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的故事(曲高和寡真的不好吗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曲高和寡真的不好吗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伯牙绝弦,再无知音。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己没,世上无知音。

上词说得是这么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著名琴师,和钟子期为密友。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俩人经常一起自娱自乐。在伯牙看来,钟子期就是他的知音。

后来,钟子期病故了,伯牙非常悲伤,觉得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欣赏他的琴乐了,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钟爱的琴摔碎,琴弦剪断,再也不弹琴了。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这便成了一个典故故事。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某方面的修为过于高深,就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认同。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孤立的尴尬境地。

也许有人问,照这么说因为和寡就不该曲高了吗?当然不是。任何一个学科,一个领域,要想发展进步,就得有所突破。这就需要精英们孤心苦诣,独步天下。只有登峰造极,才能遥遥领先。若是泛泛而为,浅尝辄止,学科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甚至远远的落在别人后面。反过来,一些学科若过于高深,就会曲高和寡,不为大多数人接受,影响到它的推广。

如何平衡这个问题,这就要针对不同的受众,对于欣赏层次高的人,不妨阳春白雪,乐曲高妙;对于普通受众,下里巴人,就应高山流水有知音,照顾到他们的理解程度和认知程度,真正作到雅俗共赏。

在头条上写那些曲高和寡的文章,阅读量极其惨淡,为何还要坚持

我想我大概就是你所说的这一种了。也曾经问过自己展现量那么惨淡,为什么还要每天坚持更新?是不是该要放弃?当每当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心里总能找出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

我写文字是一种兴趣,也是一份情怀。不是为了符合大众的口味,只希望能遇到知音之人。

即使只是惨淡的展现量和阅读量,但我还是非常感谢这样的平台,因为在这我认识了一班热情而有才的友友,也正因为他们,给了我更大坚持下去的动力。

借此问答,我衷心感谢一直以来支持,鼓励我的友友们,希望你们岁月安好,顺心如意。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