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女神李莉:犀利点评,多次看透美军战术,被美国视为眼中
发布时间: 2023-07-11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当年,她用德才兼备的完美表现,打破了人们对女性的成见;在人才云集的西安二炮工程学院,她成绩名列前茅、顺利考入国防科大深造;她未上沙场,便用犀利的视角点评军事,引得西方国家纷纷将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大国交锋,常常被认为是男性的战场,而她却用实际行动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不管是什么性别都可以为祖国发光发热,她就是大名鼎鼎的火箭军女神——李莉。

火箭军李莉

李莉不仅是全国三八红旗手,还是第十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堪称当代女性的典范;作为军事专家,她多次荣获全军育才奖,是全军48名外宣专家之一;身兼国防大学教授和电视节目嘉宾的她,更是给无数热血青年传道授业解惑的指路人。

在伊拉克战争中,李莉一眼看透了美军部署,称美国将放弃大规模地面作战,转而利用高科技部队精准打击,在当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点,而李莉的提醒为我国火箭军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今我军在这一领域位居世界前列,她的功劳不可磨灭

。值得一提的是,

美国人得知此事后,将李莉列入2005年

“威胁国家安全人员名单”

,可见她独特的军事视角的确戳中了美军痛点。

那么,在李莉那个年代,她是如何下定决心参军入伍的?她为祖国军队建设到底贡献了哪些力量?今天,我们不妨回顾历史,好好聊一聊这位女英雄的传奇人生。

“我觉得我这一辈子都在转型,感觉我的人生永远在路上”,正如李莉所言,她的前半生跌宕起伏。

1969年,李莉出生于我国河南省,在世界各国其实都存在着类似现象,优秀的军人往往出自军事世家,这点也很好理解,战略思维需要从小培养。李莉也不例外,她的父母都是军人,出生29天后她便跟随父母前往三门峡地区驻守。“军人的意义在于奉献“,父亲从小就这样教导她,所以她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即便和父亲聚少离多,她也很少抱怨,与同龄人相比要成熟得多。家庭的影响不仅如此,服从纪律、热爱祖国,这些品质在李莉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且,在父母严格要求下,她整个小学阶段一直名列前茅,进入中学以后更是一骑绝尘,从来没有跌出过年级第一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展开全文

李莉

顺着父亲的人生轨迹,李莉高中毕业后顺利被西安二炮工程学院录取,修读计算机专业。在成长的部队小圈子,她就是一枝独秀的天才,但来到人才济济的二院后,她才发现自己只是悻悻学子中的一员,而且计算机系汇集了各地的尖子生,不管是耀眼的高考成绩或是根正苗红的家庭背景都已经属于过去,为了跟上学习进度,她开始了日以继夜的艰苦历程。

但不可否认的是,军人家庭带来的熏陶也为她提供了不少便捷。军事学院自然讲究爱国主义教育,就在其他同学还捧着近代史认真学习之时,李莉对此早已如数家珍——秦皇汉武的飒爽英姿让她心驰神往,唐宋期间的开明盛世让她倍感自豪,而清政府腐朽无能、导致祖国被列强瓜分,更是让她洒下了热泪。事实上,读小学时父亲便给她说过红军万里长征的故事,从那时起她便立誓一定要穿上军装、报效祖国。

不像常见的大学,军事学院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实战演习同样重要,李莉有着女同志的固有劣势,但她凭借着在部队里“摸爬滚打”的经历,反而驾轻就熟,即便在非文化课领域,也不输她优秀的男同学们。

中国火箭军

说到这,还有一则趣闻。李莉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未来就业方向是军队信息化部队,但在当时这个领域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并不旺盛,于是,为了更好地进入军队,李莉写了一封请愿信给当地军区领导,详细地阐明自己报国投军的决心,并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我国军队建设相联系,有理由据地预测了未来发展方向。领导看到信后触动很深,马上联系了二院校长,从此全校同学都认识了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女同学,而当地军队也向她承诺,只要完成学业并达到入伍条件,一定欢迎她的加入。年仅19岁的李莉,在西安军区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

毕业后李莉果然不忘初心,在周围同学纷纷选择前往条件舒适的研究所工作时,她却一头扎进了基层部队,从新兵连开始干起。基层的工作并不轻松,但一个信念驱使着李莉——“我就想去带兵”,可能是女承父业的传统,也可能是为国效力的决心,无论如何,在接下来的五年内,李莉熟悉了所有基层工作,当过副指导员、指导员,还背过号码,在回想往事时,李莉还不忘打趣说:“我觉得我对装备数字能够这么敏感,和当时背号码那段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五年时间,李莉见识了前线的辛苦,同时也意识到在知识领域再上一层楼的重要性,于是1995年她考入国防科技大学作战模拟专业,继续自己的学术之路。这个专业要求极高,对实战的理解、长期的积累都必不可少,只会纸上谈兵可不行。很多同学学了几年还在门外摸索,而对于原先学习计算机的李莉而言,更是难如登天。但她并没有被困难所击退,而是拿出刚上大学时的狠劲来攻克障碍,一遍看不懂就两遍、三遍,甚至连导师也怕了她——她的提问实在太多了!对此也只能以一个很贴切的称号——“学痴”来形容她了,我们都知道,痴迷是对一个人专注程度的最高评价,古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好读之人,而李莉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不遑多让。

火箭军

凭借着出色的学历、基层的历练和人尽皆知的口碑,1998年,李莉刚毕业就顺利留校,成为了国防大学的老师。在校期间,她先后8次在大课比赛中获奖,还曾荣获国防大学“中青年教员大课比武竞赛”一等奖,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但任教后,李莉还是按捺不住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1998年,中央电视台准备开播一档关于军事类的节目,准备在国防大学遴选一名军事评论专家,军事才能过硬的李莉当仁不让的成为了首选之人。

李莉不负众望,为了每周一次的战术分析,她做足了准备,光是逐字稿都得写好几张纸,而成果就是面对电视镜头她也是毫不胆怯,各种数据信手拈来,因为她专业知识过硬、形象也十分出众,“火箭军女神”的称号便由此传开。

在当时,军事科研的研究可以说是“男性的主场”,然而外表柔美的李莉却不服输。不管是科研所还是一线团队都有她的身影,一遍又一遍地查找资料,研究整理,日积月累的汇集知识,使她可以驾轻就熟的介绍对中外的上百种武器在作战中所运用到的原则,这为她进行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她还参加了军事学博士的考试,成功的成为了国防大学战略后勤组织指挥专业的博士生。

这也印证了李莉曾说过的,她的一生都在转型,几年的时光,她先后实现了了从作战模拟向科技装备,由科技装备又向战略后勤的一系类转变,而每一次的“变身”都向我们表现出了卓越的功绩,甚至被她的学员誉为“三尺讲台上的多面手”。

李莉

而李莉的名字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她开始在“海峡两岸”、“防务新观察”、“军事科技”、“周末开讲”等众多电视节目中奔波,将新鲜出炉的观点传播给每一个军迷。对待我国军事新科技,她积极科普,但又不过分夸张,比如在介绍歼-20战斗机的一些特性时,从此全国人民知道了,我国在尖端武器领域的相关成就;在对待他国走向,她则运用多年案例分析经验,得出正确结论,比如美国轰炸机曾在南海盘旋,李莉立即指出了美军的下一步动作,美国人还以为情报泄露了,便没有在进一步实施新的动作。

纵观过去二十年,李莉在各类节目中陪伴了整整一代人,守在电视前观看李莉分析国际形势、指点军事迷津,也成了各大军事爱好者的共同兴趣之一,这个外表庄严的中国女军人,用逻辑清晰而又妙趣横生的语言,向大众传递着每一个重要信息,也激起了越来越多国人的爱国情。2018年李莉已经退伍,但关注国防建设、传播国防知识仍是她的日常,每年都要给研发大型火箭发动机的单位上几次课,正如她所言“退休并不是退场”,李莉将前半生献给了祖国的军队,希望她人生的后半场也同样精彩。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