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阿Q正传》:阿Q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是时代的锅
发布时间: 2023-07-11

人生没有永远的输,也没有永远的赢,输赢、得失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但活着要刷存在感,不然就如尘世间的尘埃一般,随时都会随风而飘、随风而逝。

没有获得感的人生,不能算是人生的赢家。

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主人翁阿Q,一直活跃在书里,但读完书会觉得人物形象轮廓越来越模糊。这是因为阿Q活得迷糊。阿Q也逐梦过,但不得法,深陷“梦境”而自我感觉良好,最终定格在“小人物”的世界里,走上了穷途末路。

时代环境下的小人物

每个时代都存在了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着的阶层。时代中的小人物身处阶层的底端,虽都活成了时代中可有可无的社会角色,但大多数都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物。

1.阿Q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物。

阿Q在鲁迅笔下的世界中,没能正常生活,但阿Q本质上还是一个人,他何尝不想如普通民众一般获得别人的认可,找到生存的价值;他何尝不想如他人一样拥有爱情和幸福的家庭。现实是他生活在社会底层。

在物质层面:

阿Q一贫如洗,没有土地,成了破产的农民;没有固定职业,只能四处游荡,靠兼职过活,做着短工维持生计;没有居所,只能住在土谷祠里。

阿Q连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要素都没有,一定程度上他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精神方面:

阿Q也十分空虚,基本的姓氏都被剥夺了,又没有姻亲关系、朋友关系,思想上也没任何依托。他觉得未庄的乡下人不开化,没见过城里的煎鱼,也没见过杀头。他既瞧不起城里人,又瞧不起乡下人。

阿Q是社会中名副其实的弱者,似乎任何人都有欺负他的权力,他的屈辱来自于社会任意一个层面。阿Q完全没有个人的尊严可谈,可以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成为各个比他有权有势的人保全自己的牺牲品。

展开全文

2、时代的底色造就了如阿Q般的小人物。

阿Q活得如此卑微,和身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由于那个时代贫富差距巨大,底层民众生活根本没有希望,只能如行尸走肉般活着。底层民众连称呼都可以卑微到尘埃里。以阿Q的姓氏问题来看,姓氏本没有属性,但在未庄却有。

阿Q手舞足蹈地说自己姓赵时,得到的回应是赵太爷的一巴掌和“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的一连串诘问。当地未庄的赵家是有钱有势有脸的人家,赵家儿子考中了秀才,赵家是富甲一方的“文化世家”。

这样一个荣耀的家族,讲究家族的纯净和高贵,怎么会忍受得了有阿Q一般的本家出现呢?出现阿Q这样的人,赵家看来就是来冒充亲戚的。阿Q姓赵就是对赵家的不尊敬。阿Q不配有姓,只能是时代中的“幽灵”,是被无情剥夺的结果。

鲁迅笔下的阿Q无名、无姓、无籍贯,并不是鲁迅刻意模糊,那个时代的底层民众就是如此,阿Q是个很典型的代表而已。

小人物也梦想有出头之日

人活着要有点梦想,心中的热情之火很容易被各种因素浇灭。想要心中那点微火也能逆风飞扬,梦想就是指引。

1、阿Q梦想有尊严地活着。

阿Q找到了自认为的不二法则,即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名为“精神胜利法”,那么关键就不再是现实中的胜利,而是自己内心的“胜利”满足感。

比如,当阿Q被打时,他肉体遭受着疼痛,但嘴上说着“现在的世界太不像话,儿子打老子”、“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么调侃的话。阿Q自己赋予了自己父亲的角色,这样的角色转变,对阿Q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慰,他感受到了“父权”的尊严,让他很满足。

人们知道他的这种自我安慰后,打他之前声明:现在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

阿Q怼到:我就算是畜生,但不是普通版,而是虫豸,能有勇气这样自轻自贱,我是第一人。

这样的反驳让别人无话可说,只能用拳头说话。阿Q却感到被打也是快乐的。

又比如,阿Q见到乡下人,他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觉得他们一辈子没走出过这一亩三分地,连城里也没去过。

再比如,阿Q见到城里人,他也很得意,找茬、挑刺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觉得城里人把长凳叫作条凳,基本用词都不准确,真不如自己有文化。

2、阿Q把梦想变成了幻想。

他幻想用心灵鸡汤解决一切。阿Q精神胜利法,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心灵鸡汤。人遇到挫折时,心灵鸡汤是能够给人心灵抚慰,但这种需求是临时性。因为心灵鸡汤对于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根本无济于事,只是一种障眼法,极具欺骗性,会让人错认为问题解决了,其实只是缓解了心中压力。

情绪波动期,心灵鸡汤是良药、是正能量。情绪稳定后,心灵鸡汤是毒药、是负能量。阿Q就是不分缘由地依靠心灵鸡汤过活,最终自己被自己毒死了。

人生的输家

人生沉沉浮浮、高低起伏很正常。有人笑了,但不能时时都笑,也不能保证一直能笑到最后;有人哭了,时来运转后,一下子就能翻盘了。人走过的每一段路,经历的每一寸光阴,都承载着悲喜。悲时,不放弃;喜时,不自满。不能以一时的得失定输赢,但可以累计一生的得失看自己赢过的岁月。

1、自满翻不到赢面。

鲁迅笔下的阿Q,也想赢,却一直等不来时运。这是小人物的愚昧无知造成的。鲁迅笔下的城里人、城里物,是开放、先进的隐喻。阿Q却固执己见,骨子里看不起城里的人。

表面上看,阿Q是在维护自己仅有的一丝尊严,自认为自己的境遇和自己生活的世界已经足够“完美”了,没有必要接受外来、新鲜的事物,他甚至认为城里人的生活习惯是可笑的。

本质上,阿Q保守封闭,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不改变怎么会有新生活呢?

2、放弃坐等输到底。

阿Q生活艰难,是时代之殇。但放弃自我,就是作茧自缚。阿Q最终摒弃了人的身份束缚,甘愿当一名无赖。他的悲剧是他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正常欲望不正常的宣泄是阿Q放弃自我的导火索。阿Q公然跟吴妈说要跟她睡觉,他不认为这是在调戏寡妇,而是正常需求,正常对话。大家知道后,都对阿Q敬而远之,阿Q短工的生计也被他自己掐断了。

放弃自我的序幕正式开启。饱腹是活着的基本需求。阿Q找不到兼职,只能做个小偷。他去尼姑庵里坦然处之地偷吃,还吃得理所当然、心安理得,不认为自己有错,反而认为自己有理。捉贼捉赃,阿Q被老尼姑抓了个现行,本该羞愧得无地自容。

他反而直接质问老尼姑:凭啥认定萝卜是你的,你叫萝卜,萝卜会答应你吗?阿Q以奇葩提问掩盖自身的偷窃行为,他的底线已经被他自己硬生生地扯断了。

阿Q在放弃自我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后来去了城里,和别人搭伙干起了偷东西的勾当。在偷窃团伙中,阿Q扮演着把风的角色。遇上警察,阿Q会毫无底线地直接闪人,带上同伙的战利品开溜。

有着城里东西加持的阿Q,又会回到未庄装大爷。装腔作势的阿Q没几天就被人识破了。阿Q的人生路一路向下,穷得被人看不起,被人鄙视,只能是人生的输家。

现实生活中的“沉沦青年”也如阿Q一样,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但自救能力不行,只会避世,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看电影。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指点江山”,自我感觉是幸福的。回到现实,会让他们脊背发凉,但还是一天一天的混日子。

每个人活着都不容易。看到明天升起的太阳,是需要拼命努力争取的。放弃了,就会如阿Q一样成了人生的loser;挺住了,经历过的一切一切苦难、折磨就会成为人生最美的风景线。人生需要奋然前行。

小结

鲁迅《阿Q正传》,让读者围观了阿Q的不幸悲惨,捡拾了他剥落的尊严。

阿Q的悲惨世界,是时代造成的。但阿Q本人也是“有毛病”的。他把出人头地寄望于自己的思想层面,成天只会臆想。可上天是不会掉下馅饼的,人生路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

阿Q却在错误的道路上一路黑到底,对各种救赎置若罔闻,照耀他的光明之光越来越微弱,他最终只能在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他是他悲剧人生的始作俑者。

生而为人,是人物,不是废物。阿Q让自己活成了废物,是可悲的。阿Q精神可以偶尔用之调剂情绪,但千万不要去复制阿Q人生。小人物逆袭,奋斗应是人生的主旋律。

文/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