对于用人,很谨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