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而孟子却说他“作《春秋》”,孔子的做法对中国学术有何影响?孔子“述而不作”对儒家有何影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而孟子却说他“作《春秋》”,孔子的做法对中国学术有何影响

谢谢邀请。

关于孔子“述而不作“的意思不在再赘述。

一,孔子自称“述而不作“。我认为主要三层意思。(一)是对古代圣贤理论的崇拜。(二)是对创新的谨慎态度。(三)是表示自己的谦虚。总之,孔子在观念上把传统视为绝对权威,“述而不作”是孔子对先圣之道的基本态度,在他思想体中居于至为重要的位置。

二,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而孟子说他作“春秋“并不矛盾。为什么?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的的编年史加以修定,成为儒家的典籍之一,这其中虽然是只“述”,但在孔子对史料的取舍之中,以及用语上已隐进了自已的观点,代表了自己的思想。孔子修定的“六经“《诗》《书》《礼》《乐》《易》同《春秋》一样,在传述的过程中,所贯串的是儒家思想,孔子说“述而不作”,实际上是“以述代作,寓作于述”。所以,孟子说孔子作《春秋》是正确的,也说明亚圣孟子对圣人孔子的崇拜。

三,“述而不作”对后世学术的影响

孔子“述而不作”在后世的学术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述而不作”的经学思维方使经学成为传统学术的主宰,并产生了笺注因袭的传统。

“述而不作”成为后世编史的重要原则,因此才保证了文脉的连续,精神一贯和历史资料的不断积累,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华文化就得益于这一传统。

就今天而言,我们编修《方志》还是以“述而不作”作为重要原则。

孔子“述而不作”对儒家有何影响

历史上曾经几度有人质疑过孔子,批判过孔子。我记忆犹新的是七十年代初“批林批孔“运动。从此,我也对孔子怀有质疑之心,他不配为“万世师表”之称号。可以从他的思想,言论中去细究。最有说服力的也是可以颠覆对孔子尊称的有力证据,就是马王堆的孔子遗言文物出土。暴露了孔子的“庐山真面目”。

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思想深深融入儒家思想之中,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导致了人的创新能力无法得以很好地发掘,培养,禁锢了人的天性,不敢有个人独特见解和思想,抑制了创新思维,难怪中国自古至今,原创能力非常低!古代几千年几乎没有科技史,在社会人文领域也几乎出不了杰作和杰出人才,直至今天,可以说,中国人的科技原创力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是吗?科技原创发明,中国有多少?

所以,必须摒弃儒家思想的毒害了,不要再迷信崇拜孔子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