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为什么不护永历皇帝去台湾?郑成功怎么成为将领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郑成功为什么不护永历皇帝去台湾

郑成功缘何不护送永历帝退守台湾?非不愿为而实不可为!原因有三:

一、郑成功非拥立永历帝的部属。

郑成功一开始效忠的南明皇帝非永历帝而是隆武帝。隆武帝是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在见南京宏光政权崩溃后拥立登基的。虽然后续清朝大军压境,郑芝龙不顾其子郑成功苦谏而降清导致隆武政权的覆灭,但显然可以从中看出,郑成功效力的对象是隆武帝。

对于郑成功效忠对象的另一佐证便是曾宣布监国的鲁王子嗣。郑成功虽优待但却未拥立,可见隆武帝在郑成功心中的地位。虽然后续出于共同对抗清朝的目的,承认了永历政权,但派系隔阂已然形成。这就导致了双方未能形成协同作战而失败!

二、地域相隔,导致郑成功无法出兵接应永历帝

郑成功退保东南,永历帝固守西南,双方中间相隔千里,其中省份诸如广东、江西、湖南、广西等均已被清军占领,如若出兵必定艰辛万分!

更何况郑成功军强在海军若在陆军。这一点可自郑成功攻南京失败可见一斑。因此若要通过陆战战胜清军并接应到永历帝,与郑成功而言几无可能!

三、“权臣”思想注定了郑成功不可能接应拥立众望所归的永历帝!

郑成功与其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有大义,即认为中国应由汉家儿郎掌权(或者说朱家人做皇帝)。但他又与其父亲有一定类似,那就是“权臣”思想。

退保东南的均是郑家嫡系,是经过郑芝龙与郑成功两代苦心经营的成果。如若永历帝至,则郑成功必须得让出权利与皇帝、诸臣分权,显然这一点郑成功是不愿意的。这一点可以从张煌言配合郑军作战却始终得不到郑成功支援可以验证。为何?因为张煌言是鲁王一系非隆武帝一系!

  • 总结

综合以上三点,郑成功显然没有动力及能力去支援永历帝并迎接其退保台湾。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郑成功的早逝。1662年,郑成功在台湾病故,其部属直接拥立其子继位,而非还权于在台湾避难的朱明宗室,这背后的原因显然是郑家一系军阀思想!

郑成功怎么成为将领的

郑成功是我们所熟悉的民族英雄!那么,他是怎么成为将领的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父亲由商人到海盗再到官军

郑成功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出生于日本千里宾(今天的长崎县松浦郡)。父亲郑芝龙在20岁的时候在日本结识了侨居日本的华商头目、海盗巨魁李旦,从而开始了海上贸易生涯。在平户的时候,郑芝龙于日本女子田川氏结婚,次年生下了郑成功。1624年1月,郑芝龙成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通事,后于1625年又加入了李旦的海盗集团。而李旦在这年的8月病死了,郑芝龙便霸占了李旦的财产和位置,成为海盗首领,号称“飞黄将军”。崇祯元年,郑芝龙接受了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招抚,成为了明朝的海防游击。然后便利用这一官军身份对周边海盗进行围剿,先后消灭了诸多海盗集团,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年轻时崭露头角

崇祯三年(1630)郑芝龙派人把留在日本的七岁儿子郑成功接回南安县安平镇的家中,并为他聘请老师,教他学问。崇祯十五年,郑成功参加乡试,未中。第二年,二十岁的郑成功娶妻生子。崇祯十七年(1644),福王朱由菘在南京称帝,加封郑芝龙南安伯,而郑成功也进入了南京的国子监。顺治二年(1645),郑芝龙等人拥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改元隆武。郑芝龙先被封为平虏侯,后又晋升为平国公。八月,郑芝龙带着郑成功朝见隆武帝,隆武帝见他英俊不凡,便赐姓朱,名成功,封他为御营中军都督。顺治三年(1646),隆武帝又封郑成功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

父亲投降,郑成功走上独立反清道路

后来,郑芝龙投降满清。郑成功毅然走上了独立反抗满清的道路,他在泉州设高皇帝神位,誓师恢复,自称“忠孝伯招讨大将军朱成功”。顺治四年(1647)正月,郑成功率领90多人,乘两艘大船去南澳募兵,队伍很快发展到几千人。于是便在鼓浪屿设演兵场,训练部队,继续使用唐王年号,称隆武四年。顺治五年,郑成功得知桂王朱由榔称帝,便尊其朔号,遣使称贺。顺治六年,郑成功举兵又分水关入潮州,招降了许多势力。顺治七年(1650),郑成功巧夺其族兄郑彩、郑联的地盘厦门,获得其全部粮饷船只。从此,郑成功有了稳固的基地,兵力也增加到四万。顺治八年(1651),郑成功南下勤王。清军偷袭厦门,掠走郑成功所存黄金九十余万,珠宝数百溢,米粟数十万斛,而且郑成功手下大将施琅也投降清朝。这使得郑成功无比愤恨,开始全力对付清军。顺治十年,郑成功大败清朝平南将军固山额真金砺于海澄,赢得海澄战役的胜利。后来数年之间,清朝和郑成功在和战之间徘徊。顺治十四年(1657)年开始,郑成功妄图进军江南,北伐金陵,以此来号召天下,并进行了多年尝试。但是,最终因其刚愎自用、骄傲轻敌以及指挥失当而失败。而随着郑成功北伐江南的失败,他的取粮范围也日益缩小,实难养活数万大军,他开始考虑向台湾作战略转移。而这时,恰好顺治帝突然死亡,清廷一时无暇再围剿郑成功。而郑成功正是利用这一机会,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顺治十八年(1661)三月,郑成功率大军二万五千人,分乘200多艘战舰,从金门料罗湾出发,向台湾进军。他们从荷兰人防守松懈的北航道前进,于四月初二(1661年4月30日)清晨,到达鹿耳门,此时正逢潮水猛涨,大队船只顺利在禾寮港登陆。经过激烈的战斗后,郑成功军队四面包围了赤嵌城,切断了赤嵌城和台湾城的联系,断绝了海陆交通。随后,派人去台湾城劝降。郑成功告诉荷兰殖民者:“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他此来的目的只是收回自己的产业。”只要他们愿意退出台湾,他就可以让他们把在这里的货物等安全的运回去。如果他们无视他的宽大胸怀,他只好用自己拥有的一切力量来让其实现。台湾城的荷兰人不愿意接受他的条件,挂起血旗,要和郑成功对抗到底。郑成功便把台湾城包围了九个多月。期间,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曾召集了七百多士兵,进行了一次救援,但很快就失败。而这次救援的失败,使得台湾城内的荷兰人更加恐惧,不少人投降了郑成功。有个叫汉斯的荷兰人向郑成功提供了城内的详细情况,并建议郑成功用大炮猛轰城内。1662年1月,郑成功在台湾城的沙洲上,建起三座炮台,配上28门巨炮,向台湾城猛轰。1662年2月1日,荷兰人与郑成功签订条约,退出台湾。从此,台湾结束了荷兰殖民者三十八年的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心力交瘁而死

郑成功虽然完成了收复台湾的大业,但他也为此事心力交瘁。康熙元年(1662)五月初八,郑成功死于自己的书房。时年三十九岁。

这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一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对于民族英雄郑成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郑成功应该活到现在,那么台湾也不致于被日本人占领。并续延分裂到現在,成为中华民族的魇梦!

如果郑成功没有早逝,真的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华人海洋帝国吗

这个世界没有谁是无所不能的,郑成功,同样不能例外!

郑成功,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生于1624年,逝于1662年,去世时还没有满39岁,的的确确属于英年早逝。说实话,丝语也希望他寿终正寝,可以有时间为实现“建立一个强大的华人海洋帝国”的伟大构想努力,但是,事实上没有这种如果,也基本上不存在这种可能!

1、郑成功抗清有过局部战斗胜利不假,但想要恢复明朝在大陆的政权不存在可能。

历史的洪流涛涛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谁可以改变,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在当初,扯着“抗清复明”旗子的郑成功招集了一众人等,并且取得了不少“抗清”战斗的胜利?

丝语只能说:那都是局部的、暂时的,有的甚至只是表面现象,由于明朝政府已经没落,明朝的运行机制已经陈旧过时,被清朝政府所取代是其必然结局,这也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