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中,日本的兵力有多少?为什么会发生918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九一八事变中,日本的兵力有多少

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在我国东北的兵力有:正规军已达1.5万余人(第二师团,6个独立独立守备队,还有旅顺要塞部队和重炮兵大队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多人。共计,约3万余人。

其中,战斗力最强的就是第二师团的10400人,这是日军甲种师团,又叫“仙台师团”。就是这个师团攻击了东北军在奉天的北大营。

当时,在北大营驻守的是东北军的第七旅8000人。日军进攻北大营的时候,旅长不在大营。值班的士兵向“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请示。在这个危急时刻,荣臻马上打电话给在北平的少帅。可惜,少帅陪英国公使看戏去了,找不到人。于是,荣臻根据以往少帅“避免与日军冲突”的严令,下令北大营的士兵:

“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领营房,均可听其自便”!

(训练中的东北军)

于是,8000东北军被几百(300余人)日军击溃了。第七旅第六二零团因为没有接到“不抵抗”命令,与日军展开自卫还击。不过,于事无补。北大营士兵在伤亡300余人后,营房全部被日军占领。

(东北军装备)

而此时,东北军在东北有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共20万人。而日军在九一八事变后,从朝鲜向东北增援了一个师团(第二十师团,2万人),这才达到了5万多人。

可惜,东北军在“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军被日军以少量兵力追着打。

那么,当时的东北军到底能不能打赢日军呢?或者说,能不能遏制住日军侵略势头?

有朋友拿全面抗战以后的数据对比,国军在与日军兵力对比达到4比1时,依然战败而且,伤亡更是达到了8比1。所以,有朋友得出结论,当时的东北军靠16万正规军,是打不过5万日军的。

我觉得我们应该拿1932年的淞沪抗战对比下,而不是拿5年之后的战役做对比。因为,日军在淞沪抗战失利后,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军队,重新布局军队了。只有1932年的淞沪抗战,才能最准确反映中日军队的差距。

在淞沪抗战中,我国的参战总兵力是5万人:(蒋光鼐和蔡廷锴)19路军的三个师,共计3万余人;(张治中)第5军的两个师,共计2万余人。

日军参战兵力是7万人:混成第二十四旅团、第九、第十一、第十四师团。另外,日军还有舰队:各型军舰80艘(包括航空母舰2艘),飞机300架,。

当时,19路军已经欠饷8个多月,物资弹药短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9路军顶住了日军二十余天。直到2月16日,第五军在张治中将军率领下,才前来支援19路军。最终,在两军的配合下,国军士兵用长枪、机关枪和手榴弹等武器,愣是把装备了飞机、军舰、大炮、坦克等重武器的日军给打懵了。日军被打的四次换帅,最终也没有占领上海!

“一·二八”淞沪抗战打了三十三天,我军兵力五万多人,日军七万多人(还有军舰飞机配合),最终,日军的嚣张气焰被我军打下去了。就此一战,让日军了解到中国军队的真是战斗力!也是因此,日军将全面侵华推迟到了5年后。

(蒋光鼐)

所以,按照1932年“淞沪抗战”中,我军在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军都能打的日军四次更换主帅。更别说“九一八”时,东北军有16万人,日军只有3-5万人!

现在越来越觉得郝梦龄将军非常伟大。在此,借用郝梦龄将军的一句话,缅怀抗日英雄:“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抗战有此决心,日寇怎敢嚣张!

(文|勇战王聊历史)

为什么会发生918事变

你好,感谢有机会回答为什么会发生九一八事变。下面是我个人的看法。

1、日本土地资源有限,资源缺乏,为自身发展和生存,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把目光瞄准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贫穷落后的中国东北三省。

2、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甜头,《田中奏折》中明确表示日本要想称霸世界唯有征服满蒙,征服全中国才能称霸世界。日本把侵略中国作为基本国策,战略占领全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法西斯既定的目标。

3、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全世界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也不例外,而且还是严重受到损失,为了把国内的矛盾转移,日本决定向中国东北动武。

4、日本在中国东北三省到处挑衅,以此有充足的理由侵略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一个阴谋。日本不达目标不死心,后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柳条湖事变”即是“九一八事变”。

5、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日本蓄意已久的侵华战争开始了,在张学良将军不抵抗政策下,短短半年不到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日寇,三千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自“九一八事变”成功后,迫不及待的开启了侵略中国的道路。

6、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建立傀儡政权“满洲国”,大清逊帝溥仪做了日本傀儡的儿皇帝。日本建立“满洲国”为下一步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把东北三省变成日本法西斯重要的侵略基地。

7、这个时候西方列强正面对应付经济危机,无暇顾及远东事情,日本才敢放开手脚大胆侵略中国东北三省。在国际上日本借口连篇,颠覆黑白,最终日本无奈退出国联。

我的总结:个人认为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日本早以把侵略中国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国策。如果日本不发动“九一八事变”也是完全不变的侵略政策,迟早也是一样会发动对中国的侵略。“九一八事变”日本不成功,侧可以有很好的理由进行对中国开战,“九一八事变”日本驻守朝鲜的军队已经做好进攻的准备。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有准备的挑起侵华战争。

我的回答完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朋友







“九一八事变”4位主谋的结局如何

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无疑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揭幕曲”,而整个事件的谋划者主要有4人,即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东条英机和土肥原贤二。事变发生后,这4位名气不大的小角色顿时名声大噪,不仅成为日本举国称颂的“英雄”,并且屡获升迁,可谓风光无限。但是,这4位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最终的结局却大不相同。现简述如下:

时任关东军参谋的石原莞尔

石原莞尔,号称日本陆军第一参谋,时任关东军参谋。早在事变发生前两年,石原莞尔便提出臭名昭著的“最终战争论”和“满洲土地无主论”,鼓吹日本与西方之间必有一战,而帝国要想赢得胜利,必须首先占领地广物博的“无主之地”-满蒙。正是在石原莞尔理论的指导下,关东军最终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利用张学良不战而逃的良机,火速占领中国东北三省

“九一八事变”后,石原莞尔屡获高升,最终升任陆军中将、参谋本部作战部长。不过,石原莞尔随后的立场发生大转变,极力鼓吹“中日和好”、“日美亲善”理论,反对扩大对华战争和对美开战,结果遭到解职和全民唾弃。日本投降后,石原莞尔因亲美主张获得麦克阿瑟的庇护,未能列入战犯名单当中。1949年8月15日,石原莞尔因膀胱癌病死,终年60岁。

晚年的石原莞尔

说句题外话。日本投降后,石原莞尔曾主动向美军驻东京宪兵司令部自首,希望能把他列入甲级战犯名单,以此来恢复他应得的“尊严”,但遭到美国驻日占领军当局的拒绝,而他也是“九一八事变”主谋中唯一没有得到惩罚的人。不仅如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还让石原莞尔作为证人,来检举、控告东条英机等人的罪行,实在具有讽刺意味。

板垣征四郎,时任关东军高级参谋、第2课课长,跟石原莞尔一起都是“九一八事变”最主要的策划者。事变发生后,板垣征四郎积极参与伪满政权创建事宜,提出全面控制“新政权”的具体措施,并担任伪满洲国执政顾问。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板垣征四郎晋升大将,历任第5师师长、陆军大臣、日本侵华派遣军参谋总长、驻朝日军司令,并参与过太原会战、徐州会战

接受审判的板垣征四郎

日本投降前4个月,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