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窦建德建立大夏国,虎踞河北,为什么能支撑6年?窦建德施行仁义,又有谋臣猛将,为什么还是不能取得天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历史上,窦建德建立大夏国,虎踞河北,为什么能支撑6年

镜中妖最近常看隋末唐初的历史,就不请自来啦~(本篇回答篇幅较长,请各位看官耐心观阅)

在隋末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凡是有些本事的豪杰无不想在这乱世分一杯羹,其中除了后来建立大唐帝国的李氏父子以外,还不乏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乱世枭雄,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建立了大夏国,割据一方的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

窦建德何许人也?他原是河北一农民,但是家里也有些资产,自称是东汉大司空窦融17世孙,辽东宣王窦拓玄孙,当然那时候起事的人都喜欢把自己身世说得显赫点。这个人年轻的时候急公好义言而有信,曾经为邻里乡亲做了不少事,所以深受本地人爱戴;而且他勇武果敢,敢一个人杀死数名抢劫的劫匪,任侠好义的名声远近闻名。于是他年纪轻轻就当了里长,可是不久就因犯法而被迫逃亡,直至隋炀帝大赦才回家。不久他父亲亡故,乡里给他父亲送葬的居然有一千多人,可见他当时的名声和品行都很优秀。后来他又应征入伍,因为勇武被封了二百人长,不久私放了杀县令的同乡,还唆使他在自己熟悉的高鸡泊招兵买马落草为寇静观时变,体现了他的反抗意识和一定的前瞻性。

好名声也给窦建德带来了灾难,当时落草为寇自立山头的张金称、高士达等人四处烧杀劫掠,唯独不去骚扰窦建德家的村子,于是郡县怀疑他和贼寇私通,杀死了窦建德全家,这也逼迫窦建德不得不反,投奔高士达。窦建德有大将风度,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也倾身接物,因此不论是谁家的兵都愿意投靠到窦的帐下,并且愿意为他誓死效忠,这也体现了他的领袖气魄和威信。

随着起义事业的壮大,窦建德的军事指挥才能也越来越突显出来。起义队伍的活动引起了隋朝中央的注意,并且派兵征讨,但是被窦建德使用欲擒故纵的计策击溃。接着隋政府又派名臣杨义臣来围剿,高士达不听从窦建德的建议导致起义军溃败,高士达伏诛,窦却得以逃脱。随后窦建德收编了原来各家起义军的部队,东征西讨,打了不少胜仗,更是用骄兵之计打败了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不少郡县望风而降。而且窦建德对于降将加以礼遇重用,尤其是当地口碑好或者才华出众的,懂得收买人心,可见他的政治手腕。这些因素让他割据河北,名震天下。

随后窦建德定都乐寿自立为王,治下百姓生活倒也过得去,而且他生活简朴,即使当了王了,也不穿着华贵的衣服,不贪图财物美色,相比较同样农民出身的陈胜和刘邦,在突然获得的巨大权利诱惑下,还能保持如此品质尤为难能可贵。

题中问窦建德为何能坚持六年,在当时诸侯割据的状态下,没有哪一方势力有能力立刻统一天下,即使是李渊父子或者鼎盛时期的李密也没有这个实力,而窦建德外交又做的不错,不和较为强大的势力产生直接冲突,采取远交近攻的方式对周边势力进行吞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了后期也是各路诸侯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同时窦建德手下谋臣良将很多,比如后来声名远播夷狄的大将苏定方,窦死后还给李唐政权造成极大威胁的刘黑闼,安内有方的裴矩,谋略过人的凌敬等等。

但是窦建德的缺点也很致命,他容易听信谗言杀害忠良导致无人可用,刚愎自用缺乏政治远见导致重大决策失误,还有为王者绝不该有的妇人之仁譬如没有杀李(徐)世勣,种种因素导致了他最终败在了李世民的手下,成为了李唐天下的一块垫脚石。

不过窦建德作为一个较为出色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在很多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他的所作所为也得到了当地人民的高度认可,为他兴建的窦王庙时至今日依然香火不衰,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他算得上比较杰出了。

窦建德施行仁义,又有谋臣猛将,为什么还是不能取得天下呢

窦建德以普通农民出身,在隋末乱世起兵,纵横天下独霸河北,与李唐、王世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窦建德还有一个李渊和王世充不具备的优势,他打败宇文化及后,打包收编了杨广的班底,用兵强马壮,臣僚充裕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然而,窦建德跨过了大江大海,却翻在小河沟里。汜水关一战,他接连败在年轻后生李世民手下,甚至自己都做了俘虏,大夏基业半途崩殂。

究其原因,窦建德掉进了常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在事业一帆风顺之时,太忘乎所以,丢掉了自己的根,变得听信谗言,残害忠良,人心尽失。刚愎自用的他,在关键战役中,不能从善如流,中了奸计,导致一战赔光所有家底!

窦建德的人生巅峰

武德二年,窦建德攻破聊城,捕杀宇文化及兄弟,收罗了隋朝文武臣僚及骁勇果敢之士一万多人,让他的大夏国一下子兵强马壮,文臣武将一应充裕。

这一年,距离窦建德加入高士达义军才七年,距离他接管高士达残兵败将,自主创业才两年。当他取得傲视天下的时候,关中的李渊和河南的王世充,才刚刚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窦建德何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普通农民的身份,迅速跻身隋末英雄榜?窦建德最大的法宝就是人格魅力。他为人仗义轻财,扶危救困,又能自守清廉,心胸宽阔,善于容人。

正是由于这个特质,使窦建德有非常好的人脉基础。在加入高士达部之前,他就跟各路义军有着不错的交往,为此他还付出了全家人的性命代价。

高士达不听他的劝告,一意孤行,败亡在杨义臣手下,窦建德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将高士达及阵亡将士的尸身下葬,并举办葬礼。他的举动感动了逃散的士卒,他们纷纷聚拢,推立窦建德为新的首领,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强悍的战斗力。

听信谗言残害忠良让窦建德半身不遂

可惜的是,当窦建德刚刚迎来人生顶峰,就又迅速走向衰败。第一个要命的症状,在窦建德身上呈现——听信谗言。

第一位遇害的是直臣宋正本,此人性格有点像魏征,总喜欢提意见,动不动就批评窦建德。一开始窦建德还能虚心接纳,时间长了就很不入耳,加之受到挑拨离间,就杀了宋正本。

宋正本一死,那些喜欢进谏的人,都知趣地闭上了嘴!

第二位受害人叫王伏宝,此人有勇有谋,文武双全,战功显赫,却因此受到嫉妒。偏偏王伏宝不善于人际关系,由此有人散布谣言,说王伏宝要背叛窦建德。窦建德轻易中计,就要杀掉王伏宝,王伏宝说:“你听信谗言,不等于自砍手脚吗?”窦建德不听,杀害了王伏宝。

如此一来,窦建德等于背叛了自己,让他原先在人们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光辉形象不复存在。从此以后,文臣不进言,武将不尽力,窦建德从常胜将军,迅速滑落到常败将军。

刚愎自用,抛弃良策一战身死

窦建德英雄一枚,碰上了豪杰无双的李世民,他不自毁长城都不是李世民的对手,况且自挖墙脚。

武德三年,李世民挥兵洛阳,攻伐王世充。中书舍人刘斌以“唇亡齿寒”,建议窦建德出兵救援王世充。刘斌还提出计策,先坐山观虎斗,让李世民和王世充两败俱伤,然后趁机剿灭李世民,再乘胜挥兵西进,直捣长安。

刘斌的方案很完美,但执行起来却是另一个模样,规划中的两败俱伤没有出现,窦建德反而连连败北。

窦建德手下有个国子监祭酒,叫凌敬,他给窦建德除了一个计谋:围魏救赵。具体计划是,不去跟李世民硬碰硬,而是直接西进,出太行山,攻占河西,开辟新的根据地,扩大兵源税收,同时迫使李世民回兵救援。

如果按凌敬的计策,既解决了王世充之围,同时从战略上形成对李唐的压倒性优势。可惜还没来得及实施,窦建德就被心急火燎的王世充使臣搅乱了。使臣大把花钱,买通窦建德的部下,一起诋毁凌敬的计谋。

窦建德上当了,一意孤行,按原计划跟李世民硬碰硬。结果就是,窦建德在汜水关连败四五仗,自己还负了伤,被李世民生擒活捉!

当年七月,李世民押着窦建德得胜回朝,窦建德被斩杀于长安!

表面上看,窦建德兵败就是一场战斗的失利,有偶然性。其实,窦建德自从打败宇文化及,自立为王后,自己先退化了,以前立世之本被抛弃,让他走向离心离德,战争的失败,其实就是这个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