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阅读答案(左传阅读答案,郑人游于乡校,短文的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左传阅读答案,郑人游于乡校,短文的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深化中心,再次点明陋室不陋,点明主旨。另外的说法: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杨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子产为什么反对然明取缔乡校的做法

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⑷?”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为人忠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用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立刻制止众人的议论?但是这就像堵住河水一样危险: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 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子不毁乡校的文言的问题你认为仲尼对子产的评价是否合理为什么的答案是什么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②。然明谓子产曰③:\\“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④,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⑤,不闻作威以防怨(6)。岂不遽止(7)?然犹防川(8):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9),不如吾闻而药之也(10)。”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1)。小人实不才 (12)。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13)?”
仲尼闻是语也,曰(14):\\“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注释:

①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②执政:政事。③然明:郑国大夫融蔑,然明是他的字。④退: 工作完毕后回来。⑤忠善:尽力做善事。损:减少。(6)作威;摆出 威风。(7)遽(jv):很快,迅速。(8)防:堵塞。川:河流。(9)道: 同\\“导”,疏通,引导。(10)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11)信: 确实,的确。可事;可以成事。()12)小人:自己的谦称。不才:没有才能。 (13)二三:这些,这几位。(14)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当时只有十岁, 这话是后来加上的。
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孔子的这句话实际是对子产的评价,肯定子产做法的正确。(意近即可)

郑国的人们常在乡校里来往,来议论执政的人。然明告诉子产说:\\“把乡校关闭了,您看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关闭?人们早晚劳动之余到这里交游,来议论执政的好还是不好。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去实行;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啊!为什么关闭它呢?我听说实心为善以便减少怨恨,没有听说施用权势(指用惩罚手段)来堵住怨恨的。难道还不赶快停止(毁乡校的念头)?这样做就如同防川:大的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伤人一定很多,我没法挽救;不如开个小口来疏导它,(对人们的议论)不如听到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苦口良药。”然明说:\\“我从今以后相信您的确能把国家治理好。我原来的想法实在愚蠢。如果真的照这样做下去,那郑国确实要依靠您,岂能只靠我们几个做官的呢?”孔子听到这番话,说:\\“由此看来,人们说子产不仁爱,我是不相信的。”

《子产不毁乡校》的阅读理解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8.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议执政之善否()

  ③不如小决使道()④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2)下列与“然犹防川”中的“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所以然者何(《晏子使楚》)B.坐其中,颓然碧窈(《于园》)

  C.然往来视之(《黔之驴》)D.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夫 人 朝 夕 退 而 游 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11.说说文中子产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

   参考答案:

  8.(1)(4分)①游历;②恶,坏;③同“导”,引导;④以……为药

  (2)(2分)A(例句和A项解释为“这,这样”;C项解释为“然而”B、D项解释为“……的样子”)

  9.(2分)夫∕ 人∕ 朝 夕 退 而 游 焉

  10.(4分)(1)这是我的`老师啊,哪能废除它呢?(2分)

  (2)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