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先生是国民党有名的“文胆”,你对他有何评价?大明第一战将徐达的死因是什么他去世后子女结局如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陈布雷先生是国民党有名的“文胆”,你对他有何评价

1948年11月14日的晚上,南京“总统府”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并且吵成一团,一帮军政大员围绕着要不要给陈布雷举行“国葬”正争论不休。作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和“中常会”代理秘书长,号称蒋氏“文胆”的陈布雷,前日自杀的消息已经传遍南京城,引起轩然大波,如何处理后事和定调子,成为当务之急,而就在这次会议上,老蒋却勃然大怒发了疯!

原侍从室少将机要秘书、老蒋“十四位核心幕僚”之一的徐复观,曾经参加了这次会议,根据他的回忆,当时关于陈布雷自杀的原因,坊间议论纷纷,各种揣测都有,所以才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如何应对。会场上两派争执不下,一拨认为陈布雷乃蒋氏多年贴身之高级幕僚,劳苦功高,丧事应该隆重,甚至可以举行国葬,另一拨觉得陈毕竟是自杀,大办丧事会有负面影响。

两拨人达不成一致,最终当然只能由老蒋裁决,结果老蒋的态度却出人意料,当场大发雷霆:“现在很多人讲四大家族有很多财产,连陈布雷居然也这么讲,他要我和宋家拿出几亿美元作军费,我们几家哪里有钱!宋子文开始办中央银行只有几百银元,后来再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要宋美龄出钱,她哪来的钱”?

(徐复观)

老蒋越说越是情绪败坏,继而破口大骂陈布雷,整整骂了两个小时,在座的这些人大气也不敢吭一声,所谓举行国葬一事也无人再提。事后有人问徐复观,当时小蒋是否在场持什么态度?回答是:“只是一言未发,呆若木鸡”,因为陈布雷的自杀,跟所谓的“币制改革”很有关系,在上海打虎碰个头破血流的小蒋,完全处于懵圈状态。

1948年夏天经济管制令和金圆券出台以后,陈布雷就动员徐复观等人,把办报纸和办刊物的经费都拿出来换成金圆券,徐复观不同意,说应该看看情况再说,陈布雷很是激动地说:“复观兄,我们不拥护国策,谁拥护国策?金圆券完了,我们也就完了,还办什么刊物”?徐复观架不住他的规劝,只好照办。

(一文一武的两陈)

不仅如此,陈布雷还带头把夫人这些年积攒下来的10多两黄金也拿了出来,主动兑换成为金圆券,这10多两黄金在当时不算小钱,然而对于老蒋身边的亲信幕僚、曾经的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来说,又确实不值一提,也足以说明陈布雷还是比较清廉的。结果怎么样呢?没用上几个月,币制改革彻底失败,金圆券成为一堆废纸。

所以金圆券的崩溃,让自尊心极强的陈布雷感觉非常对不起老友和部下,甚至对不起自己的家里人,心情极度压抑。而经济上的崩溃,也使前线作战的情况雪上加霜,蒋军官兵手中的金圆券什么东西也买不来,那就只能强征强抢,更加遭到老百姓唾弃和抛弃,因此,一些高级将领私下议论,“四大家族”应该至少拿出四到五亿美元来,作为军费应急。

这样的传言陈布雷听进去了,并且还认了真,也切身体会到金圆券崩溃带来的严重后果,因为徐复观的刊物都不得不停办了,于是私下里面蒋,以绝对忠诚之心劝谏,让老蒋动员四大家族出资应急。老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中,有关于这一段的描写,其实不完全是空穴来风,面对内忧外困的局面,一介文人陈布雷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办法,在经济上提出建议是非常可能的。

在此之前的21年时间里(陈布雷1927年从蒋),老蒋对陈布雷是很尊重的,平日里一口一个“布雷先生”,当然,陈布雷对老蒋也是绝对服从的。现在风雨飘摇之际,本就气急败坏的老蒋哪里听得进如此逆耳之言,几番争吵过后,登时大怒,挥手打了陈布雷一记耳光(此事查无实据),不过“娘希屁”等等肯定是骂不绝耳了,总之,双方不欢而散。

陈布雷20多年来位极人臣,多少军政大员们无不尊重有加,而且也一直很受老蒋的礼遇,早已经不再是一个穷酸文人了,面子是很大的,现在突遭凌辱,实在无法接受。再加上愧对家人朋友、对“党国”形势悲观绝望,因此回家以后愈发想不开,终于走了绝路,以一把安眠药了却残生,年58岁。

陈布雷自杀身亡,原因其实复杂的很,“话不投机遭蒋凌辱”只是其中之一,从蒋20余年,他必然也了解老蒋的性格和当时所处的境况,他曾经比喻过自己是“嫁人的女子,难违夫子”,也就是很有从一而终的愚忠思想,既然如此,被主子在暴怒之下羞辱一番,笔者以为,尚不致寻短见。

留下的遗书有云:“今春以来,目睹耳闻,饱受刺激,入夏秋后,病象日增,神经极度衰弱”,那么身体不好、局势绝望、老蒋又气急败坏,这些都是促使陈布雷走上绝路的原因,同时他一定也感觉到了“百无一用是书生”。某种意义上,所谓“文胆”只是锦上添花的人物,所以才有了老蒋在多次重要讲话中的一些精句,多为陈布雷所捉刀,然而这些东西对于解决军事和政治大问题,实在作用有限。

西柏坡就不需要什么“文胆”,伟人的每一篇大论都是自己的手笔,哪一篇不是气势恢弘?而其身后,则是几百万正取得节节胜利的人民军队,以及忠心拥护的数亿民众,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仅仅是靠几篇文章。

1948年11月14日的会议结束后,尽管南京政府定了调子,极力掩饰陈布雷自杀的真相,把自杀说成是“感激轻生,以死报国”,但实在是有气无力。陈布雷死后不到三个月,1949年2月初,老蒋的“帝师”级人物、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也在广州自杀身亡,这两位“党国元老”都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离世,已经充分说明了蒋家王朝的日薄西山和气数已尽。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才华横溢的陈布雷也是个殉葬品,一个时代的悲剧人物。

大明第一战将徐达的死因是什么他去世后子女结局如何

朱元璋的确很残忍,但不能什么屎盆子都往老朱头上扣。徐达是朱元璋的好兄弟,也是朱元璋手下最得力的干将。

当初平定陈友谅以后,北上赶跑大元朝的就是徐达所带领的军队。可以说,是徐达为大明朝夺取了北方的半壁江山。

这样的人,朱元璋说什么也不会下手的。毕竟大明朝建立以后,徐达手里并没有兵权,而且年事已高,对朱元璋和老朱家的天下,没有多少影响。

所以认为朱元璋毒死徐达,这件事不靠谱。徐达属于年纪大了自然去世,跟朱元璋没有半毛钱关系。至于说用烧鹅害过敏的徐达,那就更是不靠谱的传说了。

言归正传,徐达这辈子有4个儿子和3个女儿。除了第三子徐添福早逝外,其他6个孩子都活到了成年。

徐达活到成年的3个儿子分别是:徐辉祖、徐膺绪和徐增寿。

徐达的3个女儿分别是:长女徐皇后,嫁给了朱棣。次女徐王妃,嫁给了代王朱桂。三女徐王妃,嫁给了安王朱楹。

一、徐达的3个儿子,分别处于3种不同的境况中。

朱元璋去世以后,是他的孙子朱允炆登基做皇帝。这个小皇帝一上台就要拿他的那些叔叔们开刀,打算削藩,因此引起了一大批叔叔们的反感。

其中比较有实力的燕王朱棣,果断起兵反抗。这就是靖难之役爆发的根源,在靖难之役中,徐达的3个儿子,分别站在了不同角度。

  • 1、徐辉祖坚定地支持朱允炆。

徐辉祖是徐达的长子,也是徐达爵位的继承人。早在洪武二十一年,徐辉祖就承袭了魏国公的爵位。

朱允炆称帝后,朱棣假惺惺地派遣自己的三个儿子前来京城。不少人建议朱允炆扣留他们仨,可是作为舅舅的徐增寿,却建议朱允炆放了他们。

这个时候他们的大舅舅徐辉祖表态,坚决要扣留他们,而且亲自派人去追捕,虽说没追上,但是也因为这件事,徐辉祖得到了建文帝的信任。

等到朱棣起兵以后,徐辉祖带领3万大军,负责掩护李景隆的南军撤退,最终保住了南军的主要力量。

建文四年,徐辉祖负责北上,在宿州齐眉山击败了朱棣的军队,并且斩杀了燕军大将李斌。迫使燕军节节败退。

可惜这个时候有人进谗言,认为徐辉祖是朱棣的大舅哥,所以不会尽全力剿灭朱棣。因此朱允炆就把徐辉祖给调回来了。

徐辉祖被调回,导致燕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