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则人聚产兴 优则近悦远
发布时间: 2023-07-11

梅州坚持制造业当家,吸引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群。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梅州市政务服务中心设有企业开办综合服务区主题集成服务窗口。梅纪宣供图

春日梅州,招商引资春潮涌。

继全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后,梅州再次高规格召开全市会议——为期半天的招商引资暨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大会。会议主题有二,一是招商引资,二是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招商引资和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是梅州高质量发展、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重要板块,亦是梅州高质量发展必须补齐的短板之一。

从大会的主题来看,梅州方向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人人抓招商、人人优环境、人人转作风”的浓厚氛围。

从大会的部署来看,梅州路径清晰: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紧抓招商第一要事、优化环境第一竞争力。

展开全文

变招商为“找商”,从等商到“请商”,让营商变“赢商”,梅州正在进行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的探索,着力在招商引资中实现“人聚产兴”,在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中实现“近悦远来”。●南方日报记者 梁时禹 黄培强 罗蔚然

招商引资

新签合同项目计划投资额550亿元以上

梅州有多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从各个县(市、区)委书记的2023年行程表中,便能窥出一二。

1月15日,五华县委书记朱少辉率队到广州番禺区开展招商考察活动。

2月12日,梅县区委书记温助民率队到韶关市开展招商考察活动。

2月20日至21日,平远县委书记廖茂忠率队赴东莞、深圳开展招商活动。

新年伊始,梅州市各县(市、区)“一把手”纷纷率队出征,到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地开展招商工作,吹响了“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冲锋号。

事实充分证明,招商引资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是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要想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招商引资工作是关键一环。大力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及项目,加快梅州苏区高质量发展,早已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

2022年8月,梅州成立6支市级招商队伍,瞄准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海西经济区进行发力,按照各个区域的招商目标任务相同,招商引资方向不同的原则推进。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全省上下掀起高质量发展比学赶超的热潮中,梅州何以争创招商佳绩?唯有明确自身优势,选准招商方向,方能实现新突破。

“《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印发,为梅州送来了苏区融湾的政策东风。这是梅州最大的利好,也是招商引资最大的优势。”梅州市商务局局长李敏说。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审时度势、开足马力、火力全开,梅州凝聚起“开局即决战、起跑就冲刺”的共识,确定了方向明确、路径清晰的招商工作计划。

“要不断学习,吃透用好苏区融湾先行政策,促进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户梅州;要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扶持方向,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食品工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产业招商,支持现有企业做强做大。”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强调,要把牢把稳招商方向,力争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围绕引进项目计划投资55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以上的年度目标任务,以更大的魄力和力度,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会议上,梅州再次立下军令状,梅州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驻外招商队签订招商引资承诺书,以“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感,挂图作战,推动招商工作再上新台阶。

按照目标,2023年梅州计划引进工业项目计划投资额395亿元以上、完成实际投入资金79亿元以上,超亿元工业项目60个以上,超10亿元工业项目8个以上;引进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产业项目计划投资额155亿元以上、完成实际投入资金31亿元以上。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从去年成立6支市级驻外招商队,到党委政府“一把手”主动率队招商,再到大会上签订承诺书,放眼梅州,“人人关心招商、事事聚焦项目”的浓厚氛围已然形成。

营商赢商

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1月,丰顺县成功签约电子电声智慧产业聚集园、华达兴精密元件2个项目,计划投资14.5亿元。”在丰顺县招商和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哲看来,2023年该县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

营商方能“赢商”。良好的营商环境,必定可以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发展沃土,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深谙于此,梅州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以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2022年,梅州出台《梅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树立用户思维、发展思维、产出思维,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与之对应,梅州建立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首批3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为营商环境“挑刺”“献策”,着力发挥社会力量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监督作用,进一步畅通信息收集和监督投诉渠道,推动梅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而这,还远远不够。

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分为三档,梅州位列第三档。这无疑给梅州敲响一个警钟。

梅州市两会期间,梅州市政协委员,梅州市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罗志东经过调研形成《关于梅州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下称《建议》)。其中,营商环境内容占了总字数的三分之一。

《建议》基于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梅州的营商环境总体令企业满意,在办事方式、审批效率、政策满意度等方面,企业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在政务公开、审批环节等方面可再进一步优化。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梅州要从何处入手?实干、过硬的作风必不可少。

举全市之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梅州提出到2023年,政务服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登记财产等短板指标实现突破提升,其余指标达到或接近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地区水平,跟上省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步伐。

目标既定,如何为之是关键,关键在真抓实干,关键靠过硬作风。

有责必担、有言必行、有求必应、有访必接、有难必破、有先必争,就决定着梅州上下决不能躺平,甘于平庸,不思进取。

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梅州强调“新”的理念,落实“严”的举措,以思想破冰、改革破题推动发展破局,勤练内功优服务,提升效能促发展。这与梅州持续贯彻落实的“全面激发内生动力”有着不谋而合之处。

当前,梅州振兴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举全市之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努力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梅州实践。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加强作风建设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

辅牙相倚,抛开作风建设谈优化营商环境,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顾埋头优化营商环境不谈招商,亦非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所在。

集中整治企业反映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形成奋起直追、竞标争先的新风正气,努力打造“零投诉”机关和“无信访”单位,梅州以干部作风“大转变”、机关效能“大提升”、推动发展环境“大优化”、工作任务“大落实”。

“增强服务意识,对企业、群众提出的诉求事项,少说不好办,多想怎么办,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梅州市发改局局长吴特宏用“人人都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人人有责”概括转作风优服务的目标与思路。

以商引商

“两条腿”走路做强做优产业生态圈

招商引资关乎方方面面,需要真抓实干,需要出实招、用实策。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梅州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练好外功,出台招商引资政策、完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来梅投资、在梅投产;另一方面修好内功,加强自身产业链建设,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吸引企业前来投资,促使企业间产生“耦合效应”。

坚持制造业当家,梅州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加快补足关键短板、强化薄弱环节,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区域间高度协同化,通过产业链、产业集群吸引企业。

2月27日,梅州大埔县在县城工业园区举行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动工仪式。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进行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的研发、生产,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便携式通讯及电子产品等众多行业领域。

目前,梅州基本形成了“铜材—电子电路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终端产品”“铜材—锂电铜箔—锂电池”两个方向的产业链。该项目的进驻,将补齐梅州铜箔产业的下游应用,为梅州打造铜箔产业集群再增砝码。

梅州各园区相继出台招商引资激励办法实施细则,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邀请企业前来发展,加快园区产业建设。

2022年初,《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广梅园)招商引资激励办法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发布后,园区掀起了新一轮的招商热潮。当年8月28日,广东蓬盛味业有限公司便正式落地广梅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