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如何理解,洞明世事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句话?贾宝玉讨厌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那类人是市侩还是情商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红楼梦》中如何理解,洞明世事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句话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

能够看清人世间的事物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人,知道明白人情世故就可以写出好的文章了。

人世间的事是纷繁复杂的,往往本质被表象所掩盖,真真假假,是是非非,扑朔迷漓。能够看清一切的都是阅历丰富而有学问的人。

人世间的规矩、人情世故都通晓就可以写出文章了。

贾宝玉讨厌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那类人是市侩还是情商高

谢邀答。

我认为既有情商高的成分也有市侩的成分。

“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更大比重是情商高。情商高,是指能了解和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又能理解和了解他人的情绪,从而能把控和平衡自己同他人的关系,进而发展出自身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就是“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精髓。

“世事洞明皆学问”则更大比重是市侩。大家都知道,“文章”不如“学问”宽泛,文章是小小的初级,学问才是概念广泛的高等级别。文章是砖瓦,学问是大厦。

也就是说,高情商的人情练达只是世事洞明的处世哲学中的条件之一。

人情练达只要有天分,做起来并不是难事。而洞明世事就不那么容易了。

封建社会的处世哲学是统治剥削阶级为了固化阶级,巩固地位,拓展自身阶级的生存空间,垄断社会资源和机会而设置的纷繁复杂的封建礼教和规矩。

封建社会,从朝廷官场,到豪绅巨贾,再到平民百姓,事无巨细,都被笼罩在这强大森严的礼教和规矩中。要想从容地立足于其社会的上流,就必须熟练圆通地掌握关系学,深谙世情才能游刃有余。

然而要达到这个“洞明世事”,光靠高情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浪费钱财使自己老练;通过趋炎附势以求了解、掌握、融入更上层的关系网;通过丧失良知以维护关系网中的共同利益来巩固自己地位。等等。

简而言之,要想在封建社会中“洞明时事”,就得让自己市侩。

《红楼梦》“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就需要狗苟蝇营吗

这副对联来源于《红楼梦》第五回,那么我们先从《红楼梦》里面找一个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人作为例子,来看看跟蝇营苟且有没有关系。

当众人都坐定之后,方听到外面有人笑道“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只见一些婆子妈妈们簇拥着她,从后院进来。

这便是人称“胭脂虎”的王熙凤出场排面,先声夺人。作者借书中人物秦可卿对凤姐进行评价:说是脂粉堆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她。

其实我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时候,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不是很喜欢,觉得她阴险、泼辣、狠毒。兴儿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还有在处理尤二姐一事的时候,支使其未婚夫张华告状,后来又担心张华反悔受牵连,竟然命令旺儿杀人灭口。

现在再读红楼的我,倒是越来越欣赏王熙凤这个角色。能力、魄力、情商一个不缺,当得上———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以至于我常常忘记她的年龄,当然,87版的电视剧用一个30岁的人来扮演20岁的角色也有关系。

王熙凤的世事练达在跟刘姥姥打交道的过程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她并没有因为刘姥姥身份卑微言辞粗鄙而大肆摆谱。相反,无论是言辞还是态度都非常亲切。第一次给刘姥姥银子之后还特意另外给了一吊钱雇车,第二次给刘姥姥回礼的时候还特意说:也没有什么,不过随常东西,好也罢,歹也罢,带了去你们街坊邻居看着也热闹些,也是上城一次。从这些话语可以看到一个豪门贵夫人的雍容大气。

跟刘姥姥打交道对她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落魄的时候,就是这个乡下妇人,千里迢迢、倾家荡产救出她最牵挂的女儿,这便是种善因得善果。

王熙凤的世事洞明在操持秦可卿的后事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书中道:那凤姐不畏辛劳,天天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一时间坐阵,统管荣宁二府各样事务,头绪繁多,应接不暇。特别是惩罚来迟的人,杀鸡儆猴,至此宁国府内人人兢兢兢业业,各自执事保全。

为什么她有如此气场呢?因为她知道别人需要的是什么。她知道那些做主子的想法,也知道那些执事的想法和做事的风格,一桩桩一件件在她眼前明明白白。她的非凡情商和行政能力让她可以直指这些人的内心深处。

从而让主子满意,让执事不敢偷懒耍滑。

还有惩治贾瑞、因为贾琏出轨而大闹宁府,细数三宗罪名,简直就是所向披靡,干脆利落。

讲了王熙凤,我们再来看刘姥姥。刘姥姥在书中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小人物,估计十个读者有九个半是看不起她的。但是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智慧,她进贾府两次,每次都表现非常出色。她善于观察,抓得住关键,甚至贾母都舍不得让她回家。人人避之不及的凤姐儿不仅送她银子,还认了亲。可见,刘姥姥也是“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的高人。 

其实,真要说起来,王熙凤和刘姥姥都算不得什么。真正“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是曹雪芹,你想啊~曹雪芹自己不洞明、不练达,那这王熙凤和刘姥姥是怎么塑造出来的?这《红楼梦》又怎么写出来的?

几百个人物形象,官员、商人、纨绔子,他们的心理、行为、动机、背景、欲望,无不细致入微,无不显示作者是世事洞明之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写出世事洞明之文。因为这不是贾宝玉茶余饭后的消遣,也不是林黛玉海棠社的词賦,而是作者一生的心血所系,是作者对这个世界深刻的理解和描绘。

正如作者在书中说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王熙凤、刘姥姥、还有他们的塑造者曹雪芹先生,都用他们的生命经历书写着各自的文章,把他们对生命的求索和理解融入到这篇文章之中。或许不完美,或许有局限性,有的平庸,有的超。但无论平庸还是超凡,他们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为自己的追求在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不择手段,还是心怀善念和感恩。

所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联跟蝇营苟且是不相干的。

最后,跟大家分享杨绛先生的一句话: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认为主要是看我们如何去处理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一般来说对于志同道合的人我们通常会走得近一些,多去关心和呵护那成关系,使得友谊长存。反之对于和自己貌合神离的人,还是敬而远之。我们需明白与什么人用什么心。

世事洞明皆学问;我认为就是现实点,对于任何事情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去考量,不能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为别人着想,同时也是为自己着想!这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基本原则。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如何理解

对!高度认同这两句话。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 •高曼在《情商》这本书中总结说: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春风得意;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贵人相助;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怀才不遇;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人,一事无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对“情商高”的一个文雅表达,通俗点说,就是会来事,有眼力价。

我曾经遇到一个同事,我和她聊了一会天,就想掐死她。<

微信