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平碰到最荒诞不经的事情是什么?荒诞文学的社会意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你生平碰到最荒诞不经的事情是什么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最崇拜的一个数学老师,当时是他我的班主任。

他虽然是个民办教师,但业务很强,初中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样样精通,当时是文革时期,这样的教师在农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是我崇拜他的原因之一。

但他由于脾气个性固执武断,倔不拉沓,在学校人际关系不大好。特别是年年与奖金挂钩的教师评奖基本与他无缘,而那些业务不行的却年年评先进,我打心里常常为他抱不平。

正是我崇拜的这个老师,做了一件极为荒诞的事,却影响了我的一生!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星期天,有人在村边生产队的苇子地小道上,用镰刀之类抠出“xxx大王八”——这个“xxx”正是这个老师的名字。

由于这片苇地离我家不远,这里又是我出村的必经之路,当星期一刻,我就感到了他那不一样的眼神儿——但我当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把一天的课都包了下来————第一节课他讲:“昨天在村边苇子地小路上,是谁写的骂我的话?我留给你一节课的功夫,你最好是自己给我道歉,就没事了,不然我会给你好瞧的!”可是当时全班50来个学生,他至始至终只是愤怒的盯着我自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就是你天天在这里进进出出,不要认为我不知道!你学习再好对我'老师老师'的再甜也是假的!我已经看清你是什么人了!”说完,教室门一摔就出去了。满屋子的愤怒的眼睛盯向我,开始有骂骂咧咧的,到后来就有人直接围上来谩骂——由于事发突然,我稀里糊涂就成了靶子。从第二堂课,在这个我崇拜的班主任的带领下,他先是说“给了你机会了,但你死不改悔,就怪不得我了!”然后他就慷慨激昂义愤填膺扯高气昂含沙射影字字如箭不点名的进行了批判,整整一天,一个班除我以外所有的学生都用文革特有的近乎谩骂的方式,不容分辨的折腾了一整天!我的委屈无助无地自容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一下体会的淋漓至尽!

从此我活泼开朗的性格没有了,恐惧易怒多疑失眠健忘叛逆头疼……紧接着就是一场连赤脚医生都看不懂的大病。后来的学习再也没有原来的成绩了。

可惜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心理健康也没有心理医生,我后来走上社会,几乎用了一生到如今近60岁的人了,也没有完全走出这个阴影!

这个老师后来离开了教育岗位,再后来因为宅基纠纷打输官司喝农药自尽了。他当年虽然伤害了我,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但我对他产生不出一点恨意,只有同情。

这件亲身经历的荒诞事影响到现在,但我从没有提及公开过。今天讲述出来,是为了提醒那些武断的人,你这样的行为,只能屈了好人笑啥贼!另外我也想彻底放下这个包袱,让自己的伤疤彻底治愈。

愿人间没有猜忌,愿今后的孩子们都心中充满阳光!

荒诞文学的社会意义

最早的荒诞艺术来源于西方。它是用离奇的故事来讽刺现实社会的艺术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开始思索,探讨人类社会的生存问题,人们发现,旧日的信仰坍塌了,以往的希望、理想灰飞烟灭。现实世界变得捉摸不透,社会让人心神不安。

从战争过来的人们,开始痛苦的反思,他们开始对传统价值观念和现实社会中的秩序产生了否定的态度。在这新的信仰没有找到时候,这种思想,精神上的无限空虚,虚无反映到文学艺术上时,就逐步形成了一个“没有意义,荒诞,无用的主题”。

在这个探索思考过程中,人们发现,人类所处的现实社会以及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充满荒诞的,人们把这种荒诞用艺术形式来表现,这才产生了荒诞派艺术。荒诞起初是在戏剧方面体现,到后来逐渐扩散到文学艺术各个方面。

荒诞派文学,可以说是西方二十世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它采用极其荒诞的艺术表现手法,戏剧性地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

比如卡夫卡小说《变形记》,它里面的人变大甲虫,情节极其荒诞,体现了一种十分大胆的想象。小说《等待戈多》《秃头歌女》,也是把人与现实的关系,演绎出那么荒诞的情节故事。

那么荒诞文学有没有社会意义呢?我想肯定是有的。

虽然荒诞文学不是一种主流文学现象,但它却能以悲剧、喜剧、滑稽、丑等混合的形式出现人们面前。荒诞文学可以给予创作者很大,很丰富的想象空间和不受控制的灵感。因此,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荒诞文学还是具有一是生命力的。

荒诞文学所体现的讽刺味道是经常与幽默合在一起的。它通过不确定的时、空和人物来表现作品思想内容,或将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人物抽象化。现实与虚幻相互交替在一起,起到了突出思想主题的效果。

荒诞文学带给广大读者很强的夸张的,虚构的和可笑的艺术效果,把一定的艺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巧妙结合起来。荒诞文学就其社会意义而言,它可以较好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社会危害,揭示了资本主义人性的扭曲的本质,把资产阶级腐朽的,荒唐的现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荒诞文学的审美意义

荒诞派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成就主要体现于荒诞派戏剧。

1880年左右,由西方现代主义运动开启的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来的共同思想倾向为:“世界“是荒诞的,是对人的折磨,人总是处在不安、焦虑、痛苦和绝望中……

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对世界、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理解,与传统作家有很大的不同,而研究现代主义文学,常常需要追溯到现代西方哲学。

叔本华(1788——1860)、尼采(1844——1900)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对柏格森(1859——1941)的生命哲学和萨特(1905——1980)的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巨大,本格森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他反理性主义的直觉论。本格森不仅是哲学家,在数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等方面都很有成就,1928年,“因丰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及表达的卓越技巧”获诺贝尔文学奖。萨特存在主义理论的核心则是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

我在读到以上理论时做过一个旁批:叔本华,悲观;萨特,悲观;1788——1980,悲观。

(叔本华)

(尼采)

另外,弗洛伊德(1856——1939)的精神分析学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甚至武断地认为,鲁迅一生被弗洛伊德笼罩,对狂人、阿Q、祥林嫂、孔乙己……作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一些现代派作家偏激地认为,继续用现实主义方法写作是犯了时代性的错误。

愚以为,作为西方现代文学后期的后现代文学,比现代主义文学更加悲观,现代主义无论怎样反传统,作家是有着理想化标准的,后现代文学则只剩下理想化破灭的无序与无价值。

荒诞派戏剧出现于二战后不久,完全背离了传统戏剧的规律,代表作有《秃头歌女》、《等待戈多》等。

荒诞派戏剧最初被称为“反戏剧”、“先锋戏剧”,“荒诞”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荒谬可笑,荒诞派代表作家、《秃头歌女》作者尤奈斯库指出:“荒诞是指缺乏意义,和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先验的根源隔绝之后,人就不知所措,他的一切行为就变得没有意义,荒诞而无用。”

理解荒诞派戏剧,有一个比较通俗简易的切入口,那就是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但周星驰无厘头电影较之荒诞派戏剧更具备当代性和先锋性,这是另一个命题,在此不展开。

加缪认为,现实缺乏理性,非常混乱,人已经成为“局外人”,要像传统文学一样对于世界有着系统的认识已经没有可能,人类找不到归宿与意义,茫然不知所措。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是荒诞派戏剧的全盛期,1982年,尤奈斯库已经坦然承认,“我们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现在不太清楚应该怎样走下去”。

文学艺术就是这样,曾经的先锋总是成为传统与陈旧甚至陈腐,所以我有专文论述“现代主义已是文物”。

荒诞派文学较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