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群众面对面 美好生活同缔
发布时间: 2023-07-11

切实履行共性议题指导责任

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2022年,省政协将“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为“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共性议题之一。全省各级政协认真谋划、科学统筹,承办单位积极担当、用心用情,工作取得了较好实效。省政协社法委作为联系指导单位,认真履行指导责任,推动工作走深走实。

加强联系和沟通,加大跟踪督办力度,深入实地调研、指导,引导各地聚焦群众真正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与省、市相关部门协商讨论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措施等。

据不完全统计,市县政协已开展该议题协商活动336次,参与的各级政协委员近2400名,形成综合报告8篇、调研报告55篇、社情民意信息40篇、提案6件,收集民生问题552个,推动解决279个。

下一步,将推动把共性议题纳入基层“共同缔造”项目库,密切联系界别群众,选树一批典型,推动工作走深走实。

引领省市县政协委员联动

十堰市政协

推动委员下沉全覆盖,2044名省市县政协委员到住地政协和包联村、社区报到,组织引导群众参与共同缔造。

住郧阳区杨溪铺镇市政协委员朱瑾艳,亮明委员身份、发挥委员作用,依托油橄榄交流中心,吸引43名省市区政协委员、3100多名社会人士公益消费助农,打造油橄榄产业链,9个村、879户群众踊跃加入,以“租金+薪金+股金+公益金+奖金”模式种植油橄榄4100多亩,带动群众、村集体经济增收。

整合“协商在一线”乡村、社区民意恳谈会平台,搭建380多个基层协商议事平台、社情民意联络站,与村、社区居民协商理事会等相衔接,共建基层协商阵地。同时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事,分层分类召开民意恳谈会380余场次,助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960多个。

凝心聚力共协商

武汉市洪山区政协

做到“三个坚持”,把方向、强保障。坚持党的领导,形成“党委领导、政协指导、街道牵头、委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联系指导,确立“区政协领导联系指导、专委会协调推进、街乡党工委组织保障、召集人联络员执行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完善制度,组织69名市政协委员、252名区政协委员全覆盖下沉到181个社区,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相互赋能。

发挥“三个作用”,搭平台、添活力。注重“沟通联系”,发挥基层群众主体作用;注重“上下联动”,发挥政协委员骨干作用;注重“示范带动”,发挥协商阵地基础作用。

聚焦“三个推动”,接地气、提效能。协商议题“大家定”,推动“大家谋”;协商目标“为大家”,推动“大家干”;协商成果“大家享”,推动“大家管”。

展开全文

汇聚界别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

黄石市政协

强化行动导向力。确立“百场示范协商,汇聚界别力量,共创美好生活”主题,将三级委员全部编组下沉到乡镇(街道)、社区和农村,建立264个基层协商平台,集中力量打造24个市县级行动示范点。

强化行动组织力。将政协协商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群众“点菜”和委员“端菜”、专家的“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专”结合起来,组建经济、科技、农业等10个专家服务团,为基层协商平台提供专业服务。

强化行动保障力。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协商制度体系、成果转化体系。

强化行动号召力。注重激发委员履职动能,把委员参与行动情况纳入履职档案;注重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推进实施一批群众热心期盼的民生项目;注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形成浓厚氛围。

坚持“四个注重”推动工作走深做实

荆门市政协

注重顶层设计,夯实工作基础。出台《荆门市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实施方案》,在社区、农村、企业等基层场所,建立了27家区域型(综合)和界别型委员工作室,将“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纳入履职积分内容。

注重目标引导,明确量化指标。去年以来,全市“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40多个。

注重示范引领,加强整体联动。构建起政协搭台、各方唱戏、上下联动、条块协同的一线协商体系。

注重结果导向,强化跟踪问效。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根本目的,坚持盯着问题议、聚焦效果谋,扎实做好协商“后半篇文章”,让协商结果切实变成实际效果,真正回应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常态化推进一线协商

襄阳市襄州区政协

不断完善协商工作机制、优化协商格局、扩大协商参与面,创新“协商在田间地头”“协商在农家小院”等形式。2022年,襄州区270余名委员共推动解决问题24个,转化社情民意25件。

坚持高位推动,提升“建”的质量。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重视和支持,把一线协商工作纳入区委重点改革任务、纳入全区综合考评、纳入“两办”督查室重点督查内容。

着力优化机制,体现“专”的水平。把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融入一线协商。依托“一线协商”平台,探索实施“委员履职网格化”工作机制。

持续创新实践,彰显“商”的特色。注重解民忧暖民心,在议题选择上,始终按照“党政重视、群众期盼、政协能做”原则,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难题。

深耕“一线” “协商”为民

荆州市沙市区政协

以乡镇街道、农村社区为单元,召开基层协商座谈会议110次,推动了居民小区通道扩建、门禁安装等160多个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强化“引领护航”,确保工作有效推进。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区政协党组成员、主席会议成员全过程指导“一线协商”,各镇(街道)成立专班、明确专人。

精心“搭台建制”,确保行动规范开展。统一搭建平台,建成镇(街道)级平台10个,村(社区)级平台67个。统一协商主体,统一协商程序,为全覆盖推进提供“规范步骤”。

努力“共同缔造”,确保协商为民惠民。全体区政协委员分为18个小组,活跃在67个村(社区),问需于民、决策共谋,示范带动、发展共建,依靠群众、建设共管。

延伸“一线协商”触角

随州市曾都区白云湖社区

创新实行“家常点”做法,构建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协商议事体系,推动“一线协商”向更基层延伸。

打造一线微阵地,把平台建在家门口。充分利用各小区景观凉亭、空闲院落、公服用房等资源,随形就势打造亭下家常点5个、庭院家常点12个、室内家常点10个,实现社区内小区全覆盖,打通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最后一米”。

组织一线微协商,把问题“解”在最基层。通过板凳会、石桌会、庭院会等多种一线协商形式,协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做到小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开展一线微服务,把民心“暖”在心坎上。组织政协委员到家常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惠民服务,带动大家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变“你和我”为“我们”。

文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郑轩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