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位奇女子冯嫽、班昭、苏麻喇姑依成就、地位、名望,如何排名?清朝孝庄太后侍女苏麻喇姑和西汉和亲乌苏的解忧公主侍女冯嫽谁更厉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历史上三位奇女子冯嫽、班昭、苏麻喇姑依成就、地位、名望,如何排名

从年代说冯嫽是最早的。公元前101年,汉武帝为了联合乌孙国共同抵抗匈奴,将解忧公主嫁个了乌孙国王,冯嫽开始作为陪同一起远去乌孙国。

冯嫽出色的外交能力,使乌孙国与汉朝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友好关系。后被汉宣帝封为汉朝使节,成历史上第一位外交家,斡旋于乌孙和汉朝的和平关系,做出杰出贡献。

这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一个女人穿梭于国与国之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冯嫽却是做的十分出色。

班昭是东汉名门世家,她的功绩是奉汉和帝之命续写汉书,并被皇帝聘请为宫里的老师“大家(gu)”。专们教授宫里贵人,皇后礼仪。于是,她自己撰写的《女诫》,成为千年以来中国妇女的行为准则,也成为禁锢妇女思想行为自由的枷锁。

班昭作为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其作品《女诫》影响最为深远。

苏麻喇姑是清孝庄皇后一个侍女,叫苏末儿吧,曾是康熙皇帝的老师。

这三个女人排名,论成就,名望,地位,第一还是冯嫽,她的成就是国家与国家的和平。汉朝的大使,受到汉朝民众,包括乌尊民众的尊敬。

班昭排第二,《汉书》有她的成就,《女诫》本来是皇宫里的礼节,她自己也想不到影响了上千年。

苏麻喇姑,她只是在清朝皇宫里受到了尊敬,她的地位与名望,或许在清皇宫里很高。但是,对国家或是对王朝,对历史,她的成就与影响根本谈不上了。她只是一个被康熙尊重的一位宫女而已,传奇只是演义罢了。

清朝孝庄太后侍女苏麻喇姑和西汉和亲乌苏的解忧公主侍女冯嫽谁更厉害

谢谢邀请,小龙女你的提问比较幼儿园,,,打打杀杀,太无趣,你是凤多提一点儿女情长之事好点?苏麻拉姑和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僚不惧可比性?同为优秀的巾帼英雄,一代人?一代人的长征和历史任务于义务。如非要比,本人以为解忧公主和冯僚所处的环境更加凶险多难,解忧公主一生致力于民族团结和稳固丝绸之路义意重大,功高盖世。而苏麻拉姑多显于内斗和权臣了阴谋,冯僚后嫁于乌孙右大将,是位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外交家冯嫽是怎样一个人

两汉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在400余年的历史中,奇人异士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女性。在这些传奇的女性中,曾三次出使西域的冯嫽堪称典型。

冯嫽本是一名婢女,长期服侍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在汉武帝派刘解忧远嫁乌孙时,被公主带在身边同行。乌孙位于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南、新疆伊犁河流域,在当时是雄踞一方的西域大国,并长期与匈奴为敌。汉武帝为了拉拢乌孙、对抗匈奴,便对它采取和亲政策。

在刘解忧之前,汉武帝曾侄孙女刘细君嫁给乌孙昆弥(即国王)猎骄靡为妻,而在猎骄靡病死后,又要求刘细君按照当地的风俗,改嫁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为妻。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因病去世,汉武帝出于继续巩固联盟的考虑,便让刘解忧下嫁给军须靡为妻。

刘解忧自幼在江南水乡长大,如今要远嫁距中原数千里、苦寒干燥的乌孙,其实跟流放没什么区别。再加上乌孙的风俗、语言、饮食跟汉朝差异极大,所以刘解忧到达该国后非常苦闷,好在有冯嫽的温情慰勉,才渐渐地安定下身心。而冯嫽在公主不便抛头露面的情况下,经常出面跟当地人打交道,仅用了数年时间,便已通晓该国的语言文字及风俗习惯。

为巩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冯嫽经常以使节身份代表刘解忧出访,在向各国国王赠送礼品的同时,还向他们宣扬中原的教化。各国君臣见冯嫽大方谦恭、善于辞令,与人交谈时连翻译都不用,连连称奇,都尊称她为“冯夫人”(“初,楚主侍者冯嫽能史书,习事,尝持汉书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见《汉书·卷九十六下》)。

冯嫽不仅精明强干,而且相貌娇美,是个远近闻名的知性美女,时间一长便成为很多达官贵族竞相追求的对象,尤以乌孙国右大将最为积极。冯嫽从两国友好的大局出发,欣然同意对方的求婚。冯嫽跻身乌孙上层社会后,频频与王公贵族们交往,跟他们建立起极为亲密的关系,对于巩固乌汉关系积累了深厚的感情基础。

冯嫽的努力最终派上大用场。数十年后,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在位期间,乌孙发生内乱,北山大将乌就屠杀死昆弥泥靡,并且自立为王,而汉朝则希望由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即位。为了逼迫乌就屠退位,汉宣帝派遣破羌将军辛武贤率领一万五千兵马进驻敦煌,准备讨伐乌就屠。

在这种危峻的情况下,冯嫽接受西域都护郑吉的命令,对乌就屠晓以利害,劝说他让位于元贵靡,并保证为他争取高级称号。乌就屠答应了冯嫽的建议,就此使乌孙免于刀兵之灾(“都护郑吉使冯夫人说乌就屠,以汉兵方出,必见灭,不如降。乌就屠恐,曰:‘愿得小号。’”引文同上)。

汉宣帝得知冯嫽出使告成,在兴奋之余便想见见这位奇女子,于是下诏令她回京面圣。冯嫽阔别中原40多年后,终于回到重回故土,而宣帝为了表彰她的功绩,下令文武百僚在城郊迎接。与此同时,长安百姓为目睹女使者的风采,也是成群结队地赶来,使得城外人山人海,场面甚是壮观。

冯嫽入京后,接受皇帝的召见、慰问,并接受再次出使乌孙的命令。不久,冯嫽乘坐驷马锦车,手持汉节,将乌就屠召至西域汉军驻守的赤谷城,奉皇帝的命令封他为小昆弥,并正式册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听从命令,自此对汉朝表示效忠。

甘露三年(前51年),年逾七十的公主刘解忧因为思念故土,便向皇帝申请回到中原养老,并得到宣帝的同意,冯嫽奉命与之同行。冯嫽虽然重回中原,但总是放心不下乌孙的局势,更加难以割舍在乌孙的亲朋。于是在刘解忧薨逝后,冯嫽便向汉元帝请求再度出使乌孙,并得到皇帝的同意。

冯嫽第三度到达乌孙后,凭借着她的威望与才干,成功地说服各方冰释前嫌,共同辅佐元贵靡之子星靡治理国家。正是在冯嫽的努力下,星靡安稳地度过执政危机,而乌孙国也由此局势稳定、国泰民安,与汉朝的友好关系更进一步。冯嫽作为中国史上首位女外交官,三次出使西域,帮助汉朝稳定边疆数十年,功莫大焉!

史料来源:《汉书》、《资治通鉴》

冯嫽是我国第一个女外交家吗你知道她的事迹吗

公元前126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的张骞在历经12年后终于得以返回长安。张骞的这次出使把一个名词带到了汉武帝面前——这个词叫天下。中华民族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天下观,正是在这一天下观的指引下大秦帝国一统华夏——就当时而言秦始皇嬴政足以自豪地以为自己统一的是整个天下——南方的百越俯首称臣;北方的匈奴也被彻底击败;至于西方的情况那时的中国人还知之甚少。张骞这次出使让汉武帝知道了:在汉帝国的西面还有辽阔的世界,自己作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必须将这一辽阔世界纳入以自己为核心的天下体系。不仅汉武帝这样想,张骞也是这么向他建议的:他向汉武帝提供了关于西域的第一手资料并力劝汉武帝开拓西域——联合乌孙、大宛、安息等国共同对付匈奴。如果说这还仅仅只是针对匈奴的外交战略,那么接下来张骞的建议就真的是放眼天下了:他建议汉武帝同时开拓西南,打通前往印度的通道,全面打开西方的大门。从长安到费尔干纳,到药杀水,到咸海,到印度,甚至一直远到波斯和罗马“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五年后汉军在霍去病率领下赢得河西之战的胜利,河西走廊被纳入大汉版图,至此前往西域的道路已是一片坦途。也是在这一年楚王府上诞下了一位小公主,尽管是王家的小公主,不过此时她和家人却是处于软禁中的囚徒。这是因为他的祖父正是西汉吴楚七国之乱中的楚王刘戊,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刘戊的家人就处于软禁状态。

太初二年(公元前101年)西域乌孙国的使者向汉武帝表达了希望迎娶汉朝公主的愿望,汉武帝并不打算让自己的女儿远嫁异国他乡,于是楚王刘戊的孙女——这个名义上的公主,实际上被软禁的囚徒担负起和亲异域的重任踏上了征途,此时她还无法预料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