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必知的27个著名人物,影响了整个茶叶的历史进
发布时间: 2023-07-17

捧上一杯暖香清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待客之道;一杯加糖加奶的午后红茶从17世纪起就融入英国人的日常生活;酷爱饮茶的俄罗斯人往往以“请来喝杯茶”作为对友人发出做客的邀请;土耳其人更是到了从早到晚手不离茶的境界;程序严谨的日本茶道已成为一门内涵丰富的艺术……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迩来已历千年。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从中国出发,穿越历史、跨越国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今天,已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割”了30多亿“铁粉”。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9年11月27日,由中国发起的“国际茶日”提案历时两年之后,终获联合国大会通过。从此,每年的5月21日将成为全世界爱茶人共同的节日,这也必将对进一步推进世界茶产业的振兴和茶文化的兴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每一帧都浸润着茶香。《茶经》记载:“茶之味,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尔后数千年, 种茶、制茶、饮茶,茶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隋唐以来的古代中国,不少外籍高僧、外交家、航海家、富商大贾、科技人才、文人雅士旅居中国,得以亲近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领略中国的茶风茶俗。

他们积极地传播中华茶文化,引进中国茶叶的产制技术,开展国际间的茶叶商贸活动。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古代,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担当起传播中华茶文化使者的角色。在茶叶历史进程中,成千上万的茶人茶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以下这些著名人物影响了整个茶叶历史发展的进程。

1、茶圣——陆羽

陆羽一生嗜茶,并于公元758年写出《茶经》,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全面地论述种茶、制茶、饮茶、评茶的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对中国以及世界茶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陆羽因此被尊为茶圣。

陆羽(约733—约804),唐代茶学家,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陆羽是一位茶科学家,所经之地,他考鉴茶品、品评水质,对中国茶文化的兴起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也成就了他千古茶事第一人的业绩。陆羽描述自己的茶人生活:“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说自己一生最爱做的,就是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发现珍贵的井泉,携着竹笼行走在千山万壑中,寻觅采摘茶叶。陆羽走遍了大江南北三十二州,为茶文化付出的心血无人能比。他在湖州居住的时间是一生成就最突出的阶段,完成了《茶经》三卷的写作。

《茶经》著称 | 茶的千古知音,尊为茶神

《茶经》初稿完成时他年仅二十九岁,此后二十年他一直在修订增补。他还将水的评鉴与茶的烹制关系写成《煮茶记》,别立于《茶经》之外。遗憾的是,这部《煮茶记》没能流传下来。陆羽一生不遗余力地致力于茶文化,把饮茶推到了非常考究、雅致、专业化的程度,但他并没有把茶事局限于小众享受的圈子,而是在广大民众中间得到认同。他去世后,被民间尊为茶神。

2、近代茶业复兴的先行者——池秉德

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以后,在英国全球殖民政策的影响下,英国一跃发展成国际茶叶贸易中的霸主。池秉德原名池阅龙,其祖上世代制作乌龙茶,14岁便已到美珍茶庄担任制茶师,17岁时随父南下来到广州,21岁时已成为茶行业内闻名遐迩的制茶大师傅。1898年,池秉德在广州创办“德记茶庄”,后迁至香港后改名“龙德记茶庄”,一度发展成为近代比肩立顿的中国茶叶公司。池秉德掌舵着这家有“乌龙世家”之称的龙德记茶庄以香港为跳板把乌龙茶贸易拓展到世界各地,打破了北美市场乌龙茶的空白,被誉为中国近代茶业复兴的先行者。

3、当代茶圣——吴觉农

吴觉农(1897~1989),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的农学家、茶叶专家,也是我国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近现代茶叶事业,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他所著的《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被誉为当代“茶圣”。此外,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叶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了茶叶研究所,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茶业复兴的先驱!

4、日本茶祖——荣西禅师

日僧荣西,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和淳熙十四年(1187)两次入宋,参学于天台、庐山、育王、天童诸山。荣西在华时期,正值南宋经济以杭州为中心向南发展的小康时期,江南茶风尤盛。荣西礼佛之余便是学习种茶、制茶和饮茶的技术。他学佛的天台山万年寺是著名佛茶天台云雾茶产地,寺僧很善于培育和制作名茶;另一处挂锡之地径山寺以“径山茶宴”闻名遐迩。

茶虽然早在奈良朝就已经传入日本,但并不盛行。后来,从日本来的荣西禅师两次来中国学习佛法,1191年回国时,不仅带去了中国的佛经,还带去了中国茶树种子,让中国茶文化在日本落地生根,并写出了日本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吃茶养生记》,因此,也被尊为日本的茶祖。

荣西禅师

荣西的茶学著作名《吃茶养生记》,分上、下卷,用汉文写成。上卷内云:“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同贵之;我朝日本,昔嗜爱之;从昔以来,自国、他国俱尚之。”

5、朝鲜——崔致远

字孤云、海云,新罗宪安王元年(857)生于京都沙梁部。自幼聪慧好学,12岁时离家来长安,唐乾符元年(874)考中进士,转东都洛阳研读汉文,不久补授溧水县尉。公务之余,专心从事文学创作,写诗词文赋5卷,结集成书,名《中山覆篑集》。“中山”是溧水县的别号。该书是韩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文集,对后世影响深远。

崔致远画像

曾在大唐为官的新罗学者崔致远,有书函称其携中国茶及中药回归故里,每获新茶必为文,言其喜悦之情。以茶供禅客或遗羽客,或自饮以止渴,或以之忘忧。新罗当时的饮茶方法,是采用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茶经碾、罗成末,在茶釜中煎煮,用勺盛到茶碗中饮用。

崔致远在唐时,曾作《谢新茶状》(见《全唐文》)其中有:“所宜烹绿乳于金鼎,泛香膏于玉瓯”,描写的便是煎茶法。

崔致远为创建双溪寺的新罗国真鉴国师撰写的碑文中记:“复以汉茗为供,以薪爨(cuàn)石釜,为屑煮之,曰:‘吾未识是味如何?惟濡腹尔!’守真忤俗,皆此之类也。”真鉴国师曾于公元804—830年在唐留学。“为屑煮之”乃将茶碾罗成末煎之,且用石釜煎茶。崔致远于唐僖宗时在唐,正是唐代煎茶法盛行之时,故回国后带回大唐的煎茶法。

6、欧洲茶叶传播者—克鲁兹

1560年前,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乔装混入一个考察商队,花了近4年时间在中国的内地和贸易口岸调查,回国后写了一本《中国茶饮录》,成为欧洲第一本介绍中国茶的专著。也正因为中国出口茶叶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让欧洲各国产生了觊觎之心,不少西方探险家垂涎三尺,打起了中国茶的主意。都希望从丝茶贸易中分一杯羹。但从客观的角度,也促进了茶的向世界扩张和传播发展。

7、饮茶的皇后——凯瑟琳公主

茶最早并不是传到英国的,而是葡萄牙与荷兰,虽然当时英国人也饮茶,但后来的风靡还应该归功于1661年嫁给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她把红茶和茶具当作嫁妆,并在婚后推行以茶代酒,掀起英国王室贵族饮中国茶的风潮。英国人赋予红茶优雅的形象及丰硕华美的品饮方式,到十八世纪以后,喝茶已经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一种时髦的奢侈,慢慢的进入到了大多数英国人的日常家庭生活。

8、茶叶大盗——罗伯特·福琼

罗伯特•福琼被誉为打破了茶叶被中国长久以来的垄断的第一人:1848年6月20日,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从英国南安普顿港出发前往香港,开启了一趟改变世界茶叶史的奇幻旅程。

早在清朝的时候,英国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为了偷盗中国茶树和制茶技术,他让植物间谍福琼深入中国内陆,偷盗茶叶、带走精通制茶技术的制茶工人。福琼跑到武夷山,盗走红茶茶种,又跑到安徽松萝山偷盗茶苗,来来回回研究了三年,最终成功将中国茶移植到印度,并成功制作红茶。

这位茶叶大盗,打破了茶叶被中国长久以来的垄断,一举将茶叶拓展到世界各地,这种盗窃他国技术、专利的人虽然为人所不齿,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茶叶的全球发展。

9、第一茶品牌开创者——汤姆斯·立顿

立顿,世界最知名茶品牌。曾经有人说,中国所有茶品牌加起来不如一个立顿,既显示了立顿独一无二的影响力,也是鞭策中国茶品牌不断提升的动力。立顿品牌的创始人是汤姆斯·立顿,1890年,他在英国推出了立顿红茶。1892年,立顿开始了品牌全球化之路,1898年,立顿得到世界红茶之王的美称。1992年,立顿进入了世界茶的发源地——中国。立顿的出现,不仅让其成为茶界第一品牌,同时也极大推动了茶在世界上的流行,也促使茶成为了全球第一大饮料。

10、袋泡茶推广者——托马斯·沙利文

在英国,人们每天要喝掉大约1.3亿杯袋泡茶,同时也是96%的英国人的选择。

袋泡茶的流行,得益于茶商托马斯沙利文的推广。托马斯苏利文为了提升茶叶的销量,想了一个促销手段,就是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