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春天的黄
发布时间: 2023-07-11

名家诗歌

春天的黄昏

金黄色的乌云

在静息着的大地上飘扬;

寥阔的无声的田野,

在闪耀着露珠的光芒;

小溪在峡谷的阴暗处潺潺滚流——

春天的雷声在遥远的地方震响,

懒散的和风在白杨的树叶中间

用被束缚住了的翅膀在煽动。

高高的树林哑然无声,丝毫不动,

绿色的黑暗的森林静默不响。

只不时在深深的阴影里,

一片失眠的树叶在沙沙作响。

星啊,美丽的爱情的金星啊,

在落霞时的火焰里闪闪发光,

心里是多么轻快而又圣洁,

轻快得就象是在童年时代一样。

(一八四三年)

注:这首诗曾由俄国作曲家鲁宾斯坦在一八四八年谱成歌曲。

戈宝权译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1883年9月3日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