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版图为什么没有被继承下来明朝丢掉了多少土地?蒙古四大汗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元朝的版图为什么没有被继承下来明朝丢掉了多少土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几个概念首先要搞清楚,不要糊里糊涂。

元朝其实只是忽必烈建立的帝国,疆域大概是今天的包括外蒙古的中国,同蒙古帝国不是一回事。

蒙古帝国是元朝和四大汗国的统称: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

而元朝虽然自称疆域1372万平方公里,实际上真正比明朝多出又完全控制的,只有外蒙古100多万平方公里而已。

就西藏来说

大明没有实际上控制,但元朝也没有。

1247年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与来自西藏的藏传佛教代表萨迦派首领萨迦班智达在甘肃凉州举行“凉州会盟”,双方商议了一封致西藏各地僧俗地方势力的公开信,劝他们归顺蒙古汗国。西藏的统治者由于自身利益几乎没有受到损失,并且还能继续当自己地头蛇,权衡利弊之后,表示愿意归顺蒙古。此后,元朝先后三次在西藏地方进行人口普查、建立驿站、设置万户,将西藏地方完全纳入中央政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中。

虽然是纳入,但西藏管理权其实还是在这些地头蛇手中,中央政府难以实际控制西藏地方。

就西域来说

谁都知道,新疆在当年主要是察合台汗国的地盘。察合台汗国长期同忽必烈敌对,甚至互相攻打。所以,新疆并不在忽必烈的控制下。

就东北来说

蒙古对东北的大规模征伐,实际上仅限于辽水东西之地以及女真人蒲鲜万奴建立的东夏国。至于东北地区中北部的大片地区,基本是由东道诸王征伐并控制的。

当时东北的西部和南部有着大量的草场,所有一些蒙古部落迁居这里游牧,形成自己的力量。

成吉思汗诸弟的封地都调整到蒙古高原的东部,称为左手诸王或东道诸王。其中铁木哥斡赤斤的封地位于今大兴安岭西麓、海拉尔河以南到哈拉哈河流域的大片地区。

窝阔台时期,铁木哥斡赤斤向辽东和大兴安岭以东扩张势力。

东道诸王是实际上的军阀,历史上多次反中央作战。

比如1287年四月,东北宗王乃颜与胜纳合儿、哈丹(哈赤温后王)、失都儿(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王)、也不干(成吉思汗庶子阔列坚后王)等宗王起兵反元。

蒙古的辽阳行省实际管辖的地域不大,大部分地区是东道诸王以及蒙古五大部落控制。

也就是说,蒙古对于东北的控制力并不强。

蒙古辽阳行省,完全掌控地方控制权的其实只有东北中南部一些地区,其他地方不是藩王控制,就是类似于明朝一样的对女真人形式上管理。

台湾

元朝对于台湾并没有实际上的控制,完全控制的只有澎湖。

台湾是大明时期,才被真正完全控制。

主要是蒙古人的航海技术差劲,认为当时的不毛之地台湾没什么意义。

这样一看,蒙古人控制的地盘并不比大明超出多少。

唯一完全控制的只有外蒙古的高原了,因为这是蒙古人起家的地方。

蒙古四大汗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蒙古人的扩张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影响重大。一方面,蒙古人的扩张不仅对被征服区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另一方面,在蒙古人的扩张刺激下,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也因蒙古人的征服而显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在蒙古人在被征服区域建立起的四大汗国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描绘蒙古人征伐的画作)

蒙古第一代大汗铁木真逝世的消息虽然在蒙古上层内部产生了不小的震动,但并未影响到其一手创造的庞大的蒙古战争机器的运转。原来,在其逝世之前,其便为了帝国不因其突然的撒手人寰而出现动荡,而对内部的“人事安排”进行了大致的规划,这便是将帝国所征服的区域在血亲和功臣中进行分封与赏赐。

(征伐西夏途中的成吉思汗及其部下)

但这种分封与赏赐又是具有一定差别的,于是在众多的帝国遗产继承者中,脱颖而出了四股最具代表性的势力,他们分别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所管辖的西伯利亚南部与今天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区域(金帐汗国);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所统辖的中亚地区及今天中国的新疆地区(窝阔台与察合台汗国);以及根据蒙古人“幼子守产”习惯而得到蒙古本土统辖权的小儿子拖雷部势力。当然还有成吉思汗的弟弟们所统辖的北亚一部分地区(被称为东道诸王,但其实力同成吉思汗几个儿子相比则相形见绌)。

到后来拖雷之子旭烈兀西征后,其也在被其攻灭的阿拉伯帝国废墟之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伊利汗国)。至此,“蒙古世界帝国”的势力范围基本被确立。其同成吉思汗前三子所建立起的王国也被并称为蒙古四大汗国。那么,由成吉思汗后代所建立起的这四个汗国关系如何呢?

分道扬镳的“草原之子”们

四大汗国的继承者虽然都以成吉思汗后裔而自居,又在一些交往中不断强调同为“蒙古族人”的身份认同。但是也正如英格兰那句古老的名言所述——“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永远的敌人。而只有永远的利益。”随着四大汗国所统辖区域内不同的人文风土情况与蒙古族人同地方土著相比在人数上所占的劣势(以及自身文化方面几乎毫无基础可言),当地蒙古族人逐渐被地方土著所同化(如立国中亚和西亚的蒙古汗国统治者多信奉了伊斯兰教),四大汗国也逐渐走上了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

汗位争夺引发汗国间关系重构

四大汗国虽然独立发展的倾向愈发的明显,但显然,其还是拥有共同点的。这便是表示对于“宗主国”(即托雷的儿子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的效忠。但俗话说,皇帝年年有,今年落我家。“宗主”也因其无上的权威(至少是形式上的)而受到了各方势力的觊觎。如成吉思汗逝世之前便有意将汗位交给二子窝阔台,然而军权大部分却是掌握在四子拖雷手中的。因此汗位交接一度笼罩在剑拔弩张的气氛当中。

然而拖雷为了内部的团结选择了拥护自己的哥哥,所以窝阔台也就如愿以偿,并许诺其死后将汗位交还给拖雷一系。当然结果显而易见,窝阔台的儿子并无意让权,因此在内部引起了不小的争执,在其子死后,拖雷的大儿子蒙哥凭借着大量的支持者成功将汗位夺回,并对窝阔台一系进行打压。而这种打压显然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双方的隔阂,并为窝阔台汗国日后同察合台汗国走在一起并遭其吞并埋下了伏笔。

而术赤后代所建立的金帐汗国与后来由旭烈兀所建立的伊儿汗国则在这些腥风血雨的帝国内讧中选择了“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态度,帝国的分离倾向也愈发的明显。

四大汗国的覆灭

四大汗国在逐渐走上各自发展的道路后,在其各自所控制区域居于少数的蒙古人显然要更多倚重于当地人以进行统治,这便也给地方势力趁机重新崛起创造了机会。很快,14世纪中期西亚崛起的一股突厥人势力发动了对伊儿汗国的颠覆战争,并取得了胜利,不久其便横扫整个伊朗高原,并将察合台与窝阔台汗国的故地也收入了囊中,建立起了庞大的帖木儿帝国。

(蒙古人在西亚扩张)

处于斯拉夫人居住区域的金帐汗国也未能逃离崩溃的命运。在其治下的莫斯科大公凭借着金帐汗的支持不断扩充自己势力,为其最终领导整个东斯拉夫人(主要是后来的俄罗斯人)文明区脱离蒙古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5、16世纪之交,金帐汗国的马麦汗再一次联合立陶宛公国等反莫斯科势力,试图进攻莫斯科,结果因配合不力不得不狼狈撤退,从此再未对莫斯科公国发动过大型的进攻,莫斯科公国也终究获得了独立,并逐渐吞并了蒙古人在斯拉夫地区的残余势力所控制的区域,向大国崛起的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蒙古人勇武的血性,在俄罗斯人身上也得到了继承与延续)

参考文献:

杉山正明《蒙古帝国的兴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中华书局

元朝疆土为何没被明朝全部吞下

元朝疆土为何没被明朝全部吞下

明朝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