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是什么意思(焉的意思有几种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焉的意思有几种

焉的意思有6种:
1、语气助词:又何戚焉。
2、怎么,难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哪里:“且焉置土石”。
4、……的样子:“盘盘焉,囷囷焉”。
5、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6、这里:心不在焉。
焉(拼音:yān)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战国金文。焉本义是一种鸟,但具体种类不详。在古文字材料和古文献中,“焉”字常用为“于此”“哪里”等假借义。或作句末语气词。

焉在文言文是是什么意思

1. 焉在古文中的多种意思.焉,是什么意思焉在文言文中的

意思和用法如下:

①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捕蛇者说》:“以俟夫观风者得焉。”

②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③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④多用于反问,相当于“怎么”。《十则》:“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⑤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呢”,常可不译。《毛遂自荐》:“此百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⑥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呢”。《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⑦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序》:“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

⑧词缀,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的样子”;在动词前可译作“……地”。《阿房宫赋》:“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黄生借书说》:“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 古文中,焉是什么意思

“焉”字常见于文言文。

基本解释: 1、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例如:心不在焉、不复出焉。

2、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例如: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3、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例如:且焉置土石? 4、文言文实义词,在那里,在其中。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文言助词。

例如:又何戚焉。 扩展资料: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出自于《论语·述而》。

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白话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2、其中三是虚数,极言很多。

三、六、九、百、十、千都一样。此句中泛指多个人。

焉: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翻译:“几个爱好相同的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焉。

3. 是什么意思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列举

焉在文言文中主要作代词,意思和用法有:1、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例如: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2、哪里或那里。例如:且焉置土石。

——《列子·汤问》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3、什么。例如: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4、怎么。

例如: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5、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例如:崤有二陵焉。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择事而问焉。——清· 刘开《问说》。

4. 焉在古文中的多种意思.焉

哪里?如何?无意!怎样 如何 那里 .呢 焉:(1)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②不复出焉.(焉:从这里.)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①且焉置土石?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3)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例: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今其室十无一焉.(4)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例: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②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5)相当于“之”.例:①谨食之,时而献焉.(焉:它,指蛇.) ②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

5. “焉”在文言文中所有意思

1.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2. 哪里或那里

3.什么

4.怎么

5.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6.如何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7.于是,就,乃,则 。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8.于是。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9.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10.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11.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12.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13.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14.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基本字义

1.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焉。不复出焉。 2.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3.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焉置土石? 4. 文言助词:又何戚焉。

6. 焉在文言文中

之字的所有用法

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

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