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同时期的周琦、王哲林,李慕豪为何没有成长起来?周琦和王哲林水平差距这么大的原因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相比于同时期的周琦、王哲林,李慕豪为何没有成长起来

李慕豪深圳男篮的内线核心,与沈梓捷一起组成了内线的双塔,而且曾经李慕豪还是中国男篮国家队球员。静态天赋惊人(身高2.17米,臂展2.25米、体重115kg)在内线球员里面绝对的佼佼者,曾被誉为男篮内线的核心,但是多年过去发现李慕豪并没有兑现自己的天赋,比赛中表现一般。 那么拥有出色天赋,被看好的李慕豪为何没有成长起来?

第一点:上升期未能得到锻炼,丧失了提升的大好时机

李慕豪2010年升至深圳男篮一队最开始征战联赛,但是职业生涯最初的两个赛季并没有得到重点培养,前两个赛季都是替补出战,第一赛季出战5场场均4.6分钟出场时间第二个赛季出战13场场均出战时间4.7分钟;虽然说第三个赛季出场次数增加到31场,但是场均出场时间仅为17.8分钟,场均出手次数也仅为5.2次。

我们再来看下周琦,新秀赛季在新疆男篮就得到重视,出战30场首发20场,场均出战28.5分钟出手次数为8.2次,第二赛季出场时间进一步提升来到了32.5分钟。王哲林更是得到福建男篮的大力培养,新秀赛季出战32场28场首发,场均出场时间36分钟,出手次数13.9次。相比之下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初期周琦、王哲林得到了各自球队的大力培养,给了充足的上场时间和出手次数,在上升期得到了锻炼提升。相比之下李慕豪前几个赛季在主教练戈尔麾下基本上未能得到太多的培养。

国家队时期同样未能得到锻炼。回头看在李慕豪巅峰时期入选国家队后(15-16赛季)几乎得到锻炼。但是的主教练是宫鲁鸣,当时人员选择方面内线有易建联、周琦、王哲林、邹雨宸、李慕豪等5位球员,相比之下,李慕豪得到的上场时间零散,基本上没有带来什么大的提升。

第二点:未能走出舒适圈,多年过去技能没有提升

14年NBA 选秀大会李慕豪被誉为会成为下一个登陆NBA的中国球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终落选。球探报告中关于他的缺点提到了这样几点,进攻中缺乏信心,缺少激情;篮板球争抢不积极,需要变得更强壮,提升对抗能力。然而这么多不足之处,多年过去李慕豪基本上没有提升,目前场均篮板仅为6.4个。依靠篮下吃饼,中距离投射不稳定,罚球命中率更是惨不忍睹。

第三点:沈梓捷的崛起

随着李慕豪年龄的增加加上伤病的困扰,俱乐部队他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转而将目光对上了年仅22岁的同样天赋出色的沈梓捷。目前沈梓捷已经成为了深圳男篮内线新的核心。出场时间和出手次数以及得分都已经超越了李慕豪。

李慕豪在自己没有努力提升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最终泯然众人。是他个人的损失更是男篮的损失。

7月8日晚,CBA常规赛继续进行,深圳队跟同曦男篮之间的较量打得难解难分。

这场比赛曾没有引来太大的关注度,因为这天晚上还有一场辽宁队跟江苏队之间的对抗更有看点。不过随着辽篮轻松击败江苏队,不少球迷又将注意力转回了深圳队这边,因为这场比赛更加激烈。

直到第四节还剩2分钟,深圳队仍只领先对手2分。不过凭借最后时刻的突然爆发,深圳队一下子甩开对手,以102比97获得胜利。从数据上看,深圳队赢球的头号功臣是拿到30分的老将顾全,但其实沈梓捷的发挥更为关键。

面对同曦男篮的大中锋哈达迪,沈梓捷充分发挥了自己灵巧的优势,以快制高,全场比赛轰下23分、8个篮板和4次助攻的数据,表现很是全面。相比之下,哈达迪虽然摘下15个篮板,但进攻端只有7分进账,难以对深圳队的禁区形成威胁。内线打不开,同曦队的外线也就更加被深圳队严防死守。

这场比赛,深圳队的主力中锋李慕豪又没有登场。实际上,即便复赛以来数据上涨,但李慕豪已经渐渐被更年轻、更有活力的沈梓捷挤掉了主力位置。曾经,李慕豪也被视为易建联的接班人,但他的个人表现始终差了点意思,在球场上不够活跃,人气也就渐渐下滑了。

此番沈梓捷力压哈达迪,让自己的人气得到新的提升。毫无疑问,深圳队的内线未来就是沈梓捷,李慕豪或许需要谋求新的出路了。

中国篮球盛产内线球员,从早期的穆铁柱,到移动长城-姚明、王治郅、巴特尔、易建联,再到新一代的周琦,王哲林,李慕豪。

新一代年轻球员中,李慕豪当初的名气和身体天赋绝对是最好的!身高2米20,臂展2米30,体重达到120公斤。在中国球员高瘦体质里,这样的身高体重应该是少有的!最重要的是,他的身体协调和移动速度在同位置球员中属顶级,完全达到NBA水准!当时也引起了众多NBA球员的兴趣,纷纷派球探来中国考察李慕豪的比赛!

那为什么李慕豪没发展起来,甚至不如同期的周琦和王哲林呢?



1、锻炼机会太少

2010-11赛季,李慕豪登陆CBA,加盟深圳队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至今,赛季得分最高也就11.8分。这主要跟深圳队有很大关系!

李慕豪职业生涯前几年,深圳队的主教练是澳大利亚外教-戈尔,此人是一个讲究平均球权,他不允许球队内有超级球星霸占球权,也不会锻炼新人的主教练。加上那深圳队在CBA处于中上水平,管理层一直希望球队成绩能更上一层楼。在这样的背景和球队氛围下,球队很难花费大量时间培养年轻球员。李慕豪前几年的上场时间寥寥无几,开始的时候场均几分钟,最多也不过15分钟左右。与周琦、王哲林进入CBA就被球员当中未来希望来培养,绝对的主力以及大量的上场时间和犯错机会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职业生涯前期,缺乏锻炼机会,是李慕豪发展不如预期的主要原因!



2、球员压力和体制

李慕豪在没进入CBA之前,就被誉为姚明的“接班人”。出众的身体天赋,被媒体过分的追捧。媒体的吹捧以及球迷甚至国人的期待,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压力,况且是一个未成年人。

在深圳队得不到发展表现机会的情况,李慕豪为什么不谋求出路,选择其他球队呢?这就跟中国特殊的体制有关,李慕豪是深圳队培养的梯队球员,属于当地篮协体制内球员。体制内球员必须遵从体制规则,不能交易。这就导致了即使得不到发展机会,李慕豪也只能坐冷板凳,自己无能无力!

真心希望中国篮协能改变这种体制,让更多有天赋的球员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时的年轻最强三个内线,依稀记得当年三大阵营的球迷常常争论的不可开交,为什么后来李慕豪渐渐淡出人们视野呢?我觉得理由有三个。容我一一道来。

1:关键词-“杀手锏”

李慕豪天赋很高,技术很全面,时至今日还是深圳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就是太全面没有一个杀手锏。

相比于王哲林的进攻“万花筒”,周琦的防守端场场送“火锅”,李慕豪的“全面”显得有些暗淡无光。难以脱颖而出,最后渐渐就淡出人们视野。

2.关键词-后起之秀

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绝对的立足优势点,再加上中国内线新人的不断涌现,被取而代之也是时间问题。

同是深圳队的沈梓捷,广厦的胡金秋,甚至更加年轻的张镇麟等等都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以后年轻一代第三内线不出意外也会从这批人中诞生。

3.关键词-伤病猛于虎

关注李慕豪的球迷应该都知道,他的生涯遇到过很多次的伤病,这也直接影响了他的竞技状态。

尤其是几次国家队集训的时机错过了。这对于当时年轻的李慕豪无论从竞技状态还是心理上都是很大的打击。心气也渐渐消磨殆尽。

毋庸置疑李慕豪是优秀的运动员,曾几何时也给支持他的球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